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0 2 1
年
1
月(下旬)
投稿邮箱
:
!"#$%&’()*+,-./0
数学教学通讯
题的整体 结构和 命题 思路有 全局 把握
,
努力还 原原题命 制的 来龙去 脉
,
掌握 解
题过程 的前因后 果
,
还要 像庖 丁解牛 般
对 原 题进 行 深 入 探 究
、
精 准 分 解
,
理 解
每 个 条 件 的 关 键 作 用 和 环 环 相 扣 的 关
系
,
然 后命 题教 师 才可 以尝 试 改编
!
常
见的改编方式有
:
改动条件或目标
,
将条
件 重 新组 合
,
将 难 题 简 化
,
对 原 题 进 行
拓 展 或延 伸
,
考 虑 原 问 题 的 逆 问 题
,
更
加 或 者 大 刀 阔 斧 地 进 行 改 动 而 只 保 留
核 心 思想
,
等 等
,
但 是 在 形 成 一 个 初 步
改编想 法后
,
都要 反复 斟酌
,
再三 验算
,
努 力保 证改 编 试题 的科 学 性与 合理 性
!
改编的 最后一个 环节 也必不 可少
,
就是
评 估 改 编 试 题 的 效 度
、
难 度 和 区 分 度
[
"
]
.
比 如
,
倘 若 命题 教 师 发 现 期 中 考 卷
上的这 道变式题 的难 度之大
,
一定 会意
识 到 这 道 题 并 不 适 宜 出 现 在 高 一 的 期
中考卷上
.
1-
重视质疑思辨
,
主动创造机会
在 学 生 第 一 次 接 触 练 习 册 上 的 原
题时
,
几乎没 有学 生质疑 其答 案过程 的
完整性
,
当在 期中考 卷上 再次遇 到变 式
题时
,
考试后很多 学生依然坚 信
#$
%
姨
是
正确答案
,
可见学生普遍缺少质疑精神
,
这 可 能也 是
“
钱 学 森 之 问
”
范 畴 中 最 大
的 痛 点 之 一
.
而 国 家 已 意 识 到 了 这 一
点
,
没有质 疑精神 的学 生难以 成为 杰出
人 才
,
没 有 质疑 的 教 与 学 的 过 程
,
不 利
于 人 才的 培 养
,
所 以
《
普 通 高 中 数 学 课
程标准
(
"%&’
年版
)》
明确把
“
通过高中数
学课程的学习
,
使学生树立敢于质疑
、
善
于思考
、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
[
$
]
作为课
程标准 规定的教 学目 标之一
,
同时 也是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造 成 学 生 缺 乏 质 疑 精 神 的 原 因 也
并不都 在学生自 身
,
因为 学生 的质疑 精
神并不 会与生俱 来
,
而在 学生 十几年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也 少 有 机 会 经 历 质 疑 的 过
程
,
绝大多 数学生 接受 的都是 灌输 式教
育
,
培养了 较强的 依葫 芦画瓢 的模 仿能
力
,
但缺少 了珍贵 的批 判思维 与质 疑精
神
.
一 些教 师也 认 为
,
学 生时 代有 无 质
疑并不紧要
,
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
反而
质 疑
、
探 究 会浪 费 大 量 的 时 间
,
所 以 很
少 启 发
、
引 导 学 生 去 质 疑
.
但
“
十 年 树
木
,
百年 树人
”,
任何 一个 优秀的 精神 品
质都需 要长期积 累
,
需要 教育 者不能 只
顾当下
,
更要为 长远 计
,
才能 水滴 石穿
、
水到渠成
,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杰出人才
.
此 文 写 在 新 冠 肺 炎 在 中 国 大 地 四
下 扩 散之 时
,
危 难 时 刻
,
正 是 那 些 顶 尖
科学家 的研究突 破
,
为国 家控 制疫情 和
治疗新 冠肺炎提 供了 科学的 研判 依据
,
而质疑 则是这一 切研 究的驱 动
,
只有 敢
于质疑 的学者才 有研 究的动 力和 方向
,
才可能有研究突破和创新发现
.
要想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
需 要教
师主动 创造质疑 机会
,
在日 常教 学中教
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矛盾
,
细
心捕捉 学生的疑 问
,
敏锐 觉察 学生的 思
维 活 动
,
努 力 挖 掘 质 疑 素 材
,
以 问 题 为
驱 动
,
以 解 题为 载 体
,
激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
鼓励
、
引导学生去质疑
,
并尝试探究
.
