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站

课程基地建设总结汇报

2022-9-12 9:37: 徐锐

课程基地的内涵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课程基地建设过程谈评价体系的建构设想


 

一.“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基地建设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能力培养、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中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得益与学校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涵建设。建设课程基地是普通高中进行内涵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教学成效、发扬学校文化的有效路径。

    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为了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核心精神,肩负江苏作为基础教育强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于2011年率先在全省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每年巨大的财政投入已让全省课程基地遍地开花,南京市金陵中学作为百年名校被批准为首批建设的江苏省高中物理课程基地(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基地)。学校为此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集设备、教科研、教学三条主线为一体,大力推进和实施课程基地的相关建设。

(1)完备的基地课程框架

我校“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基地,这是一门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带有综合特征的实践课程。自课程基地立项以来,通过一线教师和校内外专家团队的努力,形成了“三大课程”“三大社团”“三大平台”的基地课程构架(图1)。

image.png

其中传感器普及课程是依托通用技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体验课程”,满足学生对身边传感器神奇功能的普及性认识;传感器实验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差异开设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制作创新产品让其对传感器有更深入的了解;传感器实验探究课程以传感器(DIS系统)为载体,选取国家课程中的核心实验,对其进行定量的系统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机器人社团包含VEX工程力学机器人工作室、电教足球篮球灭火工作室、FTC国际工程挑战赛机器人工作室三个工作室,由学校先后投资上百万建设而成,旨在体现传感器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师生共同合作开发各类“机器人”并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创客社团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控制程序的基本原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到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各种创意变成现实,其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训创新人才;IYPT社团

旨在选拔并培养参加IYPT(全称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的选手,该赛事选取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呈现自己或者团队的研究成果,传感技术亦可以融入探究实验之中;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基地网站,进行网上查阅资料,交流协作,共享学习资源与个人研究成果;学校每年一次的科技节,主要普及科学知识,进行实验展示活动,课程基地充分利用科技节平台,展示课程小组的科技作品,向全校同学宣传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传感器在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教师课题研究平台主要面向一线教师,旨在通过校内外专家参加教科研活动,促进课程基地可持续地良性发展。

(1)校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在技术方面缺乏经验,学校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聘请专业技术较的大学教师担任课程的技术顾问进行课程的技术指导有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宋爱国教授(宋爱国教授现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主任,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东南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奇教授,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杨钧高级工程师。课程建设方面,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部分课程建设专家参与基地课程的设计指导与常规教研活动。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由我校特级教师与正高级教师组成了一支专家团队全程参与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课程管理、实施团队的建立,确保基地课程开设的科学性、全面性,学生在课程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基地相关资源。另外,我校基地课程做到年年有变、年年有创新,基地设备采购组积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基地中的相关设备。基地课程设计团队同时根据设备的更新换代来修改基地课程,做到课程与时俱进,为课程基地不断注入“活水”。

(2)丰富的教学生态输出与能力的全面培养

我校依托课程基地的实体,在充分考虑学生认识风格和兴趣取向差异性的基础上,建设“三大平台”“三大课程”,并组织“三大社团”。

通过基地课程的体验,学生增加了对国家课程核心概念的自我建构。传感器实验探究课程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模块的分工梳理,列出了核心实验的条目,学生利用传感器设备深入研究相关实验,以期发现常规实验中未发现的问题,增强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体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物理模型建立;

通过基地课程的体验,有利于互动学习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我校通过组织“三大社团”加强课程基地的使用深度,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利用传感器开发出多功能机器人并前往世界各地参赛;创客社团利用传感器理论知识,设计并开发传感器小发明,例如利用多种传感器设计的同步直流电动机(图2),我校崔卫国老师利用电压传感器设计的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装置(图3)。

image.png

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是我校基地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师生可以利用课程基地各馆室设施,自行探究或共同研究相关课题,通过探究实验或机器人设计中的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多感官刺激的高效学习,享受学习过程和乐趣。另外,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评价方式的改良,基地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研究结果汇报与展示等多种形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期做到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与发展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做到真正的深度学习,对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物理思维品质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有积极意义,能够给学生真正“带走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内涵建设的理论探索

