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江苏省
高中物理骨
干教师培训讲
座
南京师
大附中
杨树崤
——
对当前
物理教学中几
个问题的审
视
高中物
理课程
注重体
现物理
学科的
本
质,从
物理观
念
、
科
学思维
、
科学
探究
、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等方
面提炼
学科育
人价值
,
充分体
现物理
学科对
提高学
生核心
素养的
独特作
用,为
学生终
身发展
、应对
现代和
未来社
会发展
的挑战
打下基
础。
——201
7
年普通高中
物理课程标准
(送审稿)
一、物理观
念与物理知识
案例
1:
前些年网上有一则
名为《请立即
停止
使用微波炉
》的帖子称,
“用微波炉加
热的食
物可能导致
癌症,经常吃
微波食品的
人,体
内会发生严
重的生理变化
。”
引起了网
友的质
疑和恐慌。
这种说法是真
的吗?
你看到这
个帖子后
的态度是
相信并传播
有疑问,想
听听人家的说
法
用学过的物
理知识想一想
、
算一算
工作原理:
微波炉所使用
的微波频
率为
245
0MHz
。当微
波照射到食物
上时,食物
中的水分子会
以相同的
频率振动。
振动中,分子
与分子互
相摩擦产生
大量内能。因
此,通过
微波加热能
在很短的时间
内把食物
煮熟
.
一微波炉的
输入功率为
1
.1
5
kW
,对
2
00
g
的
水加热
2
分钟,
输入微波炉
的能量为
W
=
Pt
=
1
150W
×
120
s
=
1.38
×
10
5
J
。
交流
直流
微波管
炉腔
食物
内能
热效率=?
∵
W
=
c
m
t
t
=
W/cm
=
40
%
×
1.38
×
10
5
J/[
(
4.2
×
1
0
3
J/kg·℃
)
×
0.2kg]
≈65 ℃
20
0g
水从常温
开始升温
6
5℃
,水温
仍小于
1
00
℃
,
怎么可能分
解成有害物质
呢?
延长
加热
时间
会怎
样?
如果
烧饭
会怎
样?
如果
烤薯
片或
烤肉
会怎
样?
发生焦
糊时,
产生苯
并芘类
致癌物
加热温度高
达
120
℃
。氨
基酸和碳水
化合物反应
,
可能生成致
癌物
案例
2
:
某小说
在描写“势不
可挡”时,写道
:“就像一
块圆形大石
头,被人从山
坡上推下来,
滚动的速度
越来越快形
成强大惯性后
,任谁都无法
阻挡了。”
请从物理学
角度评价这段
情境描写。
惯性与速度
大小无关
不仅有滚动
动能还有平动
动能,而且后
者更大
运动有快慢
,速度论大小
(高低)
100
%
57.7
%
0
案例
3
:
“
观察
思
考:
电
荷间
的
相互
作
用”
的
终极
目
标
是什
么
?
停留在物理
知识层面:
同性
相斥、异性相
吸
拓展到物理
观念层面:
对“
有无第三种电
荷”进行探究
66.7
%
33.3
%
假如
有
第
三种
电
荷
应与
另
两棒
都
相吸
或
都相
斥
实验
验证
任意
更
换与
玻
璃棒
或
硬橡
胶
棒摩
擦
的物
质
种类
,
并让
摩擦
后
的玻
璃
棒或
硬
橡胶
棒
与其
靠
近,
你
看到
的
现象
无非
只
有两
种
情况
,
这说
明
了什
么
?说
说
你的
看
法.
不完全归纳
还有
“
活动
:
感应
起
电”
的
终极
目
标是
什
么?
通
常情
况
都把
重
点放
在
介绍
并
比较
三
种
起电
方
式上
,
然而
这
并不
是
教材
的
编写
意
图。
作者
的
编写
意
图是
验
证电
荷
守恒
定
律!