波利 亚在
《
怎样 解题
》
一书 中指 出
:
教 师 如 果 能 经 常 用 问 题 激 起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
并 使 学生 发 挥 创 造 力
,
而 且 如 果
学 生 用 自 己 的 思 考 方 式 和 方 法 解 决 了
问 题
,
那 么 学 生 就 能 获 得 一 些 进 步 和
成 长
,
而且享 受发现的喜 悦反过 来会 更
加激发 学生学习
、
探究 和思 考的热 情与
兴趣
[
(
]
.
,-
组织课堂探究
,
进行思辨教学
思辨 是探 究的主 要思 维活动
,
探 究
则是思辨的表现形式
.
将学生引 上质疑
之路后
,
不宜草草收尾
,
答疑了事
.
反而
,
对于一个普遍的
、
有深度的质疑素材
,
教
师应抓住机会
,
适时开展课堂探究
,
让所
有 学 生参 与 其 中
,
思 维 碰 撞
,
进 行 思 辨
教学
.
在课 堂探 究和思 辨教 学中
,
需 要教
师能从 主导角色 中转 变过来
,
更多 地扮
演组织 者与协助 者的 角色
,
教师 要有 意
识地激 发并引导 学生 自己提 出问 题
,
相
互质疑
,
深刻思辨
,
进行探究
.
问题探 究
常 常 充满 坎 坷
、
一 波 三 折
,
有 时 可 能 会
有多个 环节和步 骤
,
有时 会有 多条路 径
与方法
,
甚至有时会偏离主题或误入歧途
,
需要教 师及时引 导与 协助
,
激发 学生 不
断提出 质疑
,
修正 或优 化探究 过程 和结
果
,
适时还需相互讨论或辩论
,
将更多学
生代入参与
,
碰撞出思辨火花
.
在引导 与
协助时
,
教师 应注 重以激 发学 生自主 发
现与提出问题为目标
,
能巧妙引导
,
不露
刻意
,
不留痕迹
.
最后
,
需要教 师协助学
生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反思
[
)
]
.
鼓励学
生大胆质疑
、
思辨
,
不仅能让课堂教学充
满生机与活力
,
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
的思维活动
,
进入数学的理性思考
,
促进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就这道期中考卷变式题而言
,
如果
没有思辨
,
学生就不会发现其错误所在
,
更不会探究出真相
.
在探究过程中
,
笔者
并没有过多提醒
,
而是用问题作驱动
,
甚
至问题 中也少 有提醒
,
鼓励 学生 自主思
辨
,
尝试合作探究
.
2-
新课融入思辨
,
重视知识完整
学 生 之 所 以 没 能 发 现 结 果
#$
%
姨
是
错误的
,
是由 于混 淆不等 关系 约束与 取
值范围 及最值 的关系
,
辅助 角公 式使用
不 完 整
,
忽 略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而 导 致 的
,
这 些 都 反 映 出 学 生 对 概 念 的 轻 视 和 认
识 不 足
*
事 实上
,
学 生在 平常 解 题过 程
中所犯的错误
,
大多也因为如 此
.
这就要
求 广 大 教 师 在 日 常 教 学 中 应 尤 其 重 视
概念新 课的教 学与辨 析
,
注重 知识 结构
的 完 整性
,
使 学 生 不 仅 知 其 然
,
还 能 知
其所以然
.
参考文献:
[
#
]
章建跃
,
王嵘
.
中国数学教 科书使
用变式 素材的途径 和方法
[
!
]
.
数
学通报
,
"#$%
(
$&
)
.
[
"
]
任子朝
,
佟威
,
赵轩
,
等
.
高考试 题
难度预估研究
[
!
]
.
数学教育学报
,
"&$’
(
&%
)
.
[
$
]
中 华人 民 共和 国 教 育 部制 定
.
普
通 高 中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
(
]
.
人 民
教育出版社
,
"&$’.
[
(
]
波 利 亚
(
著
),
涂 泓
、
冯 承 天
(
译
)
.
怎样 解题
[
(
]
.
上海
:
上海 科技 教
育出版社
,
"&&).
[
)
]
从品
,
刘梦琰
.
好题精研与探究
,
方
法类比与归纳
,
思维碰撞与提升
——
—
以一道 数列逆问题 为例
[
!
]
.
数学
教学通讯
,
"&$*
(
+,
)
.
> 课程教材教法
06
C M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