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营造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组织语文学习活动的新尝试
——以《我家的海婴》语文学习活动为例
陈可人
摘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
定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开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
本文以《我家的海婴》语文学习活动为例,重点探讨了组织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的
三个因素:营造熟悉生动的语用情境安排层次合理的学习任务进行清晰准确的任务
评价。反思教学实例,提出组织语文学习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积极
的语实践来实老师必须置适合教的情,组织学自主学习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这个概念突出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性质的认知引导我们围绕语文学习活
动来设计教学
我们结合新课标精神和以往的教学实践,认为成功的语文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五个
因素:
1、选择适合活动的教学文本
2、设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3、营造熟悉生动的语用情境
4、安排层次合理的学习任务
5、进行清晰准确的任务评价
其中前两点是一般性的要求,后三点是新课标的着力创新之处,也是我们突破的重点。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这三个因素如何有效实现。
一、营造熟悉生动的语用情境
作为例子的《我家的海婴选自苏教版选修教材《鲁迅作品选读教材分为“感受鲁
迅”“阅读鲁迅”“研究鲁迅三大板块,该文本是第一板块“感受鲁迅”的第一篇,教材
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近鲁迅,感性认识历史上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教学目标明确为:
面认识鲁迅“人之父”的形象,体会文本字里行间洋溢的父爱理性分析鲁迅独特的教育思
想。
《我家的海婴》形式比较特殊,节选了 23 则鲁迅书信中有关儿子海婴的语段,喜怒哀
乐、点点滴滴,无限深情溢于笔端主题相对统一,理解难度不大但材料比较零散如逐
段分析品味,则失之于琐碎浅薄这种片段式的阅读很类似今天的微信朋友圈,且与朋友
圈的篇幅大致相等,都是几十个字;传播范围也比较相近,都控制在朋友可见的范围。
这次活动的语言运用情境就是模拟微信朋友圈假设鲁迅活在今天,也会发朋友圈
23 则材料转化成朋友圈的形式。(大屏幕上投出鲁迅朋友圈的截图这些朋友圈都是事先注
册一个微信号编辑好的)
所以,考虑教材文本零散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达成认识、理解、分析鲁迅的教学目标,
我们以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转发这种学生熟悉的语言运用情境为依托,以跨媒介交流的
形式将 23 则材料串联起来,让学生完成下面三个学习任务,实现与文本的互动。
二、安排层次合理的学习任务
本次语文活动安排的三个学习任务都是围绕微信朋友圈展开有递进的层次,取得了不
错的效果。
2
【任务一:了解鲁迅】设想我们这群中学生就是鲁迅先生的崇拜者。我们在拜读了先生
的朋友圈后,也纷纷为其点赞做评。
任务一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语言运用的情境,尽快熟悉文本了解作为“人之父”
的鲁迅。
在布置完学习任务后,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自由发挥,必须要有一个示范的环节
【示范】 2 条:过了一年,孩子大了一岁,但我也大了一岁,这么下去,恐怕我就要
打不过他,革命也就要临头了。这真是叫作怎么好。
评论:先生一辈子专革别人的命,自己的命倒要被儿子革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分析:这样既可以把活动限定在语文实践的范围内,不至于跑偏又可以给学生一点启
发,不至于冷场。
接着,让学生参照老师给出的示例,选择 23 条朋友圈中的一条撰写自己的评论。老师
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份,作为仰慕先生的青年学子,语气不可过于随便,玩笑
不可过于露骨,应该以安慰、褒扬为主。
【任务二:深入鲁迅】代入特定角色进行评价。上一个任务是学生以中学生的身份来点
评的,下面学生假设自己是鲁迅的亲朋好友,来对其朋友圈进行点赞和评价。
任务二则更进一步,让学生将教材中的其他文章和课外的知识积累整合起来,自主选择
扮演不同角色找准与鲁迅的契合点,深入鲁迅的生活情境,更全面地理解作为朋友的鲁迅
的形象。
【示范】 20 条: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只有衣服不肯学我的随便,
爱漂亮,要穿洋服了。
萧红评论:先生先生,你不是看不见人家的衣裳么?
