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是我们的传家
金陵中学 苏志文
第一篇 劳动最光荣
一、 劳动创造世界
【本节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
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
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是啊!是
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人本身、幸福,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劳动的成
果。人类前行中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劳动解决。
榜样力量
1、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于是临终前他将妻儿叫到床前,
留下遗嘱:“我在屋后那片地里埋了一坛银子,这是我留给你们的遗产!老人去
世了,儿子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屋后,挖起银子来。他不停地挖呀挖呀,挖地
三尺,也没找到银子。儿子有些着急了,他想:父亲不会是骗我吧?灰心丧气地
回到家后,他将地里的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地里没银子,
我们就种些麦子吧。”儿子觉得种麦子十分新鲜,就照着母亲的话去做了。前几
天,儿子很积极地照看麦子,可是时间一长,他就没了兴趣,便懒了下来。母亲
又对他说:“等麦子收成时,地里的银子就会随之长出来了。母亲说的自然是假
的,可儿子却偏偏相信了。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忙碌着。秋天,麦子
可以收了,儿子收完麦子后,再次急切地挖地找银子,可是地里还是没有银子。
回家后他忍不住质问母亲。“地里根本就长不出银子,你们骗我!母亲从笑着从
房间里拿出一坛银子,说道:“你看!这是你挖地种麦子换来的银子。
儿子幡然醒悟:“我终于明白了,银子是不会平白无故从地里长出来的,它
是要用辛勤的劳动来换取的。
是啊!自然资源只不过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社会财富,
要劳动者进行艰苦的劳动。
遥想上古时期,大地一片荒芜,我们的祖先经常食不果腹,正是他们不懈地
辛勤劳作,才使大地有了良田、谷物,使生命得以延续,文明的火种得以保全。
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先人们的辛勤劳动,才创造出当前发达的物质文明。
可能有的同学要说:“你说的那都是老掉牙的时代了。当今社会机械化程度
如此之高、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已基本不需要人力劳动了。”你可知曾
想过,你现在居住的房子,仍需要砖瓦和建筑工人用双手一砖一瓦制造、垒砌而
成?你可曾想过,你穿的衣服,仍需要纺织和缝纫工人一天 12 个小时以上地站
在纺织机旁照看着、坐在缝纫机上一针一线地缝纫而成?你吃的每一顿饭中的
米,有的仍是农民弓着腰插秧、冒着烈日收获曝晒而来?你可知道,我们平时使
用的东西,还有多少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多少体力劳动
者?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答案是 7 亿。再说,即便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那机械
又从何而来?它不需要设计师、工程师、机械工等人的辛勤劳动?其实,生产机
械即劳力又劳心。所以说,一切财富都来之不易,它都耗费了人的体力脑力。
有的同学可能又要反驳了,有人不劳动也获得财富,甚至比劳动者获得更多
财富啊,这又如何解释?不得不承认,当下是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不劳而获”
甚至一夜暴富。但是他们真正创造了物质财富吗?他们只是获得了“货币”,并
没有创造任何物质财富。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他们并不是创造者,顶多只是个
投机取巧者,历史、人们是不仅不会感激他甚至会唾弃他。他自己也会生活得战
战兢兢,因为他们也明白 “不义之财如流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即使不战
战兢兢,也不会有什么幸福感、成就感。因为他自己知道对这个世界其实没有贡
献,他本质上只是个小偷,财富都是从他人那窃取的。所以孔子云:“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接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总而言之,物质财富只会从劳动中来,那些天上掉的馅饼要么有毒,要么生
硬无比难以下咽。那些不劳而获的财富就像那易涨易退的溪水,转瞬就不知所踪。
真正的可靠的财富还是要靠劳动创造。
2、劳动创造精神财富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大臣。那时的官员可并不没有什么特权,他们和百姓
一样也要劳动,只是分工不同。
黄帝派他专门管理牲口、粮食。仓颉这人很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
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事事心中有数。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
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
难了。
他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
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又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
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
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
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他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
贝壳已不管用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听到几个老人在为往哪条路
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那边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
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那有两只老虎。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
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
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
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
些符号的用法,全面推广。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
脑就有点发热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
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老人沉吟了一会,
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
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
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
