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读书
一
马云:我确实是真心的今天来,我不是说假话,我书读的真不算多。我觉得做成功与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但是你成功了以后有没有读书就很有关系了。我看到很多人成功其实跟读书没有什么关系,但都很成功。但是成功人士他不读书他一定往下滑,而且滑的会很惨,我们看了太多这样的案例。
我觉得读书要会读,我不算会读书的人,但是我争取做一个会读书的人。因为有时候我在公司里碰上很多人特能读书,属于智商很高,情商极低,成功与否跟情商很有关系。我是把人当书看,我碰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怎么样一个人,我都很欣赏他。我总是觉得,哟,这哥们挺逗的,还有这样的想法。而且绝大部分的书,我看了前面几页我基本上能猜出后面几页,后面故事基本上我能猜出来,所以我大部分看了会扔掉。当然金庸的书我是永远猜不出来,我觉得特别好玩儿。
人生你是很难看(清楚),我自己觉得我们公司至少24000名员工是24000本书,各种各样的,他们每个人人生阅历,他们每个人碰上一个事情,碰上一个问题怎么处理,都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座每一位年轻人,看书固然重要,但是看人,和人相处更为重要。
另外,我记得当年淘宝跟易贝竞争的,有几个朋友给我一本书,说马云,这本书必须得看,你看了这本书,你才可以打败易贝。易贝出了一本书《完美市场》,是指易贝当年怎么打败了雅虎,我就把这本书扔到了垃圾筒了,我说希望有一天易贝看我们怎么打败他的书,因为你看了以后你基本上会按照这个路径去走,你会太了解他,以及别人怎么打的,你最后越走越悬乎。
看书有一种乐趣,看了以后觉得挺快乐的,哈哈一笑,或者嚎啕大哭一场,我觉得很快乐。但是让我看书不断去想,让我背诵几段,还要讲几段,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我这个人脑袋小,脑袋小我要懂得小脑袋合理运用的方法,就是东西得忘得快。读书多有时像电脑一样,电脑不是程序装的越多,应用装的越多电脑越灵活的。程序装的越多,电脑跑的越慢,我脑袋小,沈国军转一圈我已经四圈半转回来,只能跟人家比谁快。
另外,看书真是看啥补啥,有人说马云你给我一批书单,我好好看你看什么书,我也去学习学习。我说第一,我真不怎么看书。第二,我喜欢你未必喜欢,我就喜欢看小人书,又怎么呢。有人说马云你怎么喜欢看金庸小说,我真喜欢看金庸小说,喜欢,没有对错。所以看书你觉得喜欢看。每个人只挑自己感兴趣的书。所以我创业永远挑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挑最容易的事情做,挑大家都喜欢干的事情干,最重要的事情,最难做的事情,留给别人。这是实话,这是创业的一个秘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多累,你有一个老板已经够累了,没有老板就希望做自己开心的事,又挑一个隔壁老沈看的书,你不是更累。人生苦短,读书是给你带来快乐,不是给你带来压力,读书更不是比谁看得书多谁就行,未必。我们公司也好,外面看了很多年轻人博览群书,我很钦佩,就像活字典一样。你问他王安石变法哪一年?1069年。多少乘以多少,弄一个计算机就可以了。
我反正已经这么大了,这个年龄了,书也读不多了,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不读书也挺好的。喜欢读书,也很好,千万不要觉得书读的不够多,觉得挺难受,挺丢脸,没什么丢脸的。人可以少读书,多干事。有人事干的很多,事干的很多当然时间有限,把自己的人生当一部书,过了有过了,翻过了就忘了。谢谢大家,就这么点事。
二
我是真的不看很多书,我在我们家比起来,我算看书看的多一点的。我哥哥他睡觉睡不着,他一本拿在手上一分钟就睡着了。我不是谦虚,我书看的真不多。 上一次来读书会听了易总在下面讲我是惭愧,我小学所有的课本加起来都没有他们背来的书多,而且特深奥,张嘴都能念诗,我一看下面那么多年轻人,我得跟他们讲讲实话,没必要看那么多书。
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别读太多书。
我最不喜欢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书,我都不太喜欢。小时候我记得我爸妈说《红楼梦》怎么好,不看《红楼梦》的人没文化,我到现在都咬牙看下去,我看前面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反正我没看下去过。我记得我们念高中的时候有一本《围城》,人们都把这个书说的太好了,我怎么就看不下去。可能我带着太大的期望值了,别人一般说很好的书,都不怎么喜欢。这跟我自己可能有关系,我总是带着太大的期望值,看起来不那么好,也没什么讨厌的书。
经济学家的书,我基本上不看。不看很重要的原因,第一,我看不懂。第二,我觉得他们把自己看的太重。
有关马云励志的书,我也很讨厌。我至少觉得我不是所谓励志的人,我们是很运气的人,走到现在为止。很多书都没采访过我,我不知道他怎么写出来了,所以我不看书是有原因的,没采访过我们就能写出那么厚的书,我觉得很奇怪。
(摘自10月26日马云在“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上的访谈内容,有删节)
柏华按:
