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子教育
1
教育的哲学意蕴
朱建廉
(南京市金陵中学 210005 江苏 南京)
教育,是发生在人际间的活动;教育,是针对着人所实施的运作。发生于人际间、
对着人而实施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运作,应该关注着人的最为基本的特质而表达其本意、界定
其目标、设定其追求。
本文试图在取得哲学视角的基础上,厘清教育在上述各个侧面的哲学意蕴。
1、教育的本意——提升生命的质量
生命,是人的最为基础性、最为本质性的特质。发生于人际间、针对着人而实施的
育运作,本应该关注着人的生命特质而表达其本意。
教育的本意,实质上应该被认为是生命的生长与发育过程。父体的精子使母体的卵
受精而在子宫内着床,经母体的足月孕育而产下生命体的自然形态
——
自然人;由父精母血
造就而产下的自然人,再经过被称作“教育”的生命生长与生命发育过程获取足量的知
识、经验和技能,并以此融入社会而在社会架构中占据合适的位置从而转化为生命体的社
会形态——社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意实质上就是生命体基于其社会属性的生长
与发育,教育的本意实际上就是生命体由自然形态向着社会形态的转化与演进,通过生命体
的生长、发育和转化、演进,旨在提升生命的质量。
切合教育本意的教育运作,实质上就应该是所谓的“生命教育”;关注着生命的教育
动,实际上就应该在如下几个环节上着力,尊重生命、同情生命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首先就应该懂得热爱生命,而热爱生命,就能够自觉的在生命现象中注入活力,就能够自主
的在作为生命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教育活动中充满热情,就能够自然的在作为生命转化与演进
过程的教育运作中获取幸福;同情生命,实际上是生命体在表现与其他生命体之间关系的
种明智的态度,是在尊重自己生命基础上而由己推人的一种自然延伸,也是生发出道德及其
道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敬畏生命体现的是生命体对待生命本真意义的深层次理解同时
也是生命体在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在转化与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信仰而体现生命的精神价值
的源头。
未子教育
2
在现行的教育运作中,直接关乎到“生命教育”而表达教育本意大概有如下几个方
的具体内容:第一,体育教育;第二,理想教育;第三,零星分布在教育体系中的其他教育。
严酷的教育现实是:我们的体育教育以健康的体魄为目标它仅仅能够称得上是“生命教育”
的物化之一部;我们的理想教育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内容,但相应的运作方式却多为浅显之说
教;散落在我们的教育格局中各个侧面的那些基于“生命教育”的零星运作,总也无法服务
于构成完整生命、尊重鲜活生命的“生命教育
2、教育的目标——关注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人与其他物种的生命体之间所存在着的最为显著的差别。发生于人际间、针
对着人而实施的教育运作,本应该关注着人的思维特质而完善其品质。
教育的目标,应该在思维品质的构建与完善上得以落实。人之所以能够在各类物种
生命体的比对中脱颖而出而成为世界的主宰关键就在于其大脑的发育无以伦比和大脑的思
维活动灵活无比正因为如此,针对人的教育其最为核心的目标指向就应该是针对着人的大
脑而实施运作和针对着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而施加影响。是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但是,
若欲对其作出更为精准的指认则应该说: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人的大脑、主要是以人的大
脑为物质基础的思维活动。
把握教育核心目标的教育运作,实质上就应该是所谓的“思维教育”关注着思维的
育活动,实际上就应该在如下几个环节上着力,即:思维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
维品质的构建。审视数百年来的近现代教育我们可以认定:小学阶段的教育本应该侧重于行
为习惯的养成,初中阶段的教育本应该关注于思维习惯的习得高中阶段的教育则应该注重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健全,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应该针对人的大脑、
针对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思维品质进而为后续的创造性劳动奠
定坚实的基础。
在现行的教育运作中,针对人的大脑、针对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的所谓“思维教育
通常被称作为“智育”而最受青睐甚至于有一种“智育”完全取代“教育”的倾向。“智
育”的目标应该是“益智”(通俗的说就是把人教的更聪明些)而用于“益智的最合适的
材料那就是“科学”教育在运作层面上就是将“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
构建成相应的“学科”而用于“益智”、用于“思维教育”的运作。但现实的“思维教育”
运作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个舍本求末的弊端即:运作中过分的看重甚至是只看重学科
未子教育
3
教学的教育运作中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了本应该关注的、蕴含在知识习得过程中的“益智”
功能。事实上,若能够把握好“思维教育”中的“益智”这一关键环节,则知识、经验与技
能的储备问题将能够自然的水到渠成。
3、教育的追求——塑造灵魂的高贵
精神,是由于人的复杂思维活动而创立的神秘世界;灵魂,是安放在精神世界的神
空间里的一种寄托。发生于人际间针对着人而实施的教育运作,本应该关注着人的精神
质而设定其追求,本应该以相应的运作来塑造灵魂的高贵。
教育,固然应该为受教育者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而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但教育的
求若仅限于此,则将是对教育的一种误解,甚至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教育的追求,实质上
应该设定在精神层面的较高境界应该设定在以塑造灵魂的高贵为终极目标。作为生命体的
人,其生存生长、繁衍等,需要以必要的物质作为基础性保障,因而相应的物质追求便成
为必要与必须而显得无可厚非作为拥有着复杂思维、拥有着因复杂思维而创立的精神世界
拥有着畅游于精神世界的高贵灵魂的人,又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需要而应该作更高境界的精
神追求。
知识、经验与技能,实际上是在人融入社会时参与物质分配的基本保障和筹码,而
为生命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教育,确实是先天性的蕴含着基于积累与储存知识、经验与技
能的相应功能但相对于物质的追求教育在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塑造方面
该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甚至可以说:精神世界的充实、纯洁心灵的净化和高贵灵魂的塑造
才是作为生命体生长与发育的教育的最为本质的追求,才是生命价值最为根本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