净
电
荷
为
零
净
电
荷
为
多
少
“
物
理观念
”是从物
理学视角形成
的关于物质、
运动与相互
作用、能量等
的基本认识;
是物理
概念和规律
等在头脑中的
提炼和升华;
是从物
理学视角解
释自然现象和
解决实际问题
的基
础。
——2017
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送审稿)
物理知识
:物
理概念与物理
规律的总和
物理观念:
用物理的眼光
去认识和处理
周围事
物的潜意识
,能自觉地将
物理关系视为
一种思
维时必须遵
循的某种样板
或格式。
结果
潜移默化
当前
物
理教
学
的弊
病
:重
结
果、
轻
过程
因为
心
思集
中
在考
点
上,
课
堂教
学
要以
“
短平
快
”
为特
征
,就
必
须采
用
喂养
教
学法
,
即教
师
把问
题
嚼
的细
而
碎,
逐
步铺
垫
,把
学
生诱
惑
进一
个
个陷
阱
,
然后
正
中下
怀
,得
出
结论
。
表面
上
看,
教
学过
程
流
畅、
师
生活
动
充分
。
但由
于
学生
不
用深
层
次思
考
就
能得
出
结果
,
不利
于
良好
思
维习
惯
和批
判
精神
的
形
成。
匆忙把“结果
”抛给学生,然
后就大运动量
地反复训
练,低层次
循环,死记硬
背结论与解题
套路,结果
压缩了知识
发生与发展的
过程。
怎么办?
二、将“物理
教育”视为文化
过程
什么是文化
?《辞海》中指
出:“文化是
人类在
社会历史发
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
与精神
财富的总和
”。物理学是自
然科学的基础
之一,
它的研究成
果在创造人类
物质财富的过
程中有
着不可磨灭
的贡献,对推
动人类社会发
展起着
重要作用(
历次工业革命
);它的研究
方法渗
透到了自然
科学、社会科
学的各个领域
,是人
类共同拥有
的精神财富。
同“茶文化”、“饮
食文
化”相比,物
理学更是文化
,物理学教育
理所当
然地具有文
化教育功能。
谁是文化的
主人?
饮食文化能
滥吃海喝吗?
共有性
——
文化是共有的
,它是一系列
共有的
信仰、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
,它是使个人
行为能
力为集体所
接受的行为标
准。
结构性
——
具有清晰的内
在结构或层面
(包括各
种内隐或外
显的行为模式
),有自身的
规律;
通过符号系
统习得或传递
;
文化的特征
:
人的行为则
是靠人自己曾
获得的文化来
支配。
外在于人的
事物及其间的
关系必须转化
为知识、
价值、意义
才能内在地控
制人的行为,
所以一
定意义上说
,
文化就是价值
观。
文化的基础
是象征。这些
其中最重要的
是
语言和
文字
,但也包
含其他表现方
式如
图像
(
如图腾旗
帜
)
肢体动作
(
如握手吐
舌
)
行为
解读
(
送礼
)
等
我们几
乎可以说整
个文化体系是
透过庞大无比
的象征体
系深植在人
类的思维之中
,而人们也透
过这套象
征符号体系
理解解读呈现
在眼前的种种
事物。
物理学的文
化教育功能不
是靠硬性灌输
的方法
体现的。物
理学是文化、
教育的本质是
过程,
物理学科的
文化教育功能
就是通过物理
文化过
程的内在力
量,去影响和
渗透,促使学
生对世
界和人生有
较为深刻的理
解,并逐渐形
成良好
的个性品质
。这正是科学
文化素质的体
现。
工具性
可整合性
……
三、实现物
理学科的文化
教育
功能
——
培养
学生的五个意
识
⒈培养
自我激
励与自
我控制
相结合
的意识
自我
激
励与
自
我控
制
相结
合
的意
识
是内
躯
力与
内
控力
的矛
盾
的统
一
,一
方
面是
自
我激
励
、自
我
完善
,
有实
现自
我
价值
的
强烈
动
机;
另
一方
面
要自
我
批判
、
自我
控制
,
这是
实
现自
我
价值
的
保证
。
爱因
斯
坦说
“
对真
理
和知
识
的追
求
并为
之
奋斗
,
是
人的
最
高品
质
之一
。
”科
学
家如
果
没有
这
种品
质
,
“那
么
他们
就
很难
会
有那
种
不屈
不
挠的
献
身精
神
,
而只
有
这种
精
神才
能
使人
达
到它
的
最高
成
就。
”
爱
因斯
坦
还说
:
“人
们
总想
以
适当
的
方式
来
画出
一
幅
简化
的
和易
领
悟的
实
际图
像
”,
“
渴望
看
到这
种
先
定的
和
谐,
是
无穷
的
毅力
和
耐心
的
源泉
。
”
1950
年邓
稼
先学
成
归国
,
隐姓
埋
名从
事
核武
研
究,
在
一次
航
投试
验
出现
降
落伞
事
故时
,
邓稼
先
不顾
危
险,
抢上
前
去把
摔
破的
原
子弹
碎
片拿
到
手里
仔
细检
验
。
钱伟长
1
93
1
年
以文科高分考
取清华大学中
文系,却在
9.
