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进而获得更好的知识领悟和审美体验。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媒介,
不应该是强硬的灌输者,更应该是引导者,通过提问和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蕴藏
在文本中的知识点和情感点,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发现者的行列中来。本
节课的启发如下:
1. 利用好课前预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初步了解文本,加强
学生与作者和文本之间的联系。陶渊明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东晋文人,他的身上
同时具有儒家的入世思想和道家的出世思想,这也使得他的一生都在矛盾的思想
中寻找出路。在混乱黑暗的宦海中,他起起伏伏,始终不得愉悦,尔虞我诈的名
利场让他身心俱疲,终于他决定回归本心,接受丘山田园的召唤。陶渊明一生的
经历和这种矛盾的现实,终究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底色,而这一切在那个混乱的
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学生只有了解了陶渊明的人生,阅读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
才能真正明白他之于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地位,进而更加深
刻地明白诗中所蕴含的浓烈的情感。
2. 以文本为基点,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和心与心之间的深刻对
话。任何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不能脱离文本本身,诗歌教学亦然。陶渊明的《归园
田居(其一)》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虽然没
有后世格律诗严格的押韵要求,但仍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是一首非常适合朗
诵的诗歌。同时,诗歌中那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极具画面感,对于学生而言,
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进入陶渊明营造出来的美好闲适的境界中去,从
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这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作为读者,需要结合
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去接受诗人通过文本展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在接受的
过程中,去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中蕴涵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