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南京市高三一模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赏析
金陵中学 苏志文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
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
一、审题立意指导
本则材料,只需看一遍,同学们就能抓住其最关键的词——“细节”,于是
自然联想到“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等名言,
甚至想到以前写过的同类作文。但是,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
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切不可辜负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我们也切不可
辜负出题人的一番美意。记住:世界上没有两道完全相同的高考作文题。这则材
料中的“细节”的具体语境意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细致的生活方式、
心的处世态度、细腻的感情交流、细小的审美情趣、细密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
“细节”,应具有小、慢、真、美、精、趣、厚等精神特质。
而且,材料中还有另一关键词组——“商业化和娱乐化。如果说“细节”
是主犯,那“商业化和娱乐化”就是从犯。只有两者都抓住的考生才算高明。
这种“非单个关键词”型的作文题在高考试题中还为数不少。例如,2004
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
体达标比例仅为 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
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
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
家园的建设。审题时既要抓住“人文素养”这个关键词,还要抓住“发展”
终确定“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最切合材料的话题。另如,2014 年浙江省高考
作文题:“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
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
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
浅,有的很深。立意时,不仅要抓住“门与路”还要具体指向“大学的”门与
路,具体谈过大学的门与路后,再拓展至其他地方、层面的“门与路”,升华至
一切的“门与路”。再如,2014 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
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审题立意时,抓住“站起来”的同时还要注意靠
“自己”。等等。
面对这种不那么“单纯”的材料作文,要想确立更全面、更精准的立意,
学们要让自己的心思“复杂”起来。具体说来需要两心:耐心和细心。夫子虽然
反对“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但认为至少要“再”思而后行。再读一遍材料,再
细心一点,而不是“一词以蔽之”,也许就能再发现材料中不那么显眼但却关键
的词了。
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也就紧紧抓住了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了。即批判“商业
化和娱乐化”所带来的功利性、浅表化、空心化、模式化、快节奏、粗糙感和倦
怠感等弊端。所以,在写作时应尽量展现出“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应对当下人
们缺失细节生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进行理性思考和审美观照,提出自己的见
解和建议,表达美好的祝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历代写
作者写作的理想和准则,也是高考命题一直追寻的目标,自然也是判定文章优劣
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代高中生,尤其是身为百年老校百年名校的金中学子,有资
格拥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能力实现这样的抱负。
现实性是这篇材料本身的内在要求。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写作者对于材料,可以入乎
其内,也可以出乎其外。这里所说的出乎其外的意思是可以超出材料的立场,
为材料的观点是从,不仰视材料,而是与材料进行平等对话,甚至辩论。要知道,
诗人北岛的话体现了是他对时代的独立思考,有其深刻性和独特性。但深刻很可
能片面,独特过度可能滑向偏见。他的话能否就作为对这个时代全面而精准的概
括呢?对此,写作者可以作辩证思考。比如,有考生就认为时代在飞速发展,
们要关注宏观走势,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诸如此类,言之成理
亦可。需要提醒的是,这类“反弹琵琶”式的文章有一定风险。它是“马中赤兔”
非“人中吕布”难以驾驭。同学们应量力而行。
佳作欣赏
班级:高三(2)班 姓名:祁立智 指导老师:姚永华
拎着厚重的行李箱,背着沉重的书包,终于从拥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
中走了出来。在外面大口喘着气,似乎这样可以吐出点汽油味来。一个住校生的
周末,就以这样的姿态即将结束。学校已不远,地铁实在是不敢挤了,那就走去
吧。
拖着这么重的箱子,走路也注定不容易。然而我看到一个个发动机牵引着
如此巨大的钢铁呼啸而过,又看到商场巨幅广告上的女士连手中的口红都比我大
时,仿佛自己也没有什么分量了但“簇”的一声,我似乎踩到了什么。
哦,是一片枫叶。一片在深秋时节无依无靠的小枫叶,一片在现代都市中
比我还小的小枫叶。是的,如此之细小,没人关注。但我却踩到了它。它没有鲜
艳的色彩,没有浓烈的香味,但我踩上去时,有一种极酥脆柔软的感觉。我拾起
它。它的叶尖还蘸着点绿呢!它的文理脉络是如此的清晰,抚摸上去触感好极了;
它的形状又是如此的端正,仿佛端庄的姑娘,落落大方。喔!我的枫叶姑娘!
