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第六段第一行,“脊骨”代表什么含义?
明确:骨气等
这个词为钥匙,联系这两段,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信念?
即使面临肉体的创伤,精神的苦痛,作者依然坚定地相信历史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
的评定。这两段,是顺着第四段在进一步阐述作者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原因——未来的人们会
作出公正的评判。
9、请某位同学朗诵最后一段。
这一段的句式,相比之前的段落,显得短促有力、节奏加快,而内容上,有什么变化?
明确:直抒胸臆
作者直抒胸臆地呐喊,希望我们的朋友,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理想信念在这直抒胸
臆的呐喊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四、探索主题
“文化大革命”这场持续十年的史无前例的浩劫开始于 1966 年,两年以后,也就是 1968
年,文革达到高潮,而一个 20 岁地热血青年食指仅仅因为写了这一首小诗《相信未来》,就
惹怒了当时的政治阴谋家江青,于是这个女人写下这样的批示: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
来就是否定现在。同学们,你们认为江青的对吗?你觉得这首诗如何?
明确:反对因为这是一首面对残酷现实,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诗,而不是灰色的诗。
觉得有点道理的是:食指就是否定了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现实,从诗歌前面两节可以看出。
因此江青的话既有道理,又无道理。总之她说的“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是有道理的,
但因为她的立场是发动的,因此把食指的这首诗定性为“灰色”那是显然不正确的。
我们觉得食指的诗并不是灰色的,而是绿色的,他的诗是生命的赞歌,是通向未来之路
的进行曲。
教学反思:
本人在教授本文时,顺利地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基本到达了预定教学目标。其中较为
出彩的部分是“研读意象”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学生似乎抓到了解读这首诗的抓手,然后
沿波讨源,顺利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在这个研读过程中也自然而然了感受体会到了
诗歌用“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个特点。通过分析反思,我认为这与前一课对“意象”进行概
念阐释不无关系。可能前面的教学对这节课的再次讲授起到了一些铺垫过渡作用。由此可见,
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不妨将其分解成多次或分部教学,而非一蹴而就。学习有时是
1+1>2。希望在以后的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再试验试验。看看“两次少讲”还是“一次多讲”
哪个效果更佳、效率更高。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教学设计初次使用时未能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有必要
再精简教学内容。第二次使用时,本人通过精简、压缩“研读意象”这一板块,结果在一课
时内正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