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
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
“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
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
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
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他连忙跪下,痛哭
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
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
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
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还有相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
到鬼魂哭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造字是很神圣的事。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
经验与智慧等精神财富就能不断积累,传承给后代,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
劳动不仅创造了文字,还创造了艺术。鲁迅先生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
原来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要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初复杂的声
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杭
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说明是劳动中的需要直接促
成了文学的产生,它可以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可以交流劳动经验,亦可祈
祷征服自然力,歌颂劳动收获。这一点在《诗经》里屡见不鲜,这也体现了在《诗
经》时代,农业生产所占的重要地位。
其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有所说明)
当然既有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也有对劳动的间接反映。这在众多古代遗留下来的
文学艺术作品中处处可见。《诗经·噫嘻》中描写了“千耦其耘”“十干维耦”
的盛大劳动场面,而《诗经·七月》更是直接反映了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
《悯农》则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白居易的《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怨天寒”可说明是劳动中的苦楚激发了人的文学创作欲望。这可以说是
间接反映。当然劳动的乐趣,惬意也有此功能,再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它体现了随遇而安,顺应四时的怡然自
得。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是恬淡的劳动生活的真实反映。
再次,劳动还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莫大。如原是人劳动动作和被狩猎动物演化
为舞蹈,劳动时的呼号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声音所体现的出的节奏,
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的灵感。
正是古往今来的先贤不懈地辛勤劳动,创造出灿烂的精神文明,让我们后人
得以享受这些精神财富。让我们得以思索潜藏在文字中的思想和智慧,聆听动人
的音乐,欣赏赏心悦目的绘画,观看精彩绝伦的舞蹈和电影……使我们人类满足
生理需求之后,还有真、善、美这些更高的精神享受。正是劳动所创造出的灿烂
的精神财富,才是我们成为“宇宙之精灵、万物之灵长”
3、劳动创造
时下流行一个段子,:=++挣钱,猪=+睡,代入得,人=+挣钱,
移项得,人-挣钱=猪,所以,不挣钱的人等于猪。
这个段子乍看粗俗,但暗含一个深刻的问题:人何以为人?人和动物的本质
差别是什么?编段子者给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答案——挣钱。我们不妨追问一个
问题:钱从何而来?当然是劳动所得。所以这个段子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一句
至理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508 )
劳动是如何创造人本身的呢?首先因为劳动的需要,人把前肢完全解放出
来,改造成为完善的人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紧接着,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也是为了适应劳动的需要,人类的语言随之诞生并丰富起
来,与此同时,人的意识开始萌芽。
所以说是劳动,让人站立起来,从而区别于爬虫;是劳动,让人的四肢分化
为双手和双脚,从而区别于走兽;是劳动,让人的大脑和智力得以高速进化,
而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动物不劳
动,劳动不“动物”,要成人,就必须劳动。
对此,先贤孟子有进一步阐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
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其实很少,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子把它保
留了。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仁义行事,而不是带着功利的
心去推行仁义。在亚圣看来:人如果只讲吃喝玩乐,就与禽兽没什么差别了。
有在满足人们吃饱、穿暖后下,进一步施行仁义教育,使人人而行仁义,人人得
以成为人。也就是说人除了要参与体力劳动以生产出物质财富外,还要进行脑力
劳动以创造出精神财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人之为人的两个必要条件。
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人们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比如协作关系、分工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后来的婚姻关系等等。有了这样那
样关系的人,渐渐体会到了这种种关系的好处。于是,这些由于劳动发生的关系,
又因为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就构成了人类社会。
劳动是社会围绕转动的“太阳”,一切收获都来自于劳动。劳动与生命相依
相随,生命与劳动相携相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健全人,都是劳动者。
是劳动的对象不同,工具不同,方式不同,环境不同。劳动给生命注入活力,
命使劳动充满情趣。生命不止,劳动不息。能够劳动,意味着你的生命蓬勃朝气,
你已成人;不能劳动,意味着你还未成人,还未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为劳动是
人之为人的根本,是孩子与成人的分水岭,是成熟的标志。
4、劳动创造幸福
“你幸福吗?”一个时期以来,这一问语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其实,这一
问语并不完整,还应当加上两个问题:“幸福是什么?”“你用什么创造幸
福?”