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悠扬。在这深秋的阳光里,在这高远的蓝天下,
一切都把你映衬的如此美好。
是的,这片枫叶是如此的细小,却又是如此的美丽。然而它的美,可曾被
人看到过?它是从我头顶上的那株枫树上落下的吗?似乎不是,头顶那株还绿着
呐。那是从旁边那棵?还是从更为遥远的更冷的地方飞到了这里?如果是,那么
它也一定飞过很多地方,穿过许多黑压压的人群,抚过许多麻木的人的脸庞。
么它也必然经受过汽车的呼啸,巨幅海报的刺眼了吧?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享受
着商业与娱乐带来的浮华,谁能注意到你呢,一片细小到无以复加的枫叶?然而
我很自豪,我很庆幸,我遇见了你,我发现了你。我将你放在手心,透过你,
去看这些钢筋水泥,实在是毫无生气。而最有生气的东西,此刻,在我手里。
又起风了。我缓缓抬起手,让它再次启程。它不知又将去往何方。依旧如
此细小。但如果它的生命正是蕴含在这一片细小之中的话,我又希望它小一点,
再小一点,那些麻木的人不配欣赏你。
也许我爱上秋天,并不是因为它宏观的大美,而仅仅是这片枫叶——在纷繁、
轻浮的都市中,如此精致;也许我爱上生活,并不是因为它的华丽、现代,而仅
仅是因为这一刻,我望着这片枫叶,微笑着。
【点评】:自古逢秋悲寂寥,但作者却在一片飘零的枫叶上,发现了它的美,
在作者的眼里,这片枫叶就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带给他无比的喜悦。作者审美视
角独特、心思细腻,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用诗意的语言完
美地演绎了枫叶的秋韵。本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在细节,美是永恒。
本文评分 60
精神的皈依
高三(3)班 刘睿昕 指导老师 相屏屏
北岛痛心指出我们在娱乐时代中缺失了细节。而文学,艺术甚至于精神体察都
生于毫末,不对细节研究至深的人无法体味其中妙境。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器物精神,何为器物精神?便是对细节细致入微的追求。
州的菊英面店并不在于它一年可以有多少净收入,相反其掌门人在意店内是否整
洁,甚至于一周会打扫几次,电风扇的灰也不放过,更会注意其职工的状态,
年竟有暑假让其调养身心,这或许是让此老店一直兴盛的妙道吧,对于中国的瓷
器,丝绸甚至茶文化传入欧洲之时,那金发碧眼的洋人无不对其大加赞赏,精美
的琉璃珐琅彩融入工匠们近手执着的手艺,乃如世间尤物。相同的是,日本的匠
人气质也深入其文化骨髓,“表参道之丘”的设计者安藤曾为其建设“大林组”
的精准啧啧称赞,为了建筑的精美,他们对于其设计者的回应竟是建筑实物与设
计分毫不差!这对于细节的执念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甚至于拉面时都会郑重其
事当作神圣的职业进行,生活对于他们早就不再是其平身,而是艺术追求,细节
的价值就在追求中体现。
诗人对于细节的体察是远在普通人之上的。中国文人更是如此。难怪王开岭先
生曾说,最美的水在河畔,最美的女子在《诗经》诗经中的女子是窈窕的淑女,
在水一方的伊人,甚至给人翩若游龙宛若惊鸿之感。这都得益于诗人对生活入微
的体察,让美人美景再现,奠定了《诗经》在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诗中以桃花
喻人的人面桃花,“推敲”闻名的贾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切入
恬淡之境的王维,都从某一个侧面,入微的细小之处展现场景抒发真情。诗人是
感人所未感的典型,正是如此细腻的刻画方有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在文化传承上,人们在细节之处找到了精神的皈依,禅武医的传承人释德建秉
承其宗旨一般不将武学示人只有医治他人时才会一展绝学,这种坚守在日常的晨
练中体现。赫哲族人民没有文字,他们便将自己的文化融铸在每一个小小的伊玛
堪里,传唱着他们的莫日根的故事,小小的伊玛堪里承载他们每一处细小大的文
化点滴,这也是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根本。
没有细节便没有文化。文化积淀,历史的发展便缘于此。国家的民族气质,
心修养的形成,以及那逐水而居的民族繁衍全赖于细节支撑,细节便是他们精神
的皈依之所。
【点评】:文章对细节的阐释较为合理,从生活到文学艺术再到文化传承,内
容丰富,条理清晰。善用排比,分析精辟,旁征博引,体现了小作者丰厚的知识
积淀。不足之处在于,未能针砭时弊,点明商业化、娱乐化时代细节丧失的弊端。
大时代中美的细节
高三(4)班 朱锦诚 指导老师:叶海忠
北岛说:“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去细节”我们正在大时
代中粗浅商业头脑的指挥下大快朵颐着娱乐快感的盛宴,却将凝聚着美的细节弃
掷迤逦。
当对儒家经典的慎思明辨敌不过于丹解读《论语》时以“阿 Q 精神”博得的如
雷掌声,当剧院中《雷雨》的观众的喝彩被排山倒海而来的演唱会上歌迷疯狂的
尖叫淹没,那些文化精粹之美早已干涸在人们心田。人们在一个个狂躁的深夜如
聒噪的夏蝉栖息于从出生时就已干枯的娱乐商业大树上,殊不知心灵之秋早已到
来,在歌剧天籁中呆若木鸡,在琅琅书生中噤若寒蝉。
大众对美追求中的盲目,麻木源于大时代中肤浅商业头脑的摆布。既然静夜聆
听雨打虫鸣的交响乐换不来乐器十级证书,既然《史记》《离骚》辨不出奶粉的
成分,我们又为何要坚守着被捧为集大成之作的空中楼阁,在这物价飞涨的时代
“箪食瓢饮”呢?正因如此,演奏会上的孩子们才会在万籁俱寂时大谈学业,
因如此,高中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调侃之语广为流传。时代教育我们
用精确的计算明辨着“商场如战场”的利益得失,却把对美的深入感受当做国人