分析:萧在其名篇忆鲁迅先》中写过“鲁先生大注意人衣裳,他
‘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可见鲁迅先生从来不关心别人的穿着,这是知己才知道
的小秘密,萧红说来尤见亲近,同时也和鲁迅关注海婴的穿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鲁迅对
海婴的特殊宠爱。
接着就让学生仿照示例代入某个角色,切合自己的身份撰写一条评论具体操作同上
一任务。可以提示学生鲁迅的亲友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阿长、藤野先生周作人、许广
平、冯雪峰等
【任务三:推广鲁迅】我们对于朋友圈中的精彩内容不但可以点赞和评论还可以转
发。在转发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这一刻的想法,即推荐语。学生对于鲁迅精彩的朋友圈内容,
也可以转发,并加上推荐语
任务三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鲁迅独特的教育理念,结合当下教育
的缺失,学习鲁迅的正确思想,推崇、推广作为精神资源的鲁迅。
【示范】 18 条:但我这里的海婴男士,却是个不学习的懒汉,不肯读书,总爱模仿
士兵。我以为让他看看残酷的战争影片,可以吓他一下,多少会安静下来不料上星期带他看
了以后,闹得更起劲了,使我哑口无言,希特拉有这么多党徒,盖亦不足怪矣
萧军转发:带孩子而能参悟人性本源,纵论世界风云。
分析:揭示了鲁迅除了爱孩子外,与众不同的地方,即思想深刻,眼界广阔。让学生明
白转发推荐语和评论的区别评论重在理解与互动。而推荐语重在揭示鲁迅值得我们学习借
鉴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学习任务之间不是简单的同质微调而是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不同的学习价值,三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有机统一,既全面认识鲁迅“人之父”的形象,
体会其父爱,分析其教育思想,又引导学生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3
三、进行清晰准确的任务评价
对学生已完成的任务进行清晰准确的评价,既属于语文学习活动成果的展示环节,也能
起到引导学生将任务继续完善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层次,
也不能仅仅是鼓励和串场。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在活动任务中,全面考
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具体到本次活动,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之时,就要巡视指导,
进行个别的评价和启迪,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成果向全班展示,并且组织讨论交流继续启
发引导,最终给出合理的评价。下面分别例举三个学习任务中的一些学生的完成结果和教师
评价来具体论述。
仔细分析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大致有三种层次:第一种简单地将日常的生活语言、生活
经验套用到该语言情境中来没有扣住文本没有达到了解鲁迅的要求。所以教师的评价要
指出他们的问题。
【例】 20 条: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只有衣服不肯学我的随便,爱
漂亮,要穿洋服了。
1 评论:我家那个也是。
2 评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也一样。
评价:我们现在是革命青年,似乎还没有孩子吧。而且你的评论和鲁迅关系并不密切。
第二种能够自觉地代入情境建构恰切的语言,有效地表达对鲁迅形象的理解。对待这
些学习任务的成果,教师除了肯定、赞扬外,更重要的是点明其中的巧妙之处因为其他的
学生可能很难迅速体会到。
【例】 18 条:但我这里的海婴男士,却是个不学习的懒汉,不肯读书,总爱模仿士
兵。我以为让他看看残酷的战争影片,可以吓他一下多少会安静下来不料上星期带他看了
以后,闹得更起劲了,使我哑口无言,希特拉有这么多党徒,盖亦不足怪矣。
学生评论:鲁迅先生,您把您的儿子想的太简单了,他对战争有着如此的狂热,难道不
是遗传了您的革命热情以及巨大胆量么?对您来说,笔尖不就是刀枪大炮吗?
评价:点评得非常好,表现出鲁迅传递出的中国人的自信和血性假如鲁迅看了定会感
到倍加欣慰。
分析:点明评论与鲁迅形象的切合之处以及给交流者的正向感受。
第三种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任务结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考虑得还不够深入
是表达得还不够清楚。这时候最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需要通过评价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
继续完善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例】 4 条: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
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
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
去。”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
学生评论和教师的引导评价如下:
生评论:先生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也有为儿女情长所困的时候,真令人感慨。
师:你似乎对鲁迅为家务所缠的行为有点不太认同,你看看鲁迅自己怎么说的
生:鲁迅说:“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
师:这句诗大家听过的吧
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这句诗的原意和这里的意思有不同吗?
