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美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
哥的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
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②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
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
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③这里留着我用六种字体写的笔迹:拉丁印刷体、德意志印刷体、斜体、罗马体、意大利
体和圆体。清楚而工整地写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0. 在划线句①中,描写主人公听到炮声的感受,有什么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可见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毒害了德国的青年一代,军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积
极参与战争,欣赏战争;(2 分)其实他们并不能分辨战争的性质,更不能认清侵略战争
的本质。(1 分)
试题解析:分析一句话的作用,一定要将其放在前后文语境中。根据文章,我们知道这
个青年根本不明白战争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做,只是一味地服从指示,甚
至还为在战场上牺牲感到荣耀。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毒害了德国的青年
一代,军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积极参与战争,欣赏战争”,“不能认清侵略战争的本质”。
考点说明:掌握文本中关键句的作用,能力层级为 D 级鉴赏评价能力。
命题意图:考查句意分析的能力。
应对建议: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将其放入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难度指数:★★★
11.小说始终在描写学校的环境,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战争使传播人类文明的
地方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和“停尸间”(2 分);这一切都深刻揭示了侵略战争对文
明的摧残,渲染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哀伤。(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