最爱的爱马仕、LV无福享受则嗤之以鼻、有力购买则大肆炫耀,任意挥霍,
显“品位”
也许一条过年时东拼西凑的贺年短信远比构思、起笔、封装、邮寄的家书经济
快捷,可那“中有尺素书”“家书抵万金”的亲情却在这指尖滑落;也许内蒙十
八年前那草草收场的审判助枉法冗官平步青云,却让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青年青
冢蒙灰,让生命和良知一同从当权者手心滑落。美的细节比不上一掷千金的财大
气粗,却恰恰充实着人们在心路上的行囊。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大时代,我们需要
书中“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正义之美。美的细节比不上
泰山上拍照炫耀的春风得意,却教我们“登山则情满于山”,在泰山之巅回想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梦想之美。
美在于心灵的体验,相比于横行于大时代商业气派的感官体验无比渺小,但恰
恰是这美的星辰,照亮了灯红酒绿的黑夜,让我们心怀美丽,踽踽前行。
【点评】
本文,前文画龙部分汪洋恣肆,结尾点题可谓点睛之笔;前文信马由缰,结尾
悬崖勒马。前文发散,结尾紧束,大开大合,既不为材料、话题所限,又符合考
场作文第一要务:扣题。使文章既丰富灵动而又不偏题离题。本文对被材料和话
题所束缚而才思文笔干枯的同学,对才思敏捷、信马由缰写作的同学都有启发。
并且,前文不仅旁征博引,而且多数引用超越了一般考生常用的机械式引用方法
——某人说:“……”,而是达到一种如盐着水般的“化合式引用”,即古人所追
求的化用。此法值得同学们好好“化用”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中《论语》《雷雨》
《史记》《离骚》等事例的叙述扣题还不够紧密。它们只扣住了题目中“大时代”
“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些关键词,而没能扣“细节”这个最关键的词。其中
呼格吉勒图案更是两个关键词都没扣上。若能在这些事例中阐明人们对这些经典
只是停留在粗浅的认识层面,对其缺乏细致地了解,那就更上一层楼了。(点评
人:苏志文)
“活”的细节
高三 5 万叶萌 指导老师:相屏屏
北岛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听这话,定有人愤然反驳:我们
的时代怎么会没有细节!摩天大楼千砖万钉,最小的钉子也不得马虎;公园的砖
石地严丝合缝,没有一处差之毫厘;那电脑程序更是一位都错不得……难道不该
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重细节的时代中么?!
大错特错了!那些细节都是僵化死板的细节,都是用冰冷 机械就能完美做到
的东西—恐怕这事儿,那些钢筋铁骨的家伙做的比我们人类要好得太多。这些细
节都不过是“死”的细节,若是一个时代中充斥着的都是这样的所谓细节,那这
个时代定如一潭死水,了无灵性与生趣。
犹记得季羡林老先生写过一株古藤,极细小孱弱的,攀附在树上,却被季老引
为“老友”。在那十年浩劫中,他竟是极爱这株连花朵都香气淡淡的古藤,以至
于在其被扯断后忍不住痛哭,“连走过那径时都闭着眼,数着步子,不忍看见“老
友”的尸骨了。”这一株古藤岂不就是生活中最细小的细节了?但它却是充满了
活力,生机与灵性的细节,寄托着一个老者对美对生命的纯净的体悟与膜拜。只
可惜它终是被时代扯断,为之作祭的只有季羡林们隐秘的,甚至吞回了肚中的泪
水。悲哉!
是什么扯断了古藤呢?恐怕是我们自己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蒙住了自
己发现细节之美的眼睛。我们似乎总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停不下自己的脚步,
等待美的细节与心灵的偶然遇合。但古时,郑板桥曾记自己夜读时偶遇一只蜘蛛,
竟是“纤腰细足,结丝晶莹似霜,姿态之美状若好女”,大为惊叹。恐怕如今在
明亮的“电火”下奋笔疾书 我们是绝领悟不到一只蜘蛛的美的。它太小,而我
们又太忙,我们的目光停留在“更重要”的东西上,无时无意去关注这样的细节
了。如此说来,倒不是我们抛弃了细节,而是我们用那些僵死的细节填满了我们
的时间,用计算机精准的字符代替了古藤蜘蛛山风冷泉,使得我们的时代只充斥
着机械冰冷的“细节”。我们把细节“杀死”了,却还沾沾自喜,为自己创造了
一个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时代而欢呼鼓舞,实在是可笑可悲可叹。
但现在还不太迟,我们还有时间睁开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那些生活的细
节,那些细小却在不经意间扣动你心弦的美。《金蔷薇》中,作者动情地写道:
“到了冬天,我要到列宁格勒的芬兰湾去,那里有全俄国最美的霜。”愿我们也
能平心静气,慢下自己的脚步,等待那些细小的美与我们的生命的遇合,体悟出
冰霜之美。
只愿古藤常青而已。
【点评】:小作者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细节”进行了准确的界定,从“生活中
的细节”的角度表现了“体悟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使之与我们的生命的遇合”
样一个主题。开篇便用简练的语言否定了“僵化死板的细节”,接着对“活的细
节”进行了分析,结构严密。值得一提的是:“季羡林先生写过的古藤”的例子,
使文章充满了灵性,洋溢着文化气息。
把生活过成诗
高三(6 班)陈羽沙 指导老师:王守明
请原谅我不愿意像诗人北岛一样把“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两个不痛
不痒的词赋予这个没有生活细节的时代。倘若一定要说,我只能说,在这个感官
化与刺激化并重的时代,还有没有人能够沉默并诗意地活着,活出生活的细节?