生:原句是为了国家和人民默默忍受责难,辛勤耕耘。这里是为了孩子默默劳作。
师:不同之处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鲁迅在民族斗士之外,还是一个舐犊情深的父亲。
只有经过几个回合的问难交锋,才能将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出来,引导他们真正达到学
习任务的要求
4
从任务二的完成情况来看,也是三种层次第一种生拉硬套,牵强地把以前的阅读经验
照搬进评论,脱离文本联想没有全面地理解鲁迅的形象。对这种评论,教师需要在评价中
指出其不足,防止别的同学重蹈覆辙。
【例】 9 条:……惟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费
去不少工夫耳
余光中评论:孩子的故事的确有趣,我给幼珊作记的时候也是如此。
师:余光中联系自己的女儿,有共同的感悟,符合作家身份,但还是流于表面的共情,
没有突出鲁迅的特殊之处。
第二种能自觉切合人物的身份,深入鲁迅的生活情境,找准与鲁迅的契合点,认识鲁迅
作为父亲和朋友的形象。教师的评价指出其合理精妙之处即可。
【例】 8 条:孩子是个累赘,有了孩子就有许多麻烦。你以为如何?近来我几乎终年
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换言之,这是报应,也就无怨言了。
山本初枝评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价:非常好!这位朋友借用鲁迅自己的诗来评价鲁迅,赞美他对待敌人是横眉冷对,
毫不畏惧,对待自己的孩子却像孺子牛一般温顺辛勤。可见是鲁迅的知己,充分理解鲁迅。
第三种是有点奇思妙想,剑走偏锋,与众不同,初看似搞笑,但仔细剖析却颇有趣味地
展示了鲁迅的形象,这也是教师评价的主要任务。
【例】 15 条:我的孩子叫海婴,但他大起来,自己要改的,他的爸爸,就连姓都改
了。
周作人评论:我要代爷爷揍他一顿。
师评价:看来周作人更加传统保守,接受不了把姓都改了。这样一对比,可以看出鲁迅
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可见鲁迅比较开明开放,不被传统束缚。
任务三的完成情况与前两个任务类似,第一种不着边际流于形式,没有扣住鲁迅的教育
思想,需要批评。
【例】 6 条:婴是连一件完整的玩具也没有了。他对玩具的理论,是“看了拆掉”。
学生转发:鲁迅的儿子是东方的爱因斯坦。
评价:点出来孩子的睿智和对他的期待不错但是没有写出鲁迅起到的作用,不太符
合任务的要求
第二种紧扣推荐语的特点,揭示出鲁迅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需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白
妙处。
【例】 4 条: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
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
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
学生转发:国乱惆怅望将来,家和服劳惜光阴
评价:老师觉得非常贴切,但同学们还不太明白,请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内涵
生:就是国家战乱,未来的命运还不太清楚,但是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美鲁迅既忧国忧民,又满怀对孩子的希望,对家庭负责。
第三种能够围绕教育理念来谈,但对鲁迅思想的理解不深,需要通过评价进行引导后,
逐渐完善。
【例】 15 条:我的孩子叫海婴,但他大起来,自己要改的,他的爸爸,就连姓都改
了。
学生转发:以独立的精神育儿,日后必成大器
师:你很会吹捧嘛,但你从哪看出必成大器了
生:因为他改了姓,敢于创
师:这仅仅归结于创新精神么?比如你爸爸姓张,你不姓张了,这是创新吗?
5
生:这还是一种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是鲁迅教育理念开明教育孩子要有独立的精神,
自由的思想,敢于反抗权威,反抗专制。
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层,才算真正理解了鲁迅
总之,教师的评价要紧扣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不能泛泛而谈。在评价的同时也是启发
引导的过程,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此次语文学习活动中,
于评价任务时鼓励不足,造成学生比较拘谨不敢充分发挥。还是要完全信任学生,先让学
生自由发挥,再通过老师的指导将其发言引入正轨。
四、教学反思及活动建议
本课例成功之处:
1、营造的语言运用情境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赋予了活动现实意义,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以前从来没想到在语文课上还可以玩微信朋友圈,都感
到新奇有趣。且平时熟悉、擅长此言语活动,因此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三个任务之间有清晰的逻辑联系,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3、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是建立在活动前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的。教师要细致耐心地
考虑好各个环节,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创建微信号,输入朋友圈等,细节要精密,营造
逼真的效果。
可以改进之处
1、时间不够,一课时难以充分展开活动,每个任务最好安排一节课,总共需要三课时,
若能将三节课集中在一起就更好了。
2、学生对鲁迅的了解不够全面,如果让学生课前广泛搜集鲁迅的资料,在充分占有材
料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更能有的放矢,加深对鲁迅的理解。
3、如条件允许,最好能直接使用手机进行教学,那么情境会更加真实,还可以在
课堂上直接上网查找资料,尝试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效果肯定会更好。
4、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中一部分, 1 条、 3 5 10 条、
14 条、第 16 条、 19 条、 21 条、 22 条完全没有被关注到。这些没被关注的语段
实就是学生对鲁迅理解的盲区,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
5、在扮演鲁迅亲友评论朋友圈的任务中,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扮演上,比如学生扮演
沈从文赋诗评论,却忽略了与鲁迅的关联,有喧宾夺主之嫌。实施时要靠教师的评价引导,
也要在设计时增加一些限制条件,比如由教师指定一些角色让学生扮演。
总之,此次《我家的海婴》语文学习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
与度较高,形式与内容结合得比较好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需要继续改进。语文学习活动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需要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融入合
适的语言运用情境。这需要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研究与实践,本文只是做了一点初步的探索。
陈可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
手机号码:15895869650
QQ 号码:849367185
单位地址:南京市中山路 169
单位邮编:2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