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4、项梁能“知人之能”,而不能“察人之识”,故而“奇籍”;籍乃梁所教,故
“能”有余而“识”不足。——解释项羽命运的成因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
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生 5:突出项羽“志向远大”但“做事鲁莽”;也照应了上文,项梁的察人不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梁以此
奇
籍。
生 6:在对比中突出项羽形象:籍——梁——吴中贤士大夫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
惮
籍矣
课堂小结:
(一)在文本梳理中积累文言知识
(二)在文本品读中增进人物认识
(三)在手法分析中体会写作意图
这位被司马迁突出到这种地步的项羽后事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
作业:熟读课文以及书下注释。
教后反思:
预设中的一些考虑很费思量,也体现了个人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中不便
一一阐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情况也和预设小有差异,在教后记中一并略作分析。
1、PPT 的去与留
PPT 考虑再三放弃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简单的 PPT 就是线性结构,复杂
一点的可以设计一些交互性路径,但是这些预设基本都无法同步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成,
所以与其在 PPT 设计上费心思,不如深入解读文本,研究学生,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更加自
由灵动,还可以让教学更符合生本教育的原则。
2、要不要“对自己的同桌概说”这一教学环节
“对自己的同桌说”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去掉,这样一来第一个教学环节就变成了:
师: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项羽”为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说说自己对项羽的认识。
如有可能,请一并说明认识的来源。
相比较而言,修改后的设计肯定缩短了时间,从某一角度来说叫做推进
了课堂效率。但是课堂教育教学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生产,有时候是不能够
讲求效率,只能追求效果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设定
的高与低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那里被接受的范围底线。在一定范围
内,这个起点设定得越低,教学内容被接受的范围就越广;反之,接受的范围
就越窄。“对自己的同桌说说”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在这个环节中,又有一个
突出的现象引起了师生的关注。一位同学因为不像其他有同桌的同学一样,这
位同学没有同桌,所以失去了和同桌说说的机会。上个学期这位同学还是能够
围绕某个话题侃侃而谈的,这节课上居然磕磕绊绊、语焉不详,最后大家连蒙
带猜,才基本把握住了意思。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学生回答一道主观题,也需
要简洁表达的能力;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说,更需要简洁表达的能力。所以
“对自己的同桌概说”这一教学环节应该保留,所以课堂的生成支持了我的坚
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