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
钱穆
—九六二年十二月二日对慕德中学师生演讲词
核心提示: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人生趣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几十万人之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人境界却不一定能高,人生趣味也不一定能深。我们都是普通人。
今天在这讲堂里有年轻的同学,有中年人,更有老年人,正是一次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盛会。如按年岁来排,便可分为三班。所以讲话就比较难。因为所讲如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可能年长的又不爱听。反之亦然。现在我准备所讲将以年长人为主,因为年轻人将来还得做大人。但年老了,却不能复为年轻人。并且年幼的都当敬重年长的,这好让将来的年轻人也敬重你们。至于年老的人,都抱着羡慕你们年轻人的心情,自然已值得年轻人骄傲了。
我今天的讲题是“读书与做人”,实在对年轻人也有关。婴孩一出世,就是一个人,但还不是我们理想中要做的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因为日渐长大成人了,就认为满足。人乃该要自己做。所谓做人,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这须自年幼时即学做。即使已届垂暮之年,仍当继续勉力学、努力做。所谓“学到老,做到老”,做人功夫无止境。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该做。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
现在讲到读书。因为只有在书上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高标准的人。诸位在学校读书,主要就是要学做人。即如做教师的亦然。固然做老师可当是一职业,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职业仅是为谋生,当知职业也在做人道理中。做人理当有职业,以此贡献于社会。人生不能无职业,这是从古到今皆然的。但做一职业,并不即是做人之全体,而只是其一部分。学生在校求学,为的是为他将来职业做准备。然而除在课堂外,如在宿舍中,或是在运动场上,也都是在做人,亦当学。在课堂读书求学,那只是学做人的一部分。将来出了学校,有了职业,还得要做人。做人圈子大,职业圈子小。做人当有理想,有志愿。这种理想与志愿,藏在各人内心,别人不能见,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当能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自己不断读书。读书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从读书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人格上进。
谁在离开了学校以后的读书,实与在学校里读书不同。在学校里读书,由学校课程硬性规定,要笔记,要考试。战战兢兢,担心不及格,不能升级,不能毕业,好像在为老师而读书,没有自己的自由。至于离开了学校,有了职业,此时再也没有讲堂,也没有老师了,此时再读书,全是自由的,各人尽可读各人自己喜欢的书,当知;在学校中读书,只是为离学校求职业作准备。这种读书并不算真读书。如果想做一位专门的学者,这是他想以读书为职业。当知此种读书,亦是做人中一小圈子。我们并不希望,而且亦不大可能要人人尽成为学者。我此所讲,乃指我们离开学校后,不论任何职业;任何环境而读书,这是一种业余读书。这种读书,始是属于人生大圈子中尽人应有之一事。必需的,但又是自由的。今问此种读书应如何读法?下面我想提出两个最大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来;
一,是培养情趣。人生要过得愉快、有趣味,这需用功夫去培养。社会上甚至有很多人怕做人了,他觉得人生乏味,对人生发生厌倦,甚至于感到苦痛。譬如我们当教师,有人觉得当教师是不得已,只是为谋生,只是枯燥沉闷,挨着过日子。但当知;这非教师做不得,只是他失了人生的情趣了。今试问;要如何才能扭转这心里,使他觉得人生还是有意义有价值?这便得先培养他对人生的情趣。而这一种培养人生情趣的功夫,莫如好读书。
二,是提高境界。所谓境界者,例如这讲堂,在调景岭村中,所处地势,既高又宽阔,背山面海。如此刻晴空万里,海面归帆遥驶,或海鸥三五,飞翔碧波之上。如开窗远眺,便觉眼前呈露的,乃是一片优美境界,令人心旷神怡。即或朗日已匿,阴雨晦冥,大雾迷蒙,亦仍别有一番好景。若说是风景好,当知亦从境界中得来。若换一境界,此种风景也便不可得。居住有境界,人生亦有境界。此两种境界并不同。并非住高楼华屋的便一定有高的、好的人生境界,住陋室茅舍的便没有。也许住高楼华屋,他的居住境界好,但他的人生境界并不好。或许住陋室茅舍,他的居住境界不好,而他的人生境界却尽好。要知人生境界别有存在。这一层,或许对年轻人讲,一时不易领会,要待年纪大了、经验多、读书多,才能体会到此。我们不是总喜欢过舒服快乐的日子吗?当知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他做人自会多情趣,觉得可活舒适。若我们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该好好学做人。要学做人,便得要读书。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人生趣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几十万人之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人境界却不一定能高,人生趣味也不一定能深。