就读书与成材之间关系来说,我个人以为读书的确不是成材的绝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当然,要成为科技人才是需要读专业著作的。但读书对成材也不是没有用处,这个用处在于“辅助”——多读一本等于多交了一个朋友,在关键时刻它或能会给你一个好的点子。
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朋友,能够适时的给自己出一两个主意,不在读书的多少,而在读书者自己会不会读——思辨、体悟,会不会用——切问近思、活学活用,把书中的内容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转化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矛盾的方法。
一切不在书,决定的因素在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化用一个古语:书可载舟,书可覆舟。
受众评议: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近日说:“读书像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说实话,我不相信马云真的认为“读书无用”,他的本意也许是要说,死读书会导致人丧失行动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成功还是要靠实践。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年人均读书不过4本、大众的知识文化素养和社会的文明风尚都亟待提高的国家,像马云这样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就、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的确不该推销这种言论。··首先,把阅读和成功用简单的因果律联系起来本身就不科学,没有什么说服力。的确,大字不识但终成大业和饱读诗书而一事无成的例子,古今中外所在皆有。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那位半文盲加流氓的汉高祖刘邦。但饱读诗书而终成大业、大字不识最终一事无成的例子,也同样比比皆是。读书多少和成功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说“只有读书才能成功”和“只有不读书或少读书才能成功”一样,都是缺乏统计数据支持的臆断。
其次,读书之所以值得提倡,究其根本而言,不是因为读书有用,恰恰相反,读书最美好的一点正是它“没有用”。严格说来,出于单纯功利目的的阅读不能算是读书。为了升学就业、获取信息、掌握技能的阅读,比如学生读课本和参考书,工程师读技术资料,厨师读烹饪大全……有助于个人获取实际利益,却无助于一个人开阔胸襟和完善人格。人与动物不同的一点是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世间万象有一种难以遏制的一探究竟的渴望。除了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之外,读一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一来滋润心灵,使精神世界不至于干瘪粗糙;二来满足好奇心,“原来如此!”常常是这类阅读带来的快感。
这种看似无用的读书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使人变成工具,而使人成为完整的人。这种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人一定是通过广泛阅读而造就的。在中国社会趋向于功利化的今天,这样的阅读尤其值得提倡。
即便站在纯粹功利的立场,少读书的说法也不足为训。实际上,阅读量的多与少不仅事关个人素质,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达国家的年人均读书量普遍在20本以上,浓厚的全民阅读风气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发达的科技、繁荣的文化,更有知书识礼、平和理性的社会风气。只有提高全民阅读量,中国才有望摆脱处在国际产业链条底端的命运,中国社会才有望避免持续粗鄙化。总之,如果中国一定要跻身发达国家,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读书,越多越好,而不是相反。
同样是富豪,同样从事科技行业,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绝不会说出这种话。尽管乔布斯本人主动从大学辍学,但他毕生对哲学、文学、艺术和音乐抱有强烈的热情,那本《一个瑜伽修行者的自传》,他几乎每年都要读上一遍。苹果产品中体现出的极简主义美学与乔布斯对禅宗理论等东方哲学的偏好直接相关。苹果公司的成功与乔布斯深厚的人文素养有极大关系,这一点已为业界所公认。
也许是看到了乔布斯、盖茨等人是大学肄业生,所以得出“要成功就不能读太多书”的结论,但显然这只看到了表象,而忽视了实质。富豪也不都是粗鄙无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