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让群星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第二段
2
)
2. 我梦想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先,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躺在他们的茅屋里,对着灶上
的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映得红红的,他心里要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第
2 段)
3. 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
始终是颤动着拖下去;又像是一只横空孤雁的影子从水波上闪过。我把它比作雁影最合适了,因为这声音
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第 3 段)
4. “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
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第 3 段)
四、分组讨论,比较阅读,体会“家”的内涵
按照组的顺序,每组同学讨论一段话,三分钟后,老师会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对于这些文字的理解。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可关注其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重要的形容词,并适当联系方令孺的生平经历
以及我们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进行品赏。
(一)“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让群星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
由第一组的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点拨和总结,并生成板书内容。其他组的同学如
有补充,可进行适当补充。这段文字的板书关键词有“月”“景物描写”“比喻”“思念”“孤独”“月圆人难
全”等,板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修改。学生回答结束后,请第一组的学生集体诵读这段文字
及补充的部分文字,在诵读中加深印象。
补充资料:
1. 方令孺其他作品中的叙述,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段的含义。
(1)“小时是封建家庭轻视的女儿,挨打受骂,身上经常带着青紫的伤痕,读书没有权利,幸福也没
有权利。”(可体会出方令孺幼时生活的痛苦以及对儿时的家的厌恶)
(2)“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为凡
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候,总是爱饮酒……
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翛然的风度,再也不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
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院里每一片石,每一条径,每一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阴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
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联想到那些醇雅的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
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方令孺《忆江南》)(从这两段文字中可看出方令孺对“月”的态度以及对父亲
和故乡庭院的思念)
(3)方令孺生活中与其侄儿方玮德的关系最为亲密。1935 年,方玮德因病早逝的消息传到养病中的方
令孺耳中,她不能接受,她“发愣”,她“不相信”,她仿佛仍然“听到他的足音,听到他活泼泼的推开门,
唤一声九姑——听到他的笑,代表人类光明与春天的笑。”(方令孺《悼玮德》)(方玮德是方令孺的侄儿,
也是鼓励她走出人生困境的挚友,但方玮德却在 1935 年的时候离世,这件事给她的心头增添了无穷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