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专题拓展练习(学案)2020.9.30
一、学生演讲及点评(围绕屈原)
二、情景默写。
三、深化课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
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
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 , 被发行吟泽畔 , 颜色憔悴 ,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
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
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
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
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
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写作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炫耀
C.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徒:徒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因屈原曾经担任此职,后人用它来借指屈原。
B.宾客,春秋、战国时期,有时指权势贵族豢养的门客,有时指他国使者。
C.令尹,春秋、战国楚国最高官衔,执掌一国国柄,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赋,古代文体。文中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如班固的《两都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才高被小人陷害。他担任左徒职务,才华横溢,很受怀王信任,因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陷害,被疏远。
B.屈原具有前瞻的眼光。在怀王将赴秦约之前,他预见到怀王此行危机四伏,劝说怀王不要出行,但不被采纳。
C.屈原高洁而不同流俗。他被降职,遇到渔父,劝说他要随波逐流,但他追求髙洁品格,宁可选择怀石投江而死。
D.屈原是楚国辞赋鼻祖。他死之后,因爱好文学擅长辞赋而著称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以他为学习效仿榜
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4 分)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5 分)
四、 关联课外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
①
,楚厉
②
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遨。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蚊。
(注)①漻(liáo)漻:清澈的样子。②楚厉:指屈原无所归的冤魂。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湘江如泪色,又清又深;屈原的迷魂追逐着怨恨随波而逝。
B.首句中“泪”字意蕴丰富。其中有屈原的悔恨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悼念屈原的伤心之
泪。
C.长夜漫漫,湘江岸上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诗句描写的景象凄迷,悲情如海。
D.埋在土里,身形腐败,迷魂难以招回,更不用说屈原葬身鱼腹之中。诗人对造成屈原悲剧的统治者报以极大的
愤慨。
6.有人认为诗人写屈原实际上是在写自己,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5 分
五、 延伸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
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
《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
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