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发表于 2015 年第 6 期
第1页
学科思维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酸雨》教学案例
江敏 南京市金陵中学(210005)
摘要 作为具有通识教育特点的中学化学教学,将面临这样的挑战:脱离社会生
活的学习是苍白的,而没有学科知识支撑的社会生活的解读是无力的。将学科知
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体现学科特色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本文以 SO
2
与酸雨为主题,叙述了力求使知识、生活与思维相融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以
及在此过程中的思考。
关键词 硫酸型酸雨 社会生活 学科知识 认识过程 思维方法
中学自然科学的教学(包括化学教学)在面临教什么的问题上,先后产生两
种重要的基本教学观点。虽然它们相隔一定的时空,但仍然在不断的对话:一是
立足于让孩子们了解前人已有的知识的“学科中心论”,一是培养孩子们对未来
社会的适应能力的“社会中心论”。前者希望学生在回顾以往的过程中了解人类
已经拥有的“好”,后者寄托学生在融入社会生活中彰显自己的“行”。
然而不管怎样的课程,进入课堂时还将面临新的问题。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
课程体系,虽然可以提供较为完备而严谨的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对知识进行条
分缕析地讲解,满足于知识在数量上的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中
学阶段所学的有限的专业化知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将迅速萎缩而失效。
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虽然讨论的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学生知晓的事
件,如果教学中仅限于对事件的一般解读,停留在对事件表面现象的阐述,随着
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时尚也很快蜕变为昨日黄花将因过时而被淡忘。那么今天的
教学能为明天的学生留下点什么呢?面对教学中的困惑,又一个“声音”在课堂
里与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相遇了 — 这就是“思维”。这其中包含着认识过程和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又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一种理性判
断的依据,认识过程则展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逻辑通道。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
载体不一样,但是人们在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是相通的。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