北岛的痛心,是诗人的痛心,亦是时代的痛心。当时代被永无止境的商业
和娱乐湮没,当生活被诗意摒弃得毫无细节可言,一群乌合之众正麻木地延续着
诗人北岛的痛彻心扉。
当代学者周濂曾在《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写道:“所谓沉
默的诗意或者诗意的沉默,并不是里面只有鸟语花香曼语轻歌,而恰恰是知其所
来知其所终的安天知命。”知其所来,知其所终,如此简单诗意的生活不正是诗
人北岛口中所谓的细节吗?这样的细节,在商业与娱乐并重的当下,我是看到过
的。《爸爸去哪儿 2中有一期节目,美丽的妈妈们来到了现场偷偷为父亲和孩
子们准备了一顿晚餐。其中曹格的妻子吴速玲令我印象深刻:从头至尾,她井井
有条,完成料理后她甚至特意跑到窗外摘下几片树叶,洗净,用牙签一一串起卷
好的叶片制成叶子筷托。不得不说,我被这个诗意女人精致的生活细节折服了。
难怪她的家庭幸福甜蜜,是生活细节起了调和剂的作用。《爸爸去哪儿 2》这
个被扣以商业化娱乐化大帽子的节目中还能看到被娱乐删除的细节,真好;把生
活过成诗歌,活出细节,真好。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活出生活的精致呢?
北岛把这归罪于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可是“有时候我们认为是生活背
叛了我们,很久以后才发现其实是自己背叛了自己”:这个时代,是我们的时代,
追根溯源,是人类日益空虚萎糜的精神需求删除了生活的细节!
不问口腹,只求营养。有多少人正在抛弃自己的生活细节,一味地致力于
追求感官的刺激?在连续数日开私家车上下班后的某天,你有没有想过尝试一次
步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驱驰,你有没有想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楼
下的海棠花开了无数次之后,你有没有一刻想驻足欣赏?这些简单而诗意的生活
细节被多少人无情掠过然后糜烂在角落?摒弃时代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把生活过
成诗歌,有那么难吗?
即使是一杯白开水,如果你能把它喝出个风情万种,那么你就是生活的行
家,再腐朽的商业和娱乐也不能把诗意破坏。把生活过成诗歌,每个人都可以。
【简评】
一位身心负重高三学生欲把生活诗意化,看来,年轻就是这么任性,为作者雅
致乐观的人生态度点个赞,此其一。
其二,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准确和形象的标题表明作者对材料核心意义的精
准把握——生活的诗意化往往通过细节蕴含的真善美来进行诠释; 3 节和第 5
节列举的极接地气同时又参差多态的例子既是作者对“生活诗意可以穿越娱乐化
商业化”这一观点的论证,又是对“娱乐化商业化压迫下诗意生活”的呼吁。
两处再次证明了作者超强的切题能力。另外,流畅生动的语言也是本文高分的原
因之一。提个建议:并列结构不仅使本文有重复单调之嫌,而且也无法使论证继
续深入,继而显示出作者思想的贫瘠。看来,笛卡尔说对了:我思故我在。【王
守明】
骑驴找驴
作者:高三七班 某某某 指导老师:尹湘江
北岛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此言一出,多少人纷纷颠头
播脑、呜呼哀哉。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静下心来思考:“何谓细节?”
世间最可笑的事情莫过于骑驴找驴,正如置身于细节时代的选择性失眠患者痛
批着生活没有了细节。
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上班路上的朝阳是细节,鸟鸣是细节,连咖啡飘来的
阵阵浓香也是细节,只不过拥堵的街道和滴答的时钟早已麻木了他们的感官。
对于埋身于题海的学生来说,窗外的微风是细节,抽芽的绿枝是细节,可他们只
看到试卷上用方块字堆砌成的“细节描写”……
对于一座古老的城市来说,繁枝茂叶下的历史遗址是细节,可人们出于商业利
益,总能美其名曰地将其拆除,代替以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使城市转瞬间变为
一座古老的空壳。人们踩在亲手摧毁、早已覆灭的历史细节上,举着大旗、高声
痛呼繁华的世界早已没有了细节。
对于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国家来说,专制是细节,民主更是细节。取消劳改
制是一个国家给予他子民以细节上的尊重;反腐倡廉是一个国家在细节上向其子
民做出的承诺。当人们高举拳头、咒骂政府的时候,那些细节早已悄悄地从盲目
的仇恨之中溜走。
当压力堵住了耳鼻,当仇恨蒙蔽了双眼,我们又何来动力与精力去寻觅生活中
的细节呢?于是成千上万的人们选择化压力为动力、化仇恨为精力去痛批这个不
尽人意的社会,压力越大,仇恨越深,人们的咒骂也愈演愈烈,如此的恶性循环
如何能寻到生活的细节?