18
事变发生
后要求改学理
科,并在抗战
胜利后毅然
告别导师归
国
,
称为
我国物理界著
名的“三钱”之一
。
丁肇
中
刻苦
攻
关,
经
常像
年
轻人
一
样,
在
云室
旁
连续
工作
几
十个
小
时,
究
其原
因
竟是
“
对未
知
的好
奇
”与
“兴
趣
”。
布鲁
诺
为坚
持
“日
心
说”
无
所畏
惧
,
在烈
火
中永
生
!
伽利略为坚
持“日心说”,坦
然面对交会的
审判!
1970
年
,赞
比
亚的
玛
丽
·
尤
肯
达修
女
给当
时
NASA
太
空航
行
中心
的
科学
副
总监
恩
斯特
·
史
都林
格博
士
写信
问
道:
“
目前
地
球上
还
有这
么
多小
孩
子吃
不
上饭
,
你怎
么
还能
舍
得为
远
在火
星
的项
目
花费
数
十亿
美
元?
”
史
都林
格
博士
的
回答
是
:太
空
探索
不
仅仅
给
人类
提
供一
面
审视
自
己的
镜
子,
它
还能
给
我们
带
来全
新
的技
术
,全
新
的挑
战
和进
取
精神
,
以及
面
对严
峻
现实
问
题时
依
然乐
观
自信
的
心态
。
反思
学
习物
理
的动
机
很有
必
要!
兴趣
和
责任
担
当
二战期间当爱
因斯坦了解到
德国纳粹正在
研
制原子弹的
信息后,他说“
在我们这个时
代,科
学家和工程
师担负着特别
沉重的道义责
任”,他
认为科学家
应致力于不断
地对其研究后
果作出判
断,进而抵
制他认为是与
道义责任相悖
的科学与
研究。为此
,“他必须准备
坐牢和准备经
济破产”,
甚至付出血
的代价,这是
科学家应当承
担的“不
可推卸的责
任。”
事实告
诉我们:实现
自我价值要遵
循一定的
规则,就是
既要遵循科学
,实事求是;
又要遵守
道德、法律
等公共准则,
也就是说必须
自我批判、
自我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
在正确的轨道
上实现自
我价值,而
不至于私欲膨
胀、自我爆炸
。
日本的沙林
毒气
复
旦
林
森
浩
绝对的、精
致的利己主义
者
⒉培养
整体观
察和局
部剖析
相结合
的意识
杨
振
宁教
授
在一
次
专题
学
术报
告
中,
对
物理
学的
研
究方
法
作了
一
个十
分
精彩
的
比喻
,
他说
;
研究
物
理学
如
同看
一
幅很
大
的画
。
一幅
画
每一
个
部份
都
有它
的
奥妙
。
近距
离
的、
一
个部
分
一个
部
分地
观
察,
可
以了
解
每一
部
分的
细
节。
但
这还
不
够,
你
必须
走
到远
处
去观
察
整个
画
面,
才
能在
宏
观上
把
握这
画
的结
构
,更
深
入地
理
解它
。
研究
物
理也
是
这样
,
近距
离
的、
局
部的
了
解是
掌
握基
本
细节
的
需要
。
但只
做
近距
离
的观
察
,不
做
远距
离
、
宏观
的
观察
,
就不
可
能了
解
宏观
的
结构
,
取得
突
破性
成
果。
在
正
常的
情
况下
,
大脑
是
作
为一
个
整体
来
工
作的
,
来自
外
界
的信
息
,经
胼
胝
体传
递
,左
、
右
两个
半
球的
信
息
可在
瞬
间进
行
交
流
(
每
秒
10
亿位
元
)
,
人的
每
种活
动
都
是两
半
球信
息
交
换和
综
合的
结
果。
(美
:
斯佩
里
)
怎样
培
养?
