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矛盾冲突 人物的分身立言
——苏教版《渔父》的教学反思及文本解读
金陵中学 谈薇薇
《渔父》一文历来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此文收录于苏教版必修五“直面
人生”专题,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共同组成“生存选择”板块。文本中屈
原与渔父的对话,展示了中国传统文人处于现实与理想的龃龉之中的两难心理
并逐渐凝成了治乱之世、达穷之间、进退出入的处世原则。渔父的“与时推移
“、“随遇而安”这一传统形象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屈原的深思高举、毅然
赴死在中国文化中也影响深远,这两种人生观渗入到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
几次执教此文,我大多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认识这两种人生态度上,让学
生充分发言。学生讨论热烈,观点也截然不同,双方各执一词,褒贬分明。一
方褒屈原贬渔父,认为屈原执守信念,决不妥协,而渔父明哲保身,全身远祸
另一方则认为渔父识时务,留得青山在才会有所作为,而屈原高蹈刚直但却易
折。最后把问题抛给了我,我努力用二维辩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企图摆脱
双方对立的状态,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屈原的价值在于对丑恶现实的彻底否
认和对理想的憧憬坚守,极大地感染、启发和教育者我们。
问题生成,谁是主角?
,我总觉,这引导似乎对于这两种观
生理接受,但缺乏判断向性,对人物解读肤浅
面,导致的现象是学生侃侃而谈,而老师草草
原》,到底谁才是角?”这得高我不禁暗暗叫敏锐的感
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我们经调培
学生识,对文本的解读,但怎样学生主探究式
对文本解读的至关。后面的教学,我调整了思新设
教学过程,把学生生成的这问题给了学生步步的引导讨
学生的思维一跃起来,自己的问题,课堂目标比较圆满
达成。
回答问题,分三步走
1
形象差异,对立反
这是文学意味和想开头的屈原“
色憔怀受打眼睁睁看着奸佞弄,国
土沦其痛读者不难想象揣摩的。郁太多,茫江
以倾诉宣于是放逐吟泽思考着自生与死、与留
进与退。这时渔父突然出现了,的发几分嘲讽讥刺的意味在面。
不是著名三闾吗?大人庙堂,却
魂落魄落到了”屈原内心也绝望,“独清”“独醒”,自己
放在与世立的视自我。接下来的对话实是一次思想
交锋,在观念交锋中,渔父的精姿高蹈好像在了
高点上来点化屈原以轻口吻驳斥屈原
逐的,同时为屈原我与的矛决之低自
姿态,“与世推移”,随和一点,要太了。渔父认为,“整个国上
泥浊那么死,也不
妨喝酒吧。“而屈自己进一步表白宁死也
与世流合污志向
这二人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是大径庭的,父的语言中折
的,似乎是一种折保身、随遇而安的态度,不为世伤害,这才是对生
而屈原认为,保全精神清白,才是对是不
。最说服屈原,于叶扁沧浪
。屈原的根据司马迁《·传》
“于怀汨罗”。屈原体击面的,来作为对渔
父《沧浪歌》的回答
们是不是就可认为,渔屈原刚直呢?用渔父的
来反屈原的刚直
子处世,各有其志
我们可以继续思考,渔父一原随助澜,渔
是这么?一种才是实想法
浪歌》也许能父心秘密界太,有所作
2
不问保全。不与世流合
水清水浊都能自己身之所。
文本,我们发现,屈原便是“举世”“”,渔父
放言“世”,双方对于丑恶现实着清认识
而两者也身之察察物之汶汶”,不会世同流合
此,屈原遇上渔父的两线对立
“和而不同”的对话。渔父也是有底线和原则的。两者在精神
核指一致的。子处世,遇治,遇乱则以说
一种坚守自己也是一种无关
现方不同而
,我们在读文本时,心有这父到底是个什
必。孤陋寡闻
的。他说歌还那么有意是一渔父,而
处于,是洞察人。深深入世
面对涂炭变幻,于不问
退出政坛聋卖,《论语的“”“荷蓧
人”是这人。
值得的是,“世人何不波?,何
”我们之推论出“渔父”随人生实,
,这渔父达,是一语的有意。否
的话,这与“渔父”的者形谬哉
飘逝给这形象增添闲云野鹤的神
分身立言,二为一
那么然如此,屈原什么出渔父的选择呢?屈原
、世么?道就不明与时推移”,会大
贵么?
,渔父这形象的存在,是否另有深意呢?
3
父》与《离骚》及《》比读,许能
在《离骚》中,屈处在一种矛盾的两地,的想
升天入地,上,经历了几次折。有一女媭絮絮
叨叨原,这实了屈原内心的矛盾经意识到自己
直的的不。然又向“重舜)词,
痛苦的思斗争坚信自己接下了上求索
过程扣天宫,“吾令帝
开关倚阊阖”,
不理求女些美”而
相通都失了。
升天入地不到卜卦者认为“
岂惟,”狐疑,”赶快
也意识到留在国出十字路口
他太爱楚了,临睨悲余怀蜷局
改变自己改变,而也不
可能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格完
别无选择。
是《渔父》的妹篇。文中屈内心于是向太卜郑
尹求问“孰吉孰凶,一十六题,治、道德、才
识和等诸。而却给了屈原一回答
有所物有所不有所不明有所,神有所。用
之心意,策诚知此原,问的
问题“心”和“意”,知此“用心,
意”自己怎么怎么,实则是告诫屈原
路走,不左右摇摆。
,不屈原与“者、的对话,屈原与渔父的
壁赋》中,我理解为苏心的挣扎,而《渔父》
是屈原内心的两种法,分身立言
渔父,并不是为了恰恰是为充屈原的形象,渔父和屈原
4
为一的一人。我们那个孤傲死不屈原,而
经有犹豫、退想法的屈原。是一
,但是一实在在的的人。而屈原的价值,
在于是精神的我们人可以为了理想信念坚守的度。
《渔父》的作者历来有是屈原,那么和《》一
展示原的展历内心的思想感;如不是
屈原就像郭沫“作屈原必不,而深知屈原和思
的人。”作者深深屈原现实了屈原的,是对屈
形象不充。
对立统一渔父》,我们也逐
屈原,也就能解屈原,理解,理生死
与坚人有着常人所意和彷徨,而《渔父》对这
彷徨录和展示,是屈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