但世间最幸福的事情也莫过于骑驴找驴。稍稍一低头,你便会看见那令你日思
夜想、大费周折想要寻找的东西。收起浮躁的心绪,你便会听闻悦耳的鸟鸣,
到沁心的芬芳;坚守道德的底线,抵制利益的诱惑,你便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
文化的悠扬;正视你的国家,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她仍在发展中的不足,你便
会消去几分不必的愤怒与仇恨……
北岛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我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细节
的时代,只不过骑驴找驴的姿态让我们沉溺于社会的迷津。
骑驴找驴,世间最可笑却也是最幸运的事情,愿你我都能收敛起这般姿态,
在历史厚重的大地上,抚摸着那让你日思夜想的细节,去细细地感受它的触感,
轻轻道一句:“我终是寻到了你。
【点评】
折折反复和我说,不要署上自己的名字,因为作者自己觉得写得太渣了。我决
定尊重作者的选择,因为尊重,也是人文的“细节”
文无定法。对于一则材料,固然有其核心的内涵,但是我们的文章无非表现我
们对材料的思考。作者有了自己的正确的思考,然后用有自信的逻辑结构将其表
现出来:先是按照“个人——城市——国家”这一递进是结构展现“细节”的在
场性,然后从材料出发,只不过作者不是顺着材料的意图来,迎合材料中的观点,
而是从反面出发,解决材料中的困惑与苦痛。这一思路很好地体现了务实的写作
观。我们的写作从现实中带着困惑来,也必得奔着解决这一困惑去。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骑驴找驴”正是本篇的居要片言。“骑驴找驴”
本是贬义词,作者在这里贬词褒用,这一用法也正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北岛的
“骑驴找驴”是可笑的,但是作者“借力打力”“借花献佛”,让有此危机感者
接着这头“驴”去抚摸渴望已久的细节之门。
尹湘江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班级:高三(8)班 李昕怡 指导老师:姚永华
过去,我们嫌走路太慢,于是甩开双臂,跑动起来,于是铁轮在泛着金属光泽
的轨道上滚动。再后来,我们仍是嫌慢,于是汽车在道路上鸣笛,飞机从空中呼
啸而过……我们这些失了灵魂的躯壳只想着如何更快向前,却忘了停下来欣赏身
边最质朴的美丽——细节。
人与自然的细节正被这个时代吞噬。当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精彩超过大自然带给
我们的惊奇之后,我们自然不愿再出门,而是宁愿闭门在家逛逛网店,刷刷新闻。
这种简单快捷的娱乐方式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批受众。特别是对那些啃着麦当劳
肯德基却从未见过一只在地上奔跑着的鸡,吃着白米饭却从未见过返青、拔节生
长着的麦子的“新新人类”。他们从小就被高楼,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自然无
暇呼吸“外面”世界的清新空气。
不仅人被这个时代打击,自然呢?
我们常听父辈、祖辈讲他们小时候与自然的种种细节。是细软的草坪上放羊少
年的歌声,是池塘里捉小鱼时挽起的裤脚,是麦田里的金浪浮动,是夏夜星空下
无意间跑到耳朵里的蝉鸣。我们向往着,渴望着,可等待我们的却是广场上变换
闪烁的巨幕,被雾霾遮蔽得灰蒙蒙的天,夏日里热得发烫的柏油马路,耳里也满
灌着各式各样的广告……我们与自然的细节还未来及存档就已被删除殆尽,留给
后人的只有站在这迷茫世界里空洞无神的双眼,还有“向前,向前……”
我们忙着给这个时代增添更多的“粗制滥造”,却忘了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制
造一点属于自己的细节。试想,在一片静谧的竹林,丢下手机、报纸,放下所有
的烦闷,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凝聚生命的全力。给疲倦的心灵一点观照,与灵
魂来一次深度而细致的沟通,聆听心底最真实的渴望。是的,我们无法叫醒这个
时代,却别忘了扪心自问“我为何要装睡”在清晨的第一缕暖阳中给自己温一
壶茶,细品茶的淡淡香甜。睡前读一个温暖的小故事祝自己好梦。平时再忙,
要抽出时间逃离城市,不理尘嚣,与大自然来一个亲密接触。
细节就在转身回眸处,无论时代的巨鞭如何抽打我们遍体鳞伤的躯体。请记得,
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点评】:本文由细节入笔,深入人的灵魂。当今时代简单迅捷的快餐式文化
娱乐方式,阻隔了人与自然的亲近,挤走了给心灵安静的时间,灵魂在快节奏的
生活中疲于奔命,失去了本该有的对自然和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体验和享受。作者
发出的“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的呼唤切中时弊。本文行文流畅、语言诗化、富有
美感,是为佳作。评分为 60
欣赏细节
高三(9)班 汤清扬 指导老师:卢惠红
“我问佛:‘为何每次下雪都是在不经意的夜晚?’