对于课程基地来说,其教学环境的硬件配套只能称之为硬件建设,包含学校对基地的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师资分配、教学设备的引进等,其是课程开设的重要条件与前提,但其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与硬件建设相对的便是依托于实体的内涵建设,其通过创新的基地发展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彰显独特的学科品味,推进学校特色的建设。通过基地的内涵建设,教学生态得以改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学习效能,发挥潜能特长。

高中物理课程基地的建设关键在于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建设和项目的引领。基地作为实体建设的结果,其是缺乏精神的客观实在,要将其“盘活”,教师需要开设与其相匹配的课程,基地课程应该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让学生通过基地课程的学习对物理核心概念有更深入形象的认识,通过基地课程中的项目研究引导学生利用物理思维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养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课程基地中的“基地”是客观载体是硬件建设的目标,而“课程”作为课程基地的核心是内涵之所在。

基于以上讨论,高中物理课程基地的建设应落点于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开设出“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行,行中变”的基地课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带领学生体会物理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背后丰富的学科品味,这一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核心主线的课程开设过程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此尝试性地将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内涵建设界定为:以课程基地为依托,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旨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生态。

 

三.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内涵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认为高中物理课程基地的内涵建设即新型教学生态的建设,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生态的消费者和创建者,课程组织者和各级各类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是教学生态的潜在组成要素,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所形成的能力、教师通过实际参与课程开设而获得专业发展是利用教学生态物化的成果。因此对课程基地内涵建设的评价应该落点于新型教学生态组成要素的实际达成情况和教学生态导致的教学成效,评价指标的遴选亦应以此为参照。

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物理学科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直注重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因此学习环境应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物理学科亦是与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科技的发展反作用于物理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使用更新、更精密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信息技术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为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各种可能,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亦是新型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秧田式”的教室布置为主要特征,限于空间的限制很难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习环境的创新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空间组成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生成;传统课堂的评价以纸笔测验或口头问答为主,旨在了解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难以企及其他的物理核心素养,课程基地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等方式,通过组织小组汇报、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养成情况。

课程资源提供者亦是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学生的学习环境,课程资源提供者对教学环境有更高的把控程度,其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教学环境是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服务的,是构建学习环境的前提,教师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勇气才能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是教学环境的核心组成要素;课程基地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这就要求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书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源,所以课程资源的发展性和开放性是新型教学生态的重要特征;学校是有围墙的,但课程不应该有围墙,一门课程的授课者不一定是本校教师,所有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人员都可以也应该参与到教学中去,谋求与高校的合作是丰富教学生态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走进高校、走进工厂、走进研究所了解物理学科的前沿科技,对其终身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教学成效是指学生通过基地课程的学习所物化的研究成果或者提升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物化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学生的研究报告、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流程、创新项目的完成情况等书面材料,也可以是学生的汇报视频、ppt电子版等视听资料,通过考核其研究成果的完备性来反观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不同形式的物理课程基地,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理应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我校课程基地的“传感器实验探究课程”,是采用“DIS”(数字传感采集系统的英文缩写)传感器,针对高中物理核心实验进行再探究,设备的精确性将会让学生发现一些传统实验无法发现的问题,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尝试解释这些误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均会有所提升;另外,物理课程基地与常规课堂教学理应有机结合,这才是课程基地建设最重要的物化成果,用实验项目引领学生素养的发展,用课程丰富基地建设的内涵,以课程基地拓展常规课堂教学,这才是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建设的理应归宿。

基于以上对评价指标遴选的讨论,参考《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学校评价指标表》,初步设定表一的《江苏省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内涵建设评价量表》。

   image.png
   评价不完全在于对比、筛选,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课程基地的长远发展,因此量表的设定旨在反拨物理课程基地建设使其立足于基地的内涵建设,只有用课程丰富基地之内涵,才能让基地真正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力,才能让基地教学与常规物理教学有机融合、互相补充。总之,一线教师在意识到高中物理课程基地丰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应该着眼于课程基地内涵的丰富,通过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改进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深度学习,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课程基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亟待丰富,内涵建设评价量表的设定是我校在基地建设之路上的一次有意义探索,其实践也必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试航。


 附件下载

20170409课程基地的内涵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徐锐.docx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