——
强化视
觉思维
物理
图
景是
人
们将
复
杂的
物
理现
象
、物
理
状态
和
物理
过
程,
经
过充
分
地想
象
、分
析
、判
断
并应
用
图示
、
图像
、
图形
框
架以
及
语言
符
号,
所
做出
的
一种
形
象化
的
描述
。
•
力学
图
景:
①受
力
图景
②运
动
图景
③几
何
关系
图
景
④能
量
转换
图
景
•
热学
图
景:
包括
热
学研
究
对象
热
学过
程
的形
象
化描
述
•
电学
图
景:
①电
、
磁场
的
分布
②电
荷
的电
性
③电
路
图
•
光学
与
原子
物
理图
景
①传
播
—
光路
图
②发
生
—
能级
跃
迁图
过程
图
景
状态
图
景
临界
图
景
案例
4:
从能
量转化角度简
要回答
以下两个现
象的类似之处
。
⑴如图,光
滑平行金属导
轨固定
在水平面上
,左端由导线
相连,
导体棒垂直
静置于导轨上
构成回
路。在外力
F
作用下,回路
上方的
条形磁铁竖
直向上做匀速
运动。
⑵如图,在
置于光滑水平
面上的
木板上放一
小木块,用水
平拉力
F
拉木板前行
时,木块在摩
擦力作
用下也向前
运动。
F
恒力
F
做的
功
转化
为
克服
安
培力
做
的功
(
转化
为
电能
并
进而
转
化为
电
路中
的
内能
)
动能
克服
摩
擦力
做
的功
(
转化
为
内能
)
受力图景
运动图景
能量转化图
景
越是复杂的
问题、越是综
合性强的问题
,越
有必要从整
体和局部多角
度进行观察、
分析
受力图景
运动图景
能量转化图
景
电学图景:
电路中出现了
反电动势
如
图,
光
滑平
行
金属
导
轨固
定
在水
平
面上
,
左端
由导
线
相连
,
导体
棒
垂直
静
置于
导
轨上
构
成回
路
。在
外力
F
作
用
下,
回
路上
方
的条
形
磁铁
竖
直向
上
做匀
速
运动
。
在匀
速
运动
过
程中
外
力
F
做功
W
F
,磁
场
力对
导
体棒
做
功
W
1
,磁
铁
克服
磁
场力
做
功
W
2
,重
力
对磁
铁
做功
W
G
,回
路
中产
生
的焦
耳
热为
Q
,导
体
棒获
得
的
动能
为
E
k
。则
(
A
)
W
1
=
Q
(
B
)
W
2
-
W
1
=
Q
(
C
)
W
1
=
E
k
(
D
)
W
F
+
W
G
=
Q
+
E
k
(
BCD
)
根据动能定
理
对磁铁有
W
F
-
W
G
-
W
安
1
=
0
①
对导体棒有
W
安
2
=
E
k
2
②
考虑到
W
G
=
-
E
p
1
④
而从能量转
化图景来看
W
F
=
E
p
1
+
E
k
2
+
Q
③
综合①~④
得
W
安
1
-
W
安
2
=
Q
结论:系统
内耗散内力所
做的功转化为
系统的内能。
得分率
49.3
6
%
第二问得分
率
0.05
%
•
头脑
中
的不
同
类型
、
不同
层
次的
物
理图
景
越多
、
越全
面
对同
化
越好
!
但过
多
重复
未
必好
。
•
每进
行
一次
顺
应,
都
应该
是
一次
创
新!
当
然过
后
仍然
需
要以
已
有的
物
理图
景
为基
础
。
爱
因斯
坦
曾应
用
多种
形
象比
喻
说明
相
对性
的含
义
,比
如
:“
应
该追
得
上光
线
的观
察
者,
看到
的
光一
定
是在
原
地振
荡
不前
的
电磁
场
;在
一列
高
速行
进
的火
车
上,
坐
在车
厢
不同
部
位的
乘客
看
到的
同
一个
闪
电,
不
是同
时
发生
的
”等
等,
都
是他
头
脑中
闪
现的
一
幅幅
生
动的
图
景。
难怪
他
会说
:
“我
不
是用
语
言来
思
考的
,
而是
用跳
跃
的形
状
和形
象
来思
考
,思
考
完成
了
,才
努力
把
所得
结
果转
为
语言
来
表达
”
。
⒊培养学生
思辩的意识
思辩:思考
辨析,其主要
特征是
①
层次分明、条
理清楚的分析
;
②
清楚准确、明
白有力的说理
。
以解
题
为特
征
的
“教
学
案”
存
在的
问
题:
影
响了
概念
形
成过
程
的连
续
性、
探
究动
机
的形
成
性、
模
型
构建
的
独立
性
、学
生
思维
的
深刻
性
、学
生
学习
时
间
支配
的
灵活
性
与实
验
教学
的
必要
性
,学
生
过度
的
依
赖性
,
必然
会
使其
所
获得
的
社会
行
为因
循
守旧
、
屈
服于
外
界的
权
威。
•
“
自主”学习
模式(阅读课
本,观察图
5
-17
,
5-1
8
)
(
1
)猎豹
捕捉到鹿表明
______
运
动的快,猎豹
捕
捉不到鹿表
明
______
运动的快。
(
2
)比较
追捕鹿的猎豹
和缓慢爬行的
蜗牛的运动可
知,物体的
运动
______
(选填“有”或
“没有”)快慢
的差别。
案例
5
:
“速度
概念”引入模式
的选择
•
归纳
探究:寻找一
种物理属性
教师
:
图5
-1
7
与5
-1
8
分别
说
明了
某
个事
实
,而
这
些
事实
又
反映
了
一种
物
理属
性
(属
性
:事
物
本身
所
固
有的
性
质)
,
请观
察
这两
张
图,
首
先陈
述
相关
的
事
实,
然
后在
心
里默
默
地做
出
这种
属
性的
假
设。
注
意:
不要
急
于说
出
这是
什
么属
性
。
学生
A
:图
5-
1
7说
明
猎豹
比
鹿跑
得
快(
板
书)
教师
:
很好
!