“佛曰:‘人在不经意间,总会错过很多美丽’
有一种美,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有一种美,细腻温润,扣人心弦。细节
之美,在人们生活中,渐渐被丢弃了。
砚台上墨微聚,台阶上苔微青,都是一种细节之美。古人专有“伤微”
作。细节常有耳朵的参与。王开岭曾说:“现代人留给耳朵的只有折磨。古人听
细雨打青荷,骤雨打芭蕉,听风听雨听花开;“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一种怎样
的美,怎样的诗意。
稍重细节,生活便顷刻有了诗意。现在许多房地产广告,打着无比优雅实
际腐臭的广告:“贵族领地”“皇室家园”…….似乎腰缠万贯便是“贵族”处处
透着暴发户的铜臭味。三毛在撒哈拉坟场区的家,由主人细细装饰,用心点缀:
从垃圾场捡来的易拉罐用广告颜料涂抹;捡来的废弃轮胎垫上羽毛装饰,将原本
破败的房子点缀的诗意盎然,甚至被当地的报刊报导。真正的贵族无关乎钱财,
就是那一点点,细微到极致,细致到缠绵。张爱玲在英国留学时,总寄单子回来
定制旗袍。她指定手艺师傅,细细标注三围和要求:“叉不要开太高……”这一
种对美的细致,再多的钱财也买不来。
而艺术的创作更离不开细节。越是细节越是扣人心弦。红楼梦中的衣、食、
扇、茶、药、饰,曹雪芹细致至极,为我们缓缓铺开宏大的生活图卷。别忘了,
曹本身也是落魄贵族。众多红学家为了作品中的一点细节,一丝暗示而如痴如狂。
一位音乐制作人诉说自己学习经历:学习音乐以前,一首歌听一遍即能大略唱出。
而学习之后,则几十遍几百遍得听:听鼓的节奏,贝斯的根音,电吉他绚烂的旋
律;先听和弦,再听加花,一遍一遍,由单一的主旋律构架到丰满的音乐作品,
全都须细节的参与。欣赏艺术必须要欣赏细节。
如今,漫街的低俗音乐,快餐小说,电影海报,如梦似幻。商业化,娱乐化
的时代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挤出细节。功利与快节奏的生活哪给人留下细节的空
间?现代人们又似乎很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把握细节,你就能成功》……
这些“细节”更是碌碌之生活,汲汲于富贵的嘲讽。物之挤压使肉体幸福不迭的
呻吟,但灵魂却像拧干了水分的糙毛巾,需要细节的滋润。生活的确是一场攀登,
但要时刻记住“慢慢走,欣赏啊”然后,也期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错
过任何一场雪。
【点评】小作者对生活中细节的理解有一定深度,且能信手撷取丰富的材料,
具体生动地诠释对细节的感悟。立意依托材料,行文紧扣主旨,表达不落俗套。
不足之处是,整体架构稍显平面,层次感不够。
用放大镜找细节
高三(10)班 :李瓅得 指导老师:苏志文
周国平曾说:“自从商业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以来,时代像一条匆忙趱程的
急流,裹挟着人流不断向前。”是的,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匆匆赶路,
而未曾停下脚步。亲爱的你告诉我,你可曾观察过天空中飞鸟的痕迹?
没有。殊不知,当下社会,我们面朝手机屏幕茁壮成长,我们任凭荧光把
我们打得形容憔悴,也不愿停下去等只余数秒的红灯。王开岭先生曾在《古典之
殇》中把时代分为两类,一种荤腥味十足,一种草木味浓郁,一嗅当下,呜呼!
这荤腥,谈何细节?
细节是什么?世人云:“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
节是上学路上清脆的鸟鸣,是初春小雨的烂漫、是夏日的萤火虫、是秋日静美的
树叶、是冬日点点的小雪。他是荤腥味中的一点草木香,是能把生活染回色彩的
颜料。
或曰:“私活在当下,丰衣足食,何求细节乎?”
梭罗用实际行动给了一个解答,他放弃了哈佛学位能给他带来的优越条件,
在物欲湮灭了我们芸芸众生之时,独自一人带着斧子,来到了瓦尔登湖旁的山林。
他高呼的“静静的思考”“细细的品味”正是求得细节的感悟。也正因此,他才
得以卓尔不凡,有所成就。正如其所云:“与其给我爱,金钱和名誉,不如给我
真理。”故关注细节者,洞察真理者也。
曹雪芹也曾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告诉我们只有洞察细
节,才能求得学问。
又有人曰:“何以求细节乎?”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的确,
我们可能没法有梭罗的超然和决心去隐居山林,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开始改变,
慢一点,放大细节掠过的倩影;放下手机,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的参差多态。在自
我心中修篱种菊,这是寻求细节的第一放大镜。
米兰昆德拉曾云:“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的选择我的生活,我不让自己轻
易迷失在诱惑之中。是的,抛下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是寻求细节的第二放大镜。
人在荤腥时往往得鱼忘筌,对支撑生活的细节束之高阁,我们只有放下汲汲于富
贵的心,才能洞察细节多态。
或许,寻找细节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定是老子般的淡然心态,
庄子式的逍遥自在,苏轼式的豁达闲适,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体会生活。
希望别到了半生已过,才从荧光屏种拔出头来,如纳兰性德般慨叹道:“白
驹过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怎能没细节!
