项目名称 |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 | 培训单位 | 南京市金陵中学 | ||||||||
应训人数 | 60 | 实训人数 | 60 | ||||||||
培训时间 | 5天 | 项目负责人 | 徐锐 | ||||||||
一、学员缺席情况 | |||||||||||
姓 名 | 单位 | 隶属大市 | 原因 | ||||||||
二、实训内容安排 | |||||||||||
时间 | 课程(或专题)名称 | 方式 | 学时 | 主讲(持)人 | |||||||
09-25 | 讲座《高中物理实验评价研究》 | 讲座 | 4 | 叶兵 | |||||||
09-25 | 《从实验入手,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 讲座 | 4 | 刘炳昇 | |||||||
09-26 | 公开课《多用电表》 | 公开课 | 1 | 陈连余 | |||||||
09-26 | 讲座《磨砺以须 回归真元—对当前物理教学几个问题的审视》 | 讲座 | 4 | 杨树崤 | |||||||
09-26 | 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 讲座 | 4 | 王高 | |||||||
09-27 | 公开课《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 公开课 | 1 | 蒋霖峰 | |||||||
09-27 | 讲座《谈谈物理教师的综合素养与专业发展》 | 讲座 | 4 | 岳燕宁 | |||||||
09-27 | 讲座《品读经典实验,汲取科学智慧》 | 讲座 | 2 | 陈连余 | |||||||
09-27 | 讲座《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 | 讲座 | 2 | 徐锐 | |||||||
09-28 | 公开课《电场概念的结构分析》 | 公开课 | 1 | 李琳 | |||||||
09-28 | 讲座《教育、教学、教师》 | 讲座 | 4 | 朱建廉 | |||||||
09-28 | 实践活动:实验教学教具制作 | 分组动手 | 2 | 崔卫国 | |||||||
09-28 | 实践活动:DIS实验操作 | 分组操作 | 2 | 黄皓燕 | |||||||
09-29 | 实践活动:实验教学教具制作 | 分组动手 | 2 | 崔卫国 | |||||||
09-29 | 实践活动:DIS实验操作 | 分组操作 | 2 | 黄皓燕 | |||||||
09-29 | 参观金陵中学物理课程基地 | 参观 | 4 | 徐锐 | |||||||
三、培训总结 | |||||||||||
1.本单位在培训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与支持; (2)多次承担省、市各种教师培训,积累丰富的培训经验,在培训活动中重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员专业学习与专业提升的积极性; (3)物理组教师力量雄厚,三名特级教师、七名市学科带头人,有4位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9位获省级一等奖,本组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4)物理组重视实验教学,不仅有DIS实验室两间、现代化管理的普通实验室4间,而且还注重实验教具的自制与开发; (5)首批省级课程基地(以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上已开设6门选修课,每门选修课均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6)教研组多年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验的整合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平板教学研究、DIS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仿真物理实验与教学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视频素材、教学课件、经验论文。
不足: (1)因时间限制,没有让更多的学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增强学员参与培训的主体意识; (2)培训的延续性不够,希望培训结束后仍然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团体,保持联系,开设研究项目,共同研究,相互促进(有这方面的打算,准备在11月份由本组发起一次实验教学研究,召集本次培训中有兴趣的学员参加)。
2.培训效果与培训经验 这次培训重视教师教学的操作层面,从请的专家,都是多年从事一线教学或教学研究的教师,刘炳昇老师四十多年专心研究中学物理实验,并开发了大量的实验教学资源。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专家的专业讲座,还有课堂教学、自己动手实验、自制教具、参加课程基地等活动,同时我组为这期培训出一期专刊(专家讲座、培训剪影、学员体会、学员实验教学研究)。这次培训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见下图,任意选两位学员结束的QQ留言)。 在动手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学员在实验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如电路的连接、电路故障的排查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通过学员的动手实验,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实验动手能力与加强实验教学的认识。在教具制作过程中,学员对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有学员讲他们从来没有自己亲自制作过教具。 培训结束后仍有学员在QQ群中与我们交流,讨论问题。由此说明这次培训不仅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员们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迫切愿望与意识,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 在教师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一定要目标明确,即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更要增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与信心,明确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性、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使培训效果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发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