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韦庄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通过鉴赏冯延巳、李璟、李煜的词,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鹊踏枝•谁道闲情》
一、 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补充: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
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
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3、本专题学习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所选六首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和南唐词的艺
术风格。
二、赏析
1
、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
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2
、结合注释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此处理解
为床榻围屏上的装饰图案更恰当,“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
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
3
、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鉴赏第一步,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
整合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形象。
4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解析题目,明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把握,这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写:肖像作(细节)、
5
、说说情女主人怎样的情怀以为中是有所寄托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抒己见
:此词表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姿容服及其慵懒的心境和自
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遭遇我们有理由中一定程度地流
了词人怀才遇之感。
6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由学自由分析
:所“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歌内容多描绘闺中生活
为主,给人女性美感的特征。
、整合前的分析过程及,形段完整的赏析文,由学生完成
、自读《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作者
韦庄,五代前蜀词人,虽然他与温庭筠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作词在内容
男女欢爱但又那般意象绵密精工;他生活在唐与五代的动乱
,词中常常注入平生漂泊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新,能运密寓浓于淡
多用白描手法,形疏郎俊、明白晓畅的风格。
2、结合注释自读,思
(1)词人当避战乱漂泊江南。漂泊他乡游子总因能还乡愁绪满
怀,词人为什么说“合江南”?
(2)词人是留恋江南不愿返乡吗怎样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讨论、小结:
(1)为江南有美好的风景、宁静安逸生活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词人抓住
最能代表江南水乡三大特征写出了诗意江南、闲江南、魅力江南。词人的象为我们
造了一个向往陶醉水乡世界
(2)词的两句词人是在貌似愿还乡正话反说中达出了对故
忘怀之情。在词的前词人盛赞他乡之美,并应该在此终老尾又突然冒出“未老
莫还乡”(言下是要还乡)的矛盾语,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凄楚
更衬那正于动乱之中的故乡洛阳在词人心的分地位原来描写江南美丽如画
人情,是为了反村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时伤乱之痛乡怀情。
合江南亦可看作是不能还乡的无奈之举他赞江南,是为了思在北
的故,在盛赞江南美好安逸深藏着怀乡凄苦伤,这不潸然泪下,
是此词诗意醇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自读《鹊踏枝•谁道闲情》,完成读与探讨
3
本词系春日怀作,“闲情”写得缠绵悱恻排遣“闲情”二心(
情的苦闷?人意?理失落?)
词的上片着重写情。词中人物为相思所憔悴片着重写景。杨柳依依牵
畔草青青惹词情景交融,意婉。
天悄悄了。看那河畔青草上的嫩柳,无不带来消息而,
情所困扰的人说,物的复苏同样催发了心中沉埋惆怅
词人以层层推进手法写出了“闲情”连续——日日年年是词人
借酒驱又何事呢?这种是与身俱在的。怎样挣扎都
摆脱此,就只能瘦赢身躯伫立在风的小上,和的新
默默无言视……
塑造美:柳梢,人越黄昏后,可抒情主人,一
吹拂首等仿佛思,韵味
五、作
1、首词。
2、完成运用”2。
第二课时
浣溪沙》《乌夜啼》《浪淘沙
一、 检查
二、赏析《浣溪沙
1
、作者