猎豹
一
定比
鹿
跑得
快
吗?
学生
B
:如
果
猎豹
追
不上
鹿
,就
是
鹿比
猎
豹跑
得
快
(板
书
)
教师
:
两种
情
况都
有
可能
,
这样
就
完整
了
。
学生
C
:图
5-
1
8说
明
蜗牛
爬
得很
慢
(板
书
)
教师
:
非常
好
!不
要
急于
得
出这
是
什么
属
性的
结
论。
请根
据
你对
这
种属
性
的假
设
,举
出
一些
相
关的
事
例,
让老
师
用“
是
”与
“
否”
来
判断
这
些事
例
能否
说
明
我们
要
寻找
的
这种
属
性。
学生
D
:高
铁
比汽
车
跑得
快
教
师
:是
(
板书
)
学生
E
:小
华
解题
比
小明
快
教
师
:否
。
学生
F
:2
01
4
年我
国
GD
P增
长
比2
01
3
年慢
教师
:
否。
教师
:
同学
们
举的
例
子都
是
互相
比
较的
,
非要
互
相
比吗
?
可不
可
以自
身
比较
呢
?
学生
G
:小
明
跑起
来
比走
得
快
教
师:
是
(
板书
)
学生
H
:钟
表
的分
针
比秒
针
转得
慢
教
师
:是
(板
书)
教师
:
我们
现
在将
“
是”
的
这些
例
子排
列
起来
,
想一
想,
怎
样归
纳
出这
种
属性
?
猎豹
比
鹿跑
得
快
鹿比
猎
豹跑
得
快
蜗牛
爬
得很
慢
高铁
比
汽车
跑
得快
小明
跑
起来
比
走得
快
钟表
的
分针
比
秒针
转
得慢
学生
A
:将
猎
豹、
鹿
、蜗
牛、
高
铁、
汽
车、
小
明、
分针
、
秒针
用
“物
体
”
这个
词
来概
括
。
学生
D
:物
体
在跑
、
爬、
走、
转
的时
候
,都
发
生
了运
动
。
教师
:
在物
理
学中
,
物体
位
置发
生
变化
称
为运
动
。
学生
H
:我
知道
了
。快
慢
是物
体
运动
的
属性
。
教师
:
为什
么
“小
华
解题
比
小明
快
”和
“
20
14
年
我国
G
DP
增长
比
20
13
年
慢”
不
是这
种
属性
呢
?这
里也
有
快慢
啊
!
学生
B
:解
题
只是
人
的思
维
活动
,
位置
没
有发
生
变化
,
不属
于
物体
运
动。
学生
C
:G
DP
增
长是
经
济学
概
念,
也
不属
于
物体
运动
。
教师
:
非常
好
!我
们
今天
要
研究
的
就是
物
体运
动
有快
慢
,这
是
物体
运
动的
一
种属
性
。
“
喂养式”教
学模式降低了
对学生的思维
要求
两种教学模
式的比较:
第一种过程
比较简洁,学
生根据日常生
活经验即可
回答,没有
进行深刻的思
考,速度的物
理意义没有
明确。适合
智能有障碍或
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
第二种虽比
较复杂,耗时
长,但突出了
速度概念
物理意义的
探究,并与相
似量进行了比
较,学生
有较强烈的
思维冲突。
在“活动
10
.8
探究流速
大小对流体压
强的影响”中
,有如图所示
的问题:
“把纸条的一
端按在嘴唇的
下方,
向前吹气,
你看了什么现
象
?
