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口语有效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初探
陈可人 南京市金陵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5
摘要:本课例以学生为主体,设定特定的情境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板块主题,扮演
不同角色,在自由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探寻语文的实用功
能,引导学生将课堂口语训练出的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有效沟通。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 口语训练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口语训练的重要意义。
我们设想在课堂上将口语训练和教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科内涵。
我以学生为主体,设定特定的情境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扮演不同角色,
在自由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就体现了语文的实用功能,
有利于学生将课堂口语训练出的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有效沟通。
课堂实录: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必修教材《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其中《一个人的遭遇》和《流
浪人,你若到斯巴……》两篇小说塑造了几位特点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让这些人物穿越时
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情景:二战后十五年(196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举办了“二战亲历者的回忆”的主题纪念活动,其中有亲历者接受记者采访的记者招待会。
索科洛夫和“我”(为便于采访,暂命名“瓦尔特•穆勒”)两位小说中的人物坐在主席台
上,接受记者们的提问。
关于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是受访者坐成一排,学生们扮演各个不同国家的记者,提问
时先自报家门,我是哪一国家的记者,我想请问哪一位先生某一问题,然后被问到的嘉宾开
始回答。记者要注意自己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身份,所属不同的阵营,代表不同的利益,问
话的方式,提问的内容都可能有所不同。老师客串主持人。
学习任务一: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我们以和平的名义相聚在这里,共同纪念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 15 周年。在那次人类的浩劫中,无数家园被摧毁,无数生命被吞噬。和平
来之不易,伤痛历久弥新。亲历战争的幸存者们有很多的感悟与思考想和全世界的人们分享。
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接受大家采访的两位嘉宾,他们是来自苏联的索科洛夫先
生和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瓦尔特•穆勒先生。下面有请各国记者自由提问。
生 1:我是来自瑞士的记者,我想请问瓦尔特穆勒先生,你当初相信参加战争的正当性,
并且为了荣誉而战,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再让你做一次选择,你还会参战吗?
瓦尔特·穆勒(以下简称瓦):在当时的环境下,我对参战满腔热血,满怀豪情,认为
自己是正义的,直到我躺在母校改成的战地医院的病床上,才意识到这是不对的,这是侵略
性的战争。我从小在学校就接受了军事主义教育,在婴儿战的政策中,我是被洗脑的,现在
我很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会去宣传,不让我的国家去侵略别的国家。
师:这个记者问得非常好,首先符合自己的身份,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可能更关心的
是世界和平。回答的同学也不错,通过自己的惨痛亲身经历来印证侵略的战争是不对的。但
是在回答中的军事主义应该改为军国主义。
生 2:我是来苏联的记者,也想请问瓦尔特·穆勒先生现在对战争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呢?
瓦:就我个人看来,我认为战争是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般战争都是出于掠夺
土地、资源等对他人有伤害的行为。和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在,两
极格局的对立让很多人收到冷战的迫害,我觉得,还是应该大家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