李璟,称南唐中主,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南唐
威胁国势下。南唐(李璟)十十五次亲征南唐,攻城掠
,所披靡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主。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
心时,自有心兴国回天,在作中情思婉,表现出无沉哀
这样的写作《离》时的心境有相通处,此在整体上流露重的
》心。
2
、对照注释自读,质疑问
3
概括上下意:
这是一首词。
阙即情,景物中思:
菡萏销翠叶残西愁起绿波间”两句景入情,花香翠叶残败,此时
西从绿波起来是“愁起绿波间”——此的破败景象渲染气氛
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波兮木叶下”二者相,前者悲苦,后者缠绵
《人间词此二:“众芳芜秽,美人迟暮感。”
憔悴”,菡萏曾经生活光中,憔悴
在人憔悴),直至“不”的境(不堪去花的凋零)。
阕转怀人:
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诗人因怀人而入因细后,在小
笙声细细追索梦境(笙曲吹尽,玉笙,无法再),缠绵的思,不
思显现。一个“,显秋夜玉笙流露凄楚之了一个
整的含蓄的意境。
倚栏杆”。默默倚栏,而翻腾澎
的思想见
4
出这首词的词,并说明理由。
:“——荷残秋残青梦残曲残情更
、自读《乌夜啼
1
、说说所了解的李煜。
补注:李煜的作以南唐亡国,分前后两期写宫廷宴乐艳情和闲
风情绮丽,婉缠绵;国破内容尽是伤怀,风格沉郁这首
内容,是作者被俘后所写。
②此调为唐教坊曲名《相见欢》、《秋夜》、《上西楼》。十六
片平,下片两仄韵两平
2
、对照注释自读、思
1
)这首词和《美人》一样,的是离。说说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
)结合“运用”2谈谈“无”和“自是”在上下中的作
3
讨论、小结:
这首词的布局很不是直叙某事不是通篇议,而是比喻夹,将
花、寒雨风、六个看似不相起来,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
在对景的描绘中,有景有情,一个自由而可奈何亡国
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前。是情的典范作。
起句 ”是写景,出作者的伤匆匆”是使
这种伤情得以狼藉匆匆实际上暗以前的宫廷生活短暂
好景不此说“匆匆”。“无寒雨晚风”一匆匆谢原因
花,是自“无云云,充甘听凭外力回天的感
三句,表现作者与间的依依情。末世
华盖意人,一时不的解语花,二者相对,不胜缱绻花本无
实际上是“以物”的作者使人格 —— 作者泣血
,不色若?“相留醉”,一作“”,花人,人;泪向之
究竟
或花人,惝恍分。一“,写出如醉如眷变的情
,而“几时重”出了人与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现的迷茫
“自是人恨水长东”, 一见悲。“人仅仅写一
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有的缺憾,是一种了无数痛苦的人
浩叹
、赏析《浪淘沙潺潺
1
胡仔前集五十九引西:“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怀
嫔妾散郁郁不自长短‘帘潺潺’云云
几下。”由此知,词作于他前不以说是李煜后词的代表作一。
2
、对照注释自读并的语言把大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凋残罗织五更时的冷寒
羁旅囚徒),才能受片时的
独自一人在色苍茫阔无旧日江山。离别它是的,
到它流失的江花,美好,一是上一是人
间(永久)。
3
这是李后主以词,表达了对故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映出词人心境。说说这首词是如何表达一情的?
词的上,以后的所帘垂潺潺雨声帘栊,不
断地传看那美好的光,在这潺潺雨声下,为过。 “
”,节令实况个人的结的象征。此情景,
词人心阵阵凉呢?更是在“五更”的这样一个时
罗衾五更”,是在写醒后所感。这不是写身寒,而是写心身寒
有个极限,并抵御忍耐,而心寒——是无的,无
的了。
不知,一晌贪”,有在才能忘是“——南唐的
君,宋的也只有在才能那片刻虚幻的,
之苦在的、的,并,不如何恋那不过是“一
。这样写一步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词的下, “独自”是栏远,是为了要的宫,以
情,而,汴京距陵甚,中间有“无山”的阻隔只能
得,徒唤奈何这“无山”,是南唐的,而是宋
已经沦丧主的江山,不是只能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不
是词人不,而是不,是为悲苦采取的一种制行
,这种心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
“别时——“别时”,当初投降被俘别金汴京
时”,现在囚禁汴京,思见旧地之时。前者“”后者“”,在
这一的鲜明对照中,蕴含词人的情思,着多伤心和啊!
的“别”,不是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是人痛苦的别离,更
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国了,这不是上加
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一,一
尽,感
流水落上人间”更是这种之歌,词人以生动比喻
一步集合着悲痛苦伤心、的感情,高潮红逐
急速,好景一前在“上”过自在自由的
,而在“人间”是暗无生活,一别是心是
痛苦
4
、小结:
这首词不是胸臆,而是景,情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
之痛囚徒之悲生动地刻了一个亡国君的艺术形象。
五、作
1
比较本词与《美人》在写上的差异
2
完成运用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