”
案例
6
:
“流体
压强与流速的
关系”的教学
片段
⑴教学中往
往是通过做实
验,看到纸条
上升,很
快就可以得
到了流速大压
强小的结论。
请分析这
个教学片段
的不足,并设
计一个改进的
教学方案。
⑵由于教师
没有强调怎么
吹,结果有学
生从纸条
下方吹气,
也得出了纸条
上升的结论。
请根据高
中物理知识
,推理出该学
生错误的原因
。
巧
合
•
关于
“流体压
强与流速的关
系”的教学,
应
解决两个问
题
▲
学生那么快就
得到了结论,
并能用其解决
实际问题,
他们怎么会想
到研究流体压
强与
流速的关系
,而不是别的
什么关系?这
里似
乎过程不明
显,结论是蹦
出来的。
▲
为什么一定是
流速大压强小
,而不是流速
大压强大?
这里似乎过程
也不明显。
▲
显然,仅靠做
实验是不够的
,必须先通过
对
受力与运动
状态变化的分
析来进行
逻辑推
理,
再通过实验
验证归纳
的方法
,
来获得结
论。
教学过程:
猜一猜,吹
气后纸片会动
吗?为什么会
动?
•
以纸片为研
究对象,没吹
气之前它受几
个力作
用?画出示
意图。
•
开始吹气后
,纸片的运动
有几种可能?
为什么?
G
N
p
0
S
p
0
S
吹气前
吹气
p
1
S
p
0
S
p
1
若
p
1
=
p
0
不动
p
1
S
p
0
S
若
p
1
>
p
0
向下偏
p
1
S
p
0
S
若
p
1
<
p
0
向上偏
实验验证过程
•
做实验:发现吹气后,纸片向
上偏转,说明压强
p
1
变小。
逻辑推理发现,流体的压强可能与流速无关,也可能有关
(
有待实验验证)
。
结论
1
: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
结论
2
:
流体流速变大时压强变小。
这个结论只是通过一个实验得到的结论,
对不对?有没有普遍意义?不能确定!需要反
复实验。
•
不管你做多少个实验,都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因
此,教材中用了“研究表明”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是不是实验
做得越多就越好,值得商榷,个人认为应适当控制。
从纸条下方
吹气,气体速
度方向必然与
纸条所在平面
有一个夹角
α
(
α
<
90
°
,如图所示
),否则,纸
条
只能向下偏
转。
选一段流
体气柱为研究
对象,将流体
速度分解成
平行于纸条
所在平面的分
量
v
∥
与垂直于纸
条所在平面
的的分量
v
⊥
,由于流速
v
∥
引起的压强
差只会使纸条
向下偏转,
但在垂直于纸
面的方向上,
由于发生碰撞
使流体流速
从
v
⊥
变为
0
,以垂直于纸
面向上为正方
向,
气柱受到的
压力方向为负
,由动量定理
可知
-
pS
t
=
0
-
mv
⊥
而气柱对
纸条的反作用
力
方向垂直于
纸面向上,大
小为
mv
⊥
/
t
。显然气流
速度越大
纸条向上偏
转的越厉害。
几点认识
▲
流速大则压强
小的假设来的
太快,可能是
由于当前
流行的以“提
前学习”为特征
的教育模式(
如提前上家
教、补习班
以及教学案)
,容易出现课
堂教学停留
在知识(结
论)记忆阶段
,使得学习过
程简单化的
倾向,降低
了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当
然要根据学
情控制难度
,按需求区别
对待。
▲
刘炳升教授多
次指出:“探
究是一种多侧
面、多形式
的活动,无
论采取何种形
式,关键是要
体现科学探究
的思想和基
本特征”,刘老
师反复强调要
“关注探究式
教学的本质
内涵,反对形
式化!”什么是
探究式教学
的本质内涵
?
