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訓
祁承
範文正公少時,多延賢士胡瑗、孫複、石介、李覯之徒與之遊,晝夜肄業帳中,夜分不寢。後公貴,夫人李氏收其帳,頂如墨色,時以示諸子曰:“此爾父少時勤學,燈煙跡也。”
朱穆年五歲便有孝稱,父母有病,輒不飲食,差乃複常。及壯耽學,銳意講誦。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墜坑岸。其父常以為專愚,幾不知馬之幾足。穆愈更精篤。
江總幼篤學,有詞彩。家傳《易》,有賜書數千卷,總讀未嘗釋手。
廣漢朱倉,僅攜錢八百文之蜀,從處士張寧受《春秋》。糴小豆十斛,肩之為糧,閉戶精誦。寧矜憐之,斂得米二十石給倉,倉固不受。
賈逵,好《春秋》、《左傳》,常自課月讀一遍。
孟公武少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為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也。”公武讀書,晝夜不懈,肅奇,以為宰相之器。
荀慈明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可為人師。爽遂耽思經書,慶吊不行,征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為最。”
沈攸之晚好讀書,常歎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王充少孤,鄉里稱孝,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間,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
沈麟士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鄉里鹹號為“織簾先生”。
董遇性質訥而好學。興平間,關中擾亂,與兄季中采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喜《老子》,作訓注;又喜《左氏傳》,更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必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自見也”。
揚子雲工賦,王君大習兵,桓譚欲從二子學。子雲曰:“能讀千賦則善賦。”君大曰:“能觀千劍則曉劍。”諺曰:“習服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
劉峻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其鬢髮,及覺複讀。聞有異書,必往祈借。崔慰祖謂之書淫。
顧歡貧,鄉中有學舍,無資受業,歡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松而讀,或燃糠自照。
梁元帝在會稽,年始十二,便知好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閉齋張葛幃避蠅獨坐,貯山陰甜酒,時複進之,以自寬痛。率意自讀史書,一日二十卷。既未師授,或不識一字,或不解一語,要自重之,不知厭倦。
劉松作碑銘以示盧思道,思道多所不解,乃感激讀書,師邢子才。後為文示松,松複不能解。乃歎曰:“學之有益,豈徒然哉!”
魏甄琛舉秀才入都,頗事弈棋,令蒼頭執燭,或睡頓,則加杖,奴不勝痛楚,乃曰:“郎君辭父母博官,若為讀書,執燭所不敢辭。今弈何事也?如此日夜不息,豈是向京之意。”琛惕然大慚,遂發憤研習經史,假書于許赤彪,聞見日富,仕至侍中。
陳瑩中好讀書,至老不倦。每觀百家文及醫蔔等書,開卷有得,則片紙記錄,粘於壁間。環坐既遍,即合為一編,幾數十冊。
左太沖欲作《三都賦》,乃詣著作郎,訪岷邛之事。構思十稔,門庭藩溷,皆著筆劄,遇得句即疏之。
王彪之練悉朝儀,家世相傳。並著《江左舊事》,緘之青箱,世謂王世青箱學。
葉廷為兒時,便知嗜書。自入仕四十餘年,未嘗一日釋卷。士大夫家有異書無不借,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後止。嘗恨無貲,不能傳寫。閑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錄之,名《海錄》。
韋敬遠少愛文史,留情著述,手自鈔靈數十萬言。晚年虛靜,惟以體道會真為務,舊所著述,鹹削其稿。
李永和杜門卻掃,絕跡下帷,棄產營書,手自刪削,每歎曰:“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