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典例】
对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我并不是很赞同。广泛
学习并每天反省能见识高明确实不假,但是行为会没有过错并不敢苟同。“行无过”这句话
说得就太绝对了。就拿“北大杀母案”来说,作为一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来说,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是肯定能够做到的,那为什么他会做出杀母这种严重违背伦理纲常的事情呢,原因在
于我们接受的教育全是知识的灌输,题海的填压,放假也补课等等,这造成了严重问题,学
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被忽视了,这里的反省对于现在来说可能是品德的反省。所以从学习层面
来说,这个逻辑确实是行不通。
【辨析】
“作为一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来说,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肯定能够做到的。”北大学生
相对而言确实比较优秀,但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只是某些北大学生的优点,不能根据此人是北
大学生就不做批判地断定他能做到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就是过度概括和刻板成见。
另外,后面又说现在的学生(包括此人)没有反省自己品德的时间和意识,就是说他没
有“日参省乎己”,又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错误 6:“稻草人”
犯“稻草人”的错误就是把不实之词强加于别人身上,然后揭露其虚妄,适时地忘了此
人从来没说过这种话。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在引用和解说他人的话时需要严格地准确。
【典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有一些疑问的,除去这句话的夸张效果,它的意思好像是
只要坚持不懈,肯下功夫,天底下就没有难事,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现代生活中,一些看
似荒谬的事实就成为了反例。一个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就算让他干上五十年,他能攒到多少
钱呢?能买豪宅豪车吗?一个孩子,你让他练习举重二十年,他能举得起来一辆车吗?可见
荀子的认识还是被主观与客观阻碍了,他忽视了太多客观因素,如个人能力,社会环境,条
件机遇等,这样看来,我们对劝学中的道理并不能偏信。
【辨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观察生产劳动,发现金石可镂事实上是可以做到的,虽
然难度很大,但不是无限的难度,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之类不能等量齐观。作者将
其理解为“只要坚持不懈,肯下功夫,天底下就没有难事”,有失偏颇,用两个夸张的例子
“民工发财”“孩子举车”来反驳之,属于将不实之词强加于别人身上,然后揭露其虚妄,
不能令人信服。
【典例】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一点是没错的,善于借助身边
之物来学习,以提高自身涵养与品德,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身边之物,真的有助于我们学习吗?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它们占据了我们本应供给学习
的一隅,你却无法割舍它。最直接的例子,我敢说,大部分学生拿着手机的大部分时间,绝
不是在学习,这是令人可悲的,却也是现实。
【辨析】
注意荀子的论点是“善假于物”,即善于借助外物,而学生在反驳时候都偷换成“假于
物”,即借助外物,然后说外物有好有坏,不少外物如手机、网络等有副作用、反作用,以
此证明荀子的话不够全面。但荀子所谓的“善”就包含了合理、正确利用外物的意思,因借
助外物损害自己的人,不能称为“善假于物”的君子。这是故意忽视文章信息,强行树立一
个靶子来打的典型错误。
在归纳了常见的错误后,笔者指导学生自学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知识,根据所学的理论,
找出习作中论述上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并做好修改,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论证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