笔者
以为,培养良
好的思维习惯
和刚
柔并济的批
判精神就是探
究活动的本质
内涵,而提升
学生的思维
品质是开展探
究活动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
思维冲突则
是达到目的的
主要途径。
⒋培养
在运动
变化中
求不变
的意识
物理
量
的不
变
性
物理
规
律的
不
变性
狭义
相
对论
——
变
换
的不
变
性
伽里
略
在研
究
惯性
原
理的
时
候,
曾
做过
一
个理
想
实验
伽里
略
凭直
觉
判断
轻
而易
举
地推
理
出了
结
果。
库
仑
在应
用
扭秤
研
究电
荷
之间
的相
互
作用
力
时,
人
们还
根
本无
法
测
定电
量
的多
少
。但
库
仑凭
借
着物
理
学
家直
觉
,断
定
一个
带
电金
属
球与
一
个
半径
、
材料
完
全相
同
的另
一
个不
带
电
的金
属
球接
触
后再
分
开,
每
球的
带
电
量应
是
原带
电
球电
量
的一
半
,从
而
巧
妙地
解
决了
金
属球
所
带电
量
成倍
变
化
的问
题
。库
仑
的直
觉
,恰
恰
来源
于
球
具有
对
称性
的
几何
关
系图
景
。
•
静平
衡
中的
结
构对
称
•
竖直
上
抛中
的
原理
对
称
•
电路
中
的结
构
对称
•
空间
对
称与
时
间对
称
哲学
思
想
•
中学物
理常见
的临界
条件
•
接触
与
脱离
的
临界
条
件
•
相对
静
止与
相
对滑
动
的临
界
•
绳子
断
裂与
松
弛的
临
界条
件
•
变速
运
动中
的
临界
条
件(
加
速度
或
速度
出
现极
值
)
•
相遇
问
题中
的
临界
条
件
•
碰撞
中
的临
界
条件
•
电学
中
的几
个
临界
条
件
总之
,
临界
条
件是
从
一个
物
理现
象
(状
态
、过
程
)
变
化
为
另
一
个
物
理
现
象
(
状
态
、
过
程
)
时
所
出
现
的
转
折
点
.
因
此
,
应
该
从
变
化
中
去
寻
找
临
界
条
件
.
就
是
说
,
不
能
停
留
在
一
个
状
态
(
点
)
去
研
究
临
界
问
题
,
而
是
要
研
究
变
化
的
过
程
,
变
化
的
量
.
更
进
一
步
说
,
寻
找
临
界
条
件
、
解
决
临
界
问
题
的基
本
思路
是
:
①
认
真
审
题
,
仔
细
分
析
问
题
中
变
化
的
过
程
,
(
包
括
分
析
整
体
过
程
中
有
几
个
阶
段
)
;
②
寻
找
过
程
中
变
化
的
物
理
量
(
自
变
量
与
因
变
量
)
;
③
探
索
因
变
量
随
自
变
量
变
化
时
的
变
化
规
律
,
特
别
要
注
意
变
化
的转
折
情况
;
④判
断
临界
转
折点
——
即
临
界条
件
,
建立
临
界方
程
;⑤
检
验结
论
.
•
注重思
维方法
的训练
•
假设法
•
等效法
•
对称法
•
整体法
与隔离
法
•
估算法
……
•
微元法
•
类比法
•
图像法
•
模型法
•
逻辑推
理法
(
归
纳演
绎
)
不要
把
方法
变
异为
知
识,
关
键是
培
养思
维
品质
与
习惯
。
变
化中求
不变的
过程就
是探索
本质、
寻求真
理的过
程。培
养第
2
到
第
4
这三
个
意识,
实际上
就是培
养学生
“全面
地、
本质第
看问题
”的基
本素质
,引导
学生
进行哲
学上的
思考。
⒌培养
用实验
解决问
题的意
识
高
中
物理
教
学越
来
越重
视
物理
实
验,
但
是我
们往
往
重视
实
验能
力
的训
练
,却
很
少培
养
学生
用
实验
解
决问
题
的意
识
。
如
图,
A
、
B
是两
只
相同
的齿
轮
,
A
固定
不
动(
包
括不
转动
)
.
B
绕
A
齿合
运
动半
周
到达
B
'
的
位置
。
B
上原
来
标着
一个
向
上的
箭
头,
到
达
B
'
位置
后,
箭
头方
向
将
(
)
A
、向
上
B
、
向
下
C
、向
左
D
、
向
右
12.
如
图所
示
,小
刚
将水
柱
形透
明
玻璃
杯
贴近
节
本,
通
过玻
璃
杯观
看
书上
鹦
鹉图
(
圆
圈中
的
鹦鹉
图与
书
本中
鹦
鹉图
实
际大
小
相等
)
,
他所
到
的虚
像可
能
是(
)
《
2009
年
江苏省
中考物
理试卷
》
•
为什
么
不赞
成
用视
频
取代
能
做的
实
验
⑴视
频
真实
性
差、
缺
乏亲
切
感,
不
利于
克
服
学生
的
心理
壁
垒
一
滴红
墨
水在
水
里扩
散
——
学
生说
是
地球
帮
的忙
摩
擦塑
料
尺吸
引
纸屑
——
学
生
说是
手
上有
汗
粘住
了
(口
服
心不
服
)
做实
验
尚且
有
疑惑
,
何况
视
频?
分子
吸
引力
实
验
——
做
前
、做
中
、做
后
、震
撼
!