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书中遇见的人可不同,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又如耶稣,也快达二千年。他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当然,历史上有不少物,他们都因做人有独到处,所以为后世人所记忆,而流传下来了。世间绝没有中了一张马票,成为百万富翁而流传后世的。即使做大总统或皇帝,亦没有很多人能流传让人记忆,令人向往。中国历代不是有很多皇帝吗?但其中大多数,全不为人们所记忆,只是历史上有他一名字而已。哪里有读书专来记人姓名的呢?做皇帝亦尚无价值,其余可知。中马票固是不足道,一心想去外国留学,得学位,那又价值何在、意义何在呀?当知论做人,应别有其重要之所在。假如我们诚心想做一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如能在各自业余每天不断读书,持之以恒,那么长则十年二十年,短或三年五年,便能培养出人生情趣,提高了人生境界。那即是人生之最大幸福与最高享受了。
说到此,我们当再进一层来谈一谈读书的选择。究竟当读哪些书好?我认为,业余读书,大致当分下列数类;
第一是修养类的书。所谓修养,犹如我们栽种一盆花,需要时常修剪枝叶,又得施肥浇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当心照顾,便绝不会开出好花来,甚至根本不开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况做人!当然更须加倍修养。
中国有关人生修养的几部书是人人必读的。首先是《论语》。切不可以为我从前读过了,现在毋须再读。正如天天吃饭一样,不能说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书业该时时读。再次是《孟子》。《论》《孟》这两部书,最简单,但也最宝贵。如能把此两书经常放在身边,一天读一二条,不过花上三五分钟,但可得益无穷。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要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只这样一天天读下,不要以为没有什么用。如像诸位每天吃下许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时时去计算出里面含有多少维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读书也是一样。这只是我们一种私生活,同时却是一种高尚享受。
孟子曾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连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乐事,那么看电影、中马票,又算得什么?但究竟孟子所说的那三件乐事是什么?我们不妨翻读一下《孟子》,把他的话仔细想一想,那实在是有意义的。人生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有人以为月入二百元能加至二百五十元就会有快乐。哪知等到你如愿以偿,你仍然觉得不快乐。即使王天下,也一样会不快乐。我们试读历史,便知很多帝王比普通人活得更不快乐。做人确,会有不快乐,我劝诸位能从书本中去找,便可买到《论语》《孟子》,即使一天读一条,久之也可有无上享受。
还有一部《老子》,全书只五千字。一部《庄子》,遍幅较巨,文字较深,读来比较难。但我说的是业余读书,尽可不必求全懂。要知;即是一大学者,他读书也会有不懂的。何况我们是业余读书,等于放眼看窗外风景,或坐在巴士、渡轮中欣赏四周景物,随你高兴看什么都好,不一定要全把外景看尽了,何况是谁也看不尽。还有一部佛教禅宗的《六祖坛经》,是用语体文写的,内中故事极生动,道理极深邃,花几小时就可一口气读完,但也可时常精读。其次,还有朱子的《近思录》与阳阴先生的《传习录》。这两部书,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条条分开读,爱读几条便几条。我常劝国人能常读上述七部书。中国传统所讲修养精义,已尽在其内。而且此七书不论你做何职业,生活如何忙,都可读。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学们,只盼你们记住这几部书名,亦可准备长大了读。如果大家都能每天抽出些时间来,有恒地去读这七部书,准可叫我们脱胎换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第二是欣赏类的书。风景可以欣赏,电影也可以欣赏,甚至品茶喝咖啡,都可有一种欣赏。我们对人生本身也需要欣赏,而且需要能从高处去欣赏。最有效的莫如读文学作品,尤要在读诗。这并非要大家都做一个文学家,只是要能欣赏。谚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诗中境界,包罗万象。不论是自然部分,不论是人生部分。中国诗里可谓无所不包。一年四季,天时节令,一切气候景物,乃至飞潜动植,一枝柳、一瓣花,甚至一条村狗或一只令人讨厌的老鼠,都进入诗境,经过诗人笔下渲染,都显出一番甚深情意,趣味无穷。进至人生所遇,喜、怒、哀、乐,全在诗家作品中。当我们读诗时,便可培养我们欣赏自然,欣赏人生,让诗中境界成为我们心灵欣赏境界。如能将我们的人生投放沉浸在诗中,那真趣味无穷。
如陶渊明诗;
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十个字,岂非我们在穷乡僻壤随时随地可遇到!但我们却忽略了其中情趣。经陶诗一描写,却把一副富有风味的乡村闲逸景象,活在我们眼前了。我们能读陶诗,尽在农村中过活,却可把我们带进人生最高境界中去,使你如在诗境中过活,那不好吗?
