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教材选择了六篇文章,共分为四组,也就是四
课。混合组元,打破按照文体编排的传统单元体例:第一组是两篇经典的文言文,第二组
是毛泽东的一篇演讲稿,第三组是鲁迅的杂文,第四组则是黑塞和翻译名家王佐良先生两
篇关于读书的随笔。其实,就是从不同角度来阐述有关学习的问题。阐述学习的意义,或
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们获得不同的启迪。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之道”的人文主题也是学习情境。有了这个情境,六篇课文
及其他学习材料就能够聚合起来,进行学习材料之间的比较、分析、综合与迁称。
统编教材倡导大单元设计,强调从单元的角度来设计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单元活动
包括让学生摘录名言警句,跟同学分享读书经历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设计了辩论会、
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都可以基于学情酌情处理。但是这些活动对于一些语文基础
比较好的同学而言,太过简单。对语文素养比较高的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单元活动进
行整合、融通。比如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单元中六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
本中对“学习之道”的认识有哪些规律性的认识,比较其异同。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乔
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终身学习者》等著作,让学生
从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角度去思考单元文本中关于学习的观念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比
如荀子说“学不可以已”,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都认为要珍惜时光,勤勉
学习;可是《庄子》却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黑塞在
《读书:目的和前提》也有和庄子相近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整合探究,会
让学生对“学习之道”有更深的认知。
信息化社会里,学习的方式、手段、内容等都有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免费在线课程,
疫情期间的网课都给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挑战。自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经典的价值在哪里?这一系列新时代有关学习的方式、内容等角度的不同变化都是设计学
习活动的多元角度,让学生思考单元文本观点的时代意义。
必修教材一共设计了三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单元,这是教材体系中该任
务群的第一个单元。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对‘思辨类阅读与表达’有基本的认识,能够理
解论述类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在阅读时地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思路,感受文章
的逻辑思辩力量,并能够在表达交流时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述,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
性。”所以,应该整合学习资源来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
2020 年修订的新版课程标准对高一学生评价质量的描述是: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
“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发现观点和
材料之间的联系”“ 有反思和总结自己语文学习经验的意识”“能主动梳理语文课程中涉
及的文化现象”“能用多种形式整理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得”。
单元的六篇文本,前四篇以议论为主,思辨性较强;后两篇也兼有议论和记叙,同样
也有一些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思辨性内容。可以从单元的角度整合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