【点评】:本文有两大亮点:章法严谨、旁征博引。文章首先通过一句有关商
业化的名言和一个常被忽略的生活细节——“飞鸟的痕迹”引出话题,三言两语
即涵盖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且既有高度概况的理性话语,又有具体的个人感
悟。然后阐释什么是细节,为什么这个时代要注重细节,怎样求得细节。这种行
文思路,易于操作,值得初写议论文者借鉴。其二,本文引用名言多达七次,
每句都与论点或分论点进行了无缝对接。美中不足的是,“得鱼忘筌”一词不当;
结尾稍显平淡。(点评人:苏志文)
传语风光共流
高三(12)班 谈小萌 指导教师:刘凯
我们已有多久未从炫目的霓虹灯光和喘息的人群中挣扎出来了?我们已有
多久未曾关注那至微而至美的细节了?
那杜甫笔下时隐时现的穿花蛱蝶,悠然飞舞的点水蜻蜓,那纯真的美在清澈
的心中凝成的点滴记忆,还在伴你走过流动的光阴吗?
哦,细节滋润我们的生活,我们却疏于寻求,不说自然,就连人与人之间的
细小温情,也总被灯红酒绿淹没。说起来,大概是繁华和喧嚣钝化了感官,而我
们也不愿静下,去找回那曾经有过的深沉情怀吧。
宏大的东西太多,总令我们迷失。说起“中国梦”“仰望星空”,那看似胸
怀大志的人们总能侃侃而谈,而提到他自己的追求,却往往说不出话了。哦,
大的事物捉不着,何不捕捉最微小的梦与幸福?梭罗说过:“我有千百个艳阳天,
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的,熟悉了暖灯与空调,午后窗台上一缕金黄的阳
光,也许会让我们有更丰富的体会。如果这感受对于你来说已经陌生,也无妨,
只是感官需要被唤醒了——去掉那些浮华而用心感受细节。看啊,只是个普通的
黎明,罗曼·罗兰望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激动得流下泪来,他仿佛是在拥抱那心
中的英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神圣而微妙的一瞬已经足够,何须伟大梦想的渲
染和浩瀚星空的映衬!
若能如此,那种细节的力量是光影和歌舞,财富和地位等看似符合潮流的东
西所无法比拟的。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是的,我们应有一种内心的宁静。不经意的美的细节如露珠般,燥热和扰动使它
滚落消失,唯有小心,心静方可釆撷。而这个时代似乎充斥着骄傲而缺乏深度的
心,因此人们热捧各类选修节目,和那略显做作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却很
少有人细细品读语言文字的意味了。哦,别这样。那飘在空中的短暂欢愉是没有
根的,如狂风般掠过却不留下什么,只有细小的种子才常留心田,任你种桃种李
种春风。相信你也有过困倦时,在床头亮一盏台灯,仔细品味诗词歌赋的古典魅
力。或许没有什么是不朽的,但那种细小的东西却连结着穿越时空的最初的感动,
用宁静的心去定格,也许即可永恒。
我们不应怀疑细节的价值,他往往可以造就伟大的情思。如同那帕斯卡尔流
连的湿地,苇羽翩跹,柔弱却能触及灵魂,激发出无尽哲思;还有那王安石诗中
千金难买的一个绿,微不足道的点点绿意,成就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所以,别让细节淹没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啊,让它伴随你的生活,给你灵感
与想象,宁静与慰藉。
珍藏起生活赐予的每一段微小的记忆,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点评】这篇散文称得上“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漫不经心、结构松散,实则
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神思:将漠视细节的我们与对细节的体察入微的文人进行对
照。于是,杜甫、梭罗、罗曼·罗兰、林徽因、帕斯卡尔等古今中外典型事例信
手拈来即可,因为它们有内在思想关联、统摄。然后以充满感情的语言侃侃道来,
得高分也就不足为奇。这种文章,需要写作者有一定的阅读积淀和写作水平。
可盲目模仿。(点评人:苏志文)
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
高三(13)班 朱思嘉
曾有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无数次感伤于“人不
同”那物是人非的悲哀怅惘,殊不知,何以“花相似”?
