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管理
朱建廉
南京市 金陵中学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解题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
教师发展
校长
学校管理
教师管理
教师发展
任务——讲座;对象——校长
学校管理——校长最关注的
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发展——教师管理的最佳“突破口”与“着力点”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管理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管理
关于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
关于教师管理的常用举措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关于教师管理的
基本理念
教师管理应尊重人性
教师管理应促进发展
教师管理应尊重科学
教师管理应彰显特色
教师管理应更重“理”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管理——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社会活动
管理者
被管理者
人性
共性
管理的相关活动最应该得到尊重的应该是人的本性——人性
所以:在教师管理的具体活动中应该
坚持的理念是——管理的“人性化”
教师管理应尊重人性
案例1关于“校长的性格特征”所引起的„„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管理应尊重科学
管理是一门科学
教师管理也是一种管理
教师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三段论
所以:教师管理具体举措的设置应
该坚持的理念是——尊重“科学性”
案例2关于“教学论文的相关规定”所引起的„„
科学民主
先生”与“先生”
五四运动
两面旗帜
因为教师管理应尊重科学
所以教师管理更应讲民主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管理应促进发展
学校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师的重要作用——实现学生发展的前提
所以:针对教师实施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
——直接促进教师的发展
间接实现学生的发展
教师管理——不是为了“把教师住、把教师顺”
教师管理
——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为促进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管理应彰显特色
做事的两个层次
把握共性而把事情做
彰显个性而把事情做
所以:教师管理工作也应该努力彰显特色
教师管理工作的特色应从
学校
校长
教师
等方面努力发掘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管理 = +
管”“理”
管理的两种类型
管理的两个环节
管理的两种手段
管理的两种方式
相比较而言
管”——更多的反映着“管理者”的意志
理”——更多的渗透着“被管理者”潜质
所以:在教师管理的具体活动中应该坚持的理念是
——理”大于“管”
教师管理应更重“理”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关于教师管理的常用举措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校长的使命——促进师生的发展
校长的作用——学校生命的灵魂
校长的素质
科学的教育理念
律己的人文素养
有效的管理效能
进取的学习精神
果敢的工作魄力
务实的工作作风
校长的自知之明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职能部门的基本要求
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能积极的配合
既要有较强理解力,又要有较强执行力
既要有较强原则性,又要有较强灵活性
既要能针对人管理,又要能针对事管理
职能部门——使校长的管理理念得以实施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具体的管理举措
学校文化建设
教师发展平台
校本研究开发
课题引领发展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物质环境
人文环境
组织架构
制度文化
价值导向
学校文化建设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
展平台
教师
展目标
教师
养机制
教师
理机制
与学校发展规划一致
用教师发展手册监控
选择
培养
考核
激励
校长
学术委员会
校务委员会
职能的部门
其他的机构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校本研究开发
案例研究
教师论坛
读书沙龙
展示平台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课题引领发展
问题 课题 学习 实践 反思 总结 发展
课题研究的两大功能
解决问题
锻炼队伍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追求卓越的拚搏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发展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与实施,
标志着基础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正向着纵深
发展;而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又将对“教师
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和一般的发展过程一样,“教师的专业
发展”过程也应该尊重其基本特征而把握住
某些特定的环节才能够较为顺利的实现。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几个基本环节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必须把握的几个基本环节
1、基本知识的积累
2、教学技能的把握
3、教学模式的构建
4、教学境界的达成
5、教学风格的稳定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1、基本知识的积累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基本知识的积累
教师最主要职业活动
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知识传授
针对“知识目标”对教师提要求
欲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职前的师范教育中就基本上“盛满”了
知识爆炸
知识总量剧增
技术进步 呈现方式多样
一桶水”不够了
教育的“水理论”演变为
欲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长流水
职后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不可忽缺的基本环节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最主要的职业活动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是学科知识的传授。针对知识传授这一教学目标对教师提
出的要求可以从下面的表述中有所体会:欲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在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仅仅
是上述要求那就太简单了,因为教师的这一桶水一般情况
下在职前所接受的师范教育中就基本上盛满了。事实上,
无论是长期的教学实践,或者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
论,均能迫使我们不得不把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拥有的
“水”的上述关系修改为: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
长流水。由此看来,即使在职前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
职后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也应该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的不可忽缺的基本环节。
基本知识的积累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基本知识的积累
通过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来实现职后的知识更新和积累
基本知识积累途径:
与科学研究间区别:
科学研究——把学科知识从自然形态转变为学术形态
学科教学——把学科知识从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研究开始你的“专业发展”过程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作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环节,教师在职后
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通常可以通过对作为学科教学内容
的学科知识的研究来完成。但是,教师的这种针对学科知识
的研究与科学家针对学科知识的研究有着严格的区别:科学
家的研究其目的是把学科知识从原始的自然形态转变为理性
的学术形态;而教师的研究其目的则是把学科知识从理性的
学术形态转变为便于在学科教学中传承的教学形态。在这里
笔者对年轻教师提出如下建议: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研究开始
你的“专业发展”过程。
基本知识的积累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2、教学技能的把握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技能的把握
学科教学中最应受到关注的应该是学科教学目标达成
学科教学目标达成必须依附在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又必须得到学科教学技能的支撑
新课程
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技能“多样化”
教师专业发展
必要的学科教学技能
足量的学科教学技能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学科教学的目标必须在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达
