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集体鼓掌,为生一加油)
生一:我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句诗,选择这句诗,是因为我原本觉得
它画起来最简单,但是在画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比如“草屋八九间”,这些草
屋是如何排列的,它们的大小如何,“八九”究竟是实指,还是虚指等,其实一直到我完成这幅作品之前
我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当我完成的那一刻,看着画面上的这些草屋,我瞬间明白了,陶渊明或
许并不是在告诉我们他有多少田地和房产,而是在向我们展示一种不同于世俗尔虞我诈的生活方式。以上
就是我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生:好!(生一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学生自发鼓掌)
师:从大家的反应中,我相信部分同学对这句诗可能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时候,我们再回到开始的问
题,从这幅画作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生:安心,闲适。
师:很好!就是这样一种安心感,或者换个词语——归属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使
用了不确切的两组数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闲适美好的生活画面。之前大家都认可了陶渊明这首诗的诗眼
是“归”这个字,也明确了陶渊明是从官场生活归向田园生活。至于他为何而归,从这幅画作中,我们或
许能够窥得一二,正是这种安心感和归属感让陶渊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世俗的尔虞我诈,选择了回归田园 ,
回归本真。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幅画,大家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生:房屋,树,花,天空。
师:那么,这幅画与上一幅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生:颜色。
师:还有吗?(学生摇头)给大家一些思考的时间,先让我们掌声有请这幅画的作者来为我们讲解她
的创作思路。(生二上台,落落大方)
生二:我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句诗。首先,之所以选择这句诗,是因
为在读完整首诗后,我脑海中浮现的最清晰的画面就是一片绿色和一片红色,而在这两种颜色的交织中,
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愉悦。其次,在创作这幅画时,我是先画了这件屋子,然后以这个屋子为基点,在
它前后分别用红色、白色和绿色的颜料勾勒出了桃李和榆柳,最后又用蓝色晕染了天空。这整幅画我用的
都是比较淡的颜色,因为我觉得这种淡雅的颜色与我心中的那种舒适的感觉是相契合的,看着画面中的白
红绿蓝,我都有一种想生活在其中的冲动。(生二眼中带着一种期待,其他同学嘴角也有上扬)
师:非常棒的讲解!看着这幅画,自然而然就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生活时的场景,那时天
空是清澈的,呼吸着的空气也是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的,到处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这幅画面带
给我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涤和净化。而这种盎然的生命的气息正是源于这些扑入眼帘
的色彩:榆和柳青翠的绿色,桃花鲜艳的红色,李花柔和的白色,素雅而美丽,安静而舒适。除此之外,
同学们是否能回答开始遗留下来的问题了?
生:我觉得与上幅画相比,这幅图在构图上更有一种方位感,就像她所说的那样,以房屋为基点,前
后分别是红白的桃李和绿色的榆柳,整体就很和谐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