⑵什
么
情况
下
放视
频
——
不
可替
代
微观
无
法表
达
危险
伤
害学
生
慢动
作
表现
本
质
理想
实
验
⑶视
频
与实
验
并不
是
越多
越
好
案例
7
电容
引入的课件
单刀双掷开
关
S
接到
1
时
,电
源与电容器
相连,对电容
器
充电;当
S
接到
2
时电压
表与
电容器相连
,显示电容器
两
端电压大小
。
显然,电量
与电压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
反映了电
容器容纳电
荷的本领,称
为电容。
教材引入:
与
水容器类比
逻辑循环!
猜想
1
:
气球
体
积、
形
状、
表
面状
态
不发
生
变
化,
空
气阻
力
不随
速
度变
化
而变
。
气球
以
一恒
定的
小
于重
力
加速
度
的加
速
度自
由
下落
。
分析
:
若阻
力
与速
度
无关
,
那么
当
速度
为
0时
也会
有
阻力
,
这明
显
是错
误
的。
猜想
2
:气
球
体积
、
形状
、
表面
状
态不
发
生变
化
,
空气
阻
力随
着
速度
增
大而
增
大。
物
体做
加
速度
减小
的
加速
运
动。
分析
:
这较
符
合上
述
的推
断
,且
与
降落
伞
等生
活中
实
际现
象
吻合
。
提出猜
想
案例
:
综合
实
践活
动
——
探
究并
描
述载
物
气球
从
静止
下落
的
运动
实验设
计
(
1
)利
用打点
计时器
气球
打
点
计
时
器
纸带
夹
子
钩码
初始状
态
结束状
态
(
2
)
同步计
时实验
(
3
)
油中
浮标实
验
待测物理量
测量仪器
实验
2
优
点主要
有:方
法简单
、对仪
器设备
要求低
不足表
现在:
1
)这项
实验受
天气影
响大,
不能保
证气球
的
下落轨
道是竖
直的。
2
)通过
人眼的
观察来
判断测
量运动
时
间中的
起止,
误差较
大。
3
)
测量出
的数据
较少,
不易直
观
地反映
出结果
。
4
)通
过相等
位移比
时间的
方法反
映运动
过
程,数
据不易
处理。
实验
3-
----
但
该实验
不是直
接的实
验
,
可以
作为验
证和推
广
实验
;
实验
1
具
有很
强
的可
操
作性
,
实验
结
果较
为
精确
,
所需
仪
器设
备
也不
很
复杂
,
可
以
作为
主
要的
实
验
方式
。
综上
所
述,
将
实验
1
作
为主
要
的实
验
方案
。
实验
过
程存
在
问题
及
解决
方
法
1)
墨盘总
是不能
在纸带
上打出
清晰的
点
2)
跑气问
题
,
抓紧
时间连
续实验
,
减少因
跑气带
来测量
误差
3)
纸带与
限位孔
的摩擦
问题
没有使
纸带竖
直放置
,导致
纸带与
限位孔
的摩擦
较大,
使实验
误差较
大。
实验数
据处理
改变
钩
码的
质
量
由
以上
几
个
v
-
t
图
所
呈现
出
的折
线
可知
:
载
物气
球
速度
随
时间
而
增加
,
但相
邻
相等
时
间内
速度
的
增幅
在
减小
,
并趋
于
缓和
。
故载
物
气球
做
加
速
度减
小
的加
速
运动
。
实验结
论
问题讨
论
(
1
)
对
于加
速
度逐
渐
减小
的
加速
运
动,
当加
速
度为
零
时应
做
匀速
运
动,
为
什么
图
像上
看
不到
?
(
2
)
如
果不
断
增加
钩
码的
质
量,
载
物气
球
做什
么
运动
?
图像
中
应有
什
么反
映
?
(
3
)利用
这个结果还能
做什么研究?
体会:⑴对
中学最复杂的
运动有较深刻
的具体认识,
促进以后学
习;⑵满足不
同层次学生的
需求,让不
同智能强项
的学生都能发
挥自己的特长
;⑶又能从
别的同学处
学到不同的知
识和能力。
物
理学科
的文化
教育功
能是多
方面
的。笔
者所提
及的五
点,是
物理教
育人
文价值
的重要
体现,
是学生
树立正
确世
界观的
需要,
也是培
养能力
、促进
学生
自主且
主动学
习的基
础,是
培养学
生创
新精神
的核心
。
结束语:学
生有学习的动
机,学会了
怎样
学习,人变
得聪明了,怎
么可能成绩
差?
但是现在教
育生态已经遭
到严重破坏
磨砺以须
回归真元
期待着教育
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