张晓风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看去年的花和今年一样,是因为我们不是花,
不曾认识花,体察花罢了。”诚然,我们总以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
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却忘却了即使娇媚如“巧笑嫣兮,美目盼兮”般的古
典女子,每一瓣花瓣上的晕开的红艳、每一点花蕊在风中微颤的风度都蕴涵着他
人无法替代的风采。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亦构成了每个人生命中的别样景致。
张嘉佳亦回忆道:“就譬如我吃饭,无论上什么菜,都会想到父母手艺。
哪怕周身或车水马龙、喧哗烦躁,或夜深人静、随心独处,都会隐约觉得父母正
在小心叮咛,声音熟悉,温暖而若有所失。正是这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给予
我们家的归宿感,成为大地异乡人的唯一凭证;正是这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
为绝望之人漆黑心幕上的点点明星,以微光指明生的方向;正是这些细碎而美好
的存在,在你最不经意的地方,支撑你度过很多道坎。
昨夜心中烦闷难以入眠,掀开被子赤脚站在落地窗前,脚下是繁华奢靡得近
乎虚妄的灯红酒绿,仰望,却悲哀得发现连城市的天空都早已被五彩斑斓的霓虹
灯浸淫,如染花了的布,失去了最原始最纯粹的黑,空留一轮若隐若现的孤月。
忆起十多年前在老家与姐姐坐在轻摇的藤椅上细数漫天繁星,忽地一惊,我们何
时变得如此粗枝大叶却不自知?
当昼夜被开关控制,当四季被空调左右,当山水被镶入相框,当所有自然被
人造的假象取缔,我们看见的不过只是一个个被压模制造的人、一圈圈循环播放
的命运,我们又能从何处取证记忆的细节,找回那些不慎遗失的美好瞬间呢?
愿我们都成为梭罗,徜徉在心中的瓦尔登湖畔,“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
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
明;看种子撒播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又或许我们不能一边安然享受着城市的优渥一边谴责于城市的喧嚣,可我只
求守住初心,守住一丝一毫历史的气息,守住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愿桃花不
会嬉笑着调侃:
“看,那不正是年年岁岁人相似么?”
【点评】:本文思想与文采兼备,首尾呼应。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当下喧嚣社会
的切身体会、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守住细节才能不被同化。这与本雅明在《机
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所表达的“世物皆同”的观点不谋而合。更难能
可贵的是,这种深刻的思想还化成富有灵性的语言。第四第五段是为典型。另外:
文章收尾呼应得很巧妙。
美中不足的是,章所引张嘉佳、梭罗的佳句,美则美矣,但其核心词是“宁
静”,这与材料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内涵、本文的中心思想还是有区别的。
不加处理,生搬硬套,会使文章与材料之间有缝隙。建议补上一两句粘合二者的
句子。如何粘合?参看下一篇文章《海棠花未眠》
海棠花未眠
高三(11)班: 谷宇 指导老师:陈柏华
川端康成曾写过:“凌晨三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读罢,我被这细节
的美深深折服,也赞叹于作者取芒焰于平淡,得绚烂于细微的观察力。
抬眼一看,路上却充斥着匆匆的行人,盯着手机,刷着微博微信,再美的晚
霞也不够使他们驻足留恋。我想起北岛痛心的感叹。当商业与娱乐占据人们的心
灵,那细节之美难道只会出现在诗人与作家的文学花园里吗?
当商业的车轮肆意地往前疾驰,人们耳边听到的全是“进取进取”、“向前
向前”,身体和心灵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奔跑,哪有时间在意身边的细节美呢?
龙应台盯着一只毛毛虫感慨万分,伍尔芙望着墙上的斑点心绪悠游,在现代人看
来,恐怕是蹉跎岁月,挥霍年华吧!
对细节的敏感,归根于心灵的平静。身体可以奔跑,而内心却需要安顿。
娱乐界一片蓊蓊郁郁之时,人心轻浮躁动,偏爱那些纯粹的逗乐,倾向于歇斯底
里的嬉笑怒骂,关注那些博人眼球的人间喜剧。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有平静的
内心,实属不易。
然而真的很难吗?陶渊明给出了他的做法:“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外界是否一片喧嚣,保持内心的蕴藉,你就能拥有川端康成
一般的内心,发觉细节之美。
同样,对细节的崇尚,并不单单依靠个人的内心调整,社会也应当放缓脚步,
把人们被撕扯掉的精神文明重建起来。“小康”并不只是生活的富裕,也是心灵
的康健。慢一点,再慢一点,这不是消极的不思进取,而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
谐和。当你在前进的路上跌倒了,不要咬着牙立即爬起,生怕被赶超,那样只会
弄得遍体鳞伤;不如扭过你坚定向前的头颅,看看你周围的世界,路边的野花向
你微笑,蝴蝶挥动翅膀在空中漫飞,抖落的露水在阳光下散发光芒。又有几片黄
叶落下拥抱泥土,又有几群大雁缓缓飞过。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是上
天的馈赠,是我们跌倒时重整旗鼓的力量源泉。
木心老先生曾有首词怀念从前的生活:“从前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读罢,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感念吧。其实,那海棠
花从未消眠,它一直苏醒在人们心中。
【点评】:本文有章法有文采。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节之美只出现在文学花
园?然后回答,因为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奔跑。如何才能
做到“得绚烂于细微”?这需要个人“心灵的平静”,还需要“社会放慢脚步”
一问一答,由个人到社会,章法井然。文采方面,本文旁征博引,且每次引用后
能根据段落、文章需要进行“本文化”(点评人:苏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