成;而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又必须得到实施学科教学
的教师所掌握的学科教学技能的支撑。在新课程标准
的背景下,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对教师所掌握
的学科教学技能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在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足
量的学科教学技能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
教学技能的把握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技能的把握
掌握与运用学科教学技能的三个层次:
体验式职业经历
外显的教学技能
内化为教学素养 表现出教学素养
外显的教学技能
内化为教学素养
学科教学过程
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交流过程
表现学科教学素养的“三突出”原则:
教学语言”
交流语言”
设问与应答的交流语言”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仅就掌握与运用学科教学技能的程度而言,通常有三
个不同的层次:
教学技能的把握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第一层次:借助于体验式的职业经历完成外显的学科
教学技能的基本训练;
第二层次:在学科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中努力把外显
的学科教学技能内化为掌握学科教学技能的主体的学科教
学素养;
第三层次: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觉的根据
学科教学的需求而有所侧重的在运用学科教学技能时表现
出相应的学科教学素养。
俗话说:教师吃的是“开口饭”,这意思是指学科教
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交流
过程。所以笔者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教学语言”
素养的形成,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概括出学科教学
过程中运用学科教学技能、表现学科教学素养的“三突出”
原则:在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素养中最应该突出的是“教学
语言”;在教师的不同形式的“教学语言”中最应该突出
的是师生间的“交流语言”;在师生间所有的“交流语言”
中最应该突出的是“设问与应答的交流语言”。
教学技能的把握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3、教学模式的构建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模式的构建
模式
套路
模式
章法
套路章法
表现形式与操作流程均相对稳定
完备的知识
足量的技能
构建“学科教学模式”
模式
知识积累相当于强壮体魄而为进一步发展积攒下本钱
掌握技能相当于动作分解而搞清流程中各个操作步骤
构建教学模式相当于把分解动作有序连贯成武术套路
类比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模式的构建
和老教师相比,年轻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的是清晰的“套
路”和规矩的“章法”,这里所说的“套路”或“章法”实际
上就是所谓的表现形式与操作流程均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模
式”的通俗表达。积累起完备的知识、掌握了足量的技能后,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将进入构建“学科教学模式”的
环节。这就好像一个武术爱好者的成长经历:“知识积累”相
当于“强壮体魄”而为进一步发展积攒下“本钱”;“掌握技
能”则相当于“动作分解”而搞清流程中的各个操作步骤;接
下来的构建“教学模式”显然相当于把“分解”了的“动作”
有序的连贯成武术“套路”。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施学科教学过程
达成学科教学目标
模式
孤立的操作
流畅的过程
模式
目标“多元”
模式“多样”
成熟教师
合理选用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把实施学科教学过程时运
用学科教学技能的各个孤立的操作组成流畅的学科教学
过程而服务于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多元化”的学科
教学目标和丰富而复杂的学科教学内容决定着在教授不
同的内容、为了达成不同的目标应该选用不同的“学科
教学模式”,而能够熟悉各种“学科教学模式”的操作
流程,并能够自如而正确的选用合适的“学科教学模
式”,是一个成熟教师的重要标志。
教学模式的构建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4、教学境界的追求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境界的达成
模式” 技术”
匠气”
技术”
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境界的达成
即使能够熟悉各种“学科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并能够在学
科教学中正确的选用,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还没有能够达
到较为理想的境界,因为在达到这一层次的教师身上仍然带有较
为浓郁的“匠气”。应该承认:一个教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
的道路上走到这里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若要沿着“教师的专
业发展”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接下来的环节就应该是追求完美的
“学科教学境界”。“学科教学模式”使得学科教学“有序”且
“成型”,而学科教学达到某种完美的境界后,将会使得学科教
学“貌似无序而有序”,将会使得学科教学“貌似无型而有型”。
就好像“武术爱好者”修炼成“武术大师”后,不经意间的“举
手抬足”均能表现出武术的“真谛”。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境界的达成
人类活动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
学科教学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
学科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真、善、美”
三段论
科学境界”——“求真”
人文境界”——向善”
艺术境界”——“臻美”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人类活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所谓的“真、善、
美”;学科教学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所以学
科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真、善、
美”。学科教学的“科学境界”所追求的是“真”;
学科教学的“人文境界”所追求的是“善”;学科教
学的“艺术境界”所追求的是“美”。
教学境界的达成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5、教学风格的稳定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风格的稳定
风格
个性色彩——
表现形式——
性格特征
融入“过程”而形成“风格”
表述习惯
个性
色彩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风格的稳定
在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准达到了较为完美的
“学科教学境界”后,对待“教师的专业发展”
的追求就应该是把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表述习惯
等融入自己对学科教学过程和学科教学内容的
理解之中,进而形成独特的、同时又是相对稳
定的“学科教学风格”。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学风格的稳定
教学境界的追求”
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学境界的追求” 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学境界的追求”
教学风格的形成”
对教学有了
较为深刻的
理解而达到
一定的境界
合理融入个
性色彩而形
成稳定风格
随心所欲
不逾矩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在能够自主的构建起“学科教学模式”并能够在学科教学
实践中熟练的实施操作之前,教师的学科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
上是缺乏相对稳定的“套路”和“章法”;在能够自主的构建
起“学科教学模式”并能够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熟练的实施操作
之后,教师的学科教学行为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套路”和“章
法”;当教师的教学水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而达到某种较为
理想的“学科教学境界”时,教师的学科教学行为又将能够在
更高的层次上“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当教师的学科教学行为
在这样的高层次中“貌似无序”、“貌似无型”的运行,进而
又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风格”,教师的学科教学行为又
将具备更高层次的稳定“套路”和更高层次的稳定“章法”。
教学风格的稳定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就是在
这样的循环中“螺旋式”上升,从而
使得教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
上的追求永无止境。
教学风格的稳定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
谢谢大家!
未子教育
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