又如王维诗;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诸位此刻住山中,或许也会接触到这种光景。下雨了,宅旁果树上,一个个熟透了的果子掉下来,可以听到“扑”“扑”的声音。草堆里小虫子经着雨潜进窗户来了,在灯下唧唧地鸣叫着。这是一个萧瑟幽静的山中雨夜,但这诗中有人。上面所引陶诗,背后也有人。只是一在山中。一在村中。一在白天,一在晚上。诸位多读诗,不论在任何境遇中,都可唤起一种文学境界,使你像生活在诗中,这不好吗?
纵使我们也有不能亲历其境的,但也可以移情神游,于诗中得到一番另外境界。如唐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那不是一幅活的人生画像吗?那不是画的人,却是画的人生。那一幅人生画像,活映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欣赏。在我想,欣赏一首诗,应比欣赏一出电影片有味。因其可使我们长日神游,无尽玩味。不仅诗如此,即中国散文亦然。诸位纵使只读一本《唐诗三百首》,只读一本《古文观止》也好。当知我们学文学,并不为自己要做文学家。因此,不懂诗韵平仄,仍可读诗。读散文更自由。学文学乃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高自己人生之收获,那真是人生一秘诀。
第三是博闻类。这类书也没有硬性规定。只求自己爱读,史传也好,游记也好,科学也好,哲学也好,性之所近,自会乐都不倦。增加学识,广博见闻,年代一久,自不寻常。
第四是新知类。我们生在这时代,应该随时在这时代中求新知。这类知识,可从现代出版的期刊杂志上,乃至报章上找到。这一类更不必详说了。
第五是消遣类。其实广义说来,上面所提,均可作为消遣。因为这根本就是业余读书,也可说即是业余消遣。但就狭义说之,如小说、剧本、传奇等,这些书便属这一类。如诸位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可作是消遣。
上面已大致分类说了业余所当读的书。但诸位或说生活忙迫,能在什么时候读呢?其实人生忙,也是应该的。只在能利用空闲,如欧阳修的“三上”,即枕上、厕上和马上。上床了,可有十分一刻钟睡不着。上洗手间,也可随便带本书看看。今人不骑骡马,但在舟船上读书,实比在马上舒适。古人又说“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时之余。现在我们生活和古人不同,但每人必会有很多零碎时间,如;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又如临睡前,一天便有三段零碎时间了。恰如一整块布,载一套衣服以后,余下的零头,大可派作别的用场。另外,还有周末礼拜天,乃及节日和假期。尤其是做教师的,还有寒暑假。这些都可充分利用,作为业余读书时间的。假如每日能节余一小时,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个小时。又如一个人自三十岁就业算起,到七十岁,便可节余一万四千四百个小时,这不是一笔了不得的大数目吗?现在并不是叫你去4吃苦做学问,只是以读书为娱乐和消遣,亦像打麻雀,看电影,哪会说没有时间的!如果我们读书也如打麻雀看电影般有兴趣,有习惯,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可读书。这样,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娱乐,岂非人生一大佳事!读书只要有恒心,自能培养出兴趣,自能养成为习惯,从此可以提高人生境界。这是任何数量的金钱所买不到的。
今日香港社会读书风气实在太不够,中年以上的人,有了职业,便不再想到要进修,也不再想到业余还可再读书。我希望诸位能看重此事,也不妨大家合作,有书不妨交换读,有意见可互相倾谈。如此,更易培养出兴趣,只消一年时间,习惯也可养成。我希望中年以上有职业的人能如此,在校的青年们他日离了学校亦当能如此,那真是无上大佳事。循此以往,自然人生境界都会高,人生情味都会厚。人人如此,社会也自成为一好社会。我今天所讲,并不是一番空泛的理论,只是我个人的实际经验,今天贡献给各位,愿与大家都分享这一份人生的无上宝贵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