对于这两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手段。有的人把锦
衣玉食当成一种幸福,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有的人把不劳
而获当成一种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劳动与奉献的
基础之上;有的人把幸福等同于权力+金钱,依仗手中权力牟取私钱和权,以至
陷入腐败泥淖不能自拔。这些人要么过得空虚无聊、如同行尸走肉;要么最终锒
铛入狱、悲剧收场;都难逃不幸的结局。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喜悦快乐
与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一个的需求具体又包括哪些呢?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
马斯洛研究表明,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是人
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的需求
等)、安全需求(要求生命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
来有保障等)社交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
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尊重需求
(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自我实现需求(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
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也暗合了幸福
的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
也就是说幸福有多种且有高低之分。生理的、安全的幸福是低级的、短暂的,
所以满足这个层次的人即便锦衣玉食也只是获得低微的短暂的幸福,一经拥有幸
福感满足感便会很快消失。要想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幸福,就要努力满足自我实
现的需求,即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如何才能获得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最
高的幸福?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可以说生动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主人公本是一位
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推销员,后来通过努力工作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
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让幸福叩响了自己的大门。正是他的辛勤劳动,化解了所
有困难,换来了人生的种种幸福。
是啊!正如意大利作家乔乃尼奥里所言:“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
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就像你今天所能看到的一切幸福的东西一样,
不源于劳动。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
业,也是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智慧和力量的艰辛事业。”为什么这些贤达们都不约
而同的坚定地认为劳动创造幸福呢?
因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无容置疑。”无论社会发
展到何种程度,劳动最光荣都是一个可以成立的命题,劳动不仅是创造硕果和获
得幸福的手段,而且是净化灵魂和升华精神的一种方式,劳动使人充实,给人快
乐。它能洗刷人们思想上的灰尘,它能除掉人们灵魂上的污垢,使人变得崇高,
使人变得伟大。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我们对社会的意义
也需要劳动来释放,劳动的光荣来自自我的独立。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
依附父母,可以依赖权贵,但是那体现的是他们的价值。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换
来的成功才能体现你的价值,给你最大的满足感、自豪感。正如思想家休谟所言:
“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
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劳动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
臻于完善的根源,真正的人生幸福,只能从忘我的劳动、创造和工作中获得,
已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
劳动格言
1、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弗朗斯瓦魁奈
2、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
4、劳动创造幸福。——马克思
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
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
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习近平
活动建议
劳动创造世界。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牢记“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人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做一个知荣明耻的青年。
一、 提高劳动意识,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二、自觉主动参加班级、学校各项劳动。
三、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做些家务。
四、积极参加有益的公益劳动,
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积极参加劳动,珍惜人类劳动成果!
二、劳动是义务更是权利
本节综述
“劳动最光荣”马克思如是说。为何?因为劳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劳动则
履行了国家、社会规定给你的责任。因为劳动更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劳动就为他
人为社会在做有益的事情,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所以无论为了实行权利还是为了履行义务,都应当参加劳动,都必须参
加劳动。
【榜样力量】
1、林伯渠坚持履行劳动义务
1942 年,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军边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给边区军民提
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为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可耻阴谋,党中央号召军民 “一
面打仗,一面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是林
伯渠同志。作为边区的一把手,“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
十件”《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此时,更是忙上加忙,夙兴夜寐。
清明节后的一天下午,林伯渠召集勤杂人员开会,要求每人种三窝南瓜。
作人员小边当时就不理解。他心想搞生产自救那是下面的事情,政府工作人员派
发指令就行了,这岂不是越俎代庖、大材小用;况且筹划部署工作就已经够累的
了,哪还有闲心和力气种什么南瓜。
第二天天刚还未全亮,小边到操场去跑步,忽然发现操场边上有个人。跑近
一看,竟是林伯渠主席。在凉飕飕的晨风里,这位领导不知用拐杖比划着什么。
为了不打搅他,小边正准备离开,可林主席叫住了他:“小边,过来。然后用拐
杖指着操场边上的一块空地说:“把它开了,满可以种瓜嘛。我们几个就在这儿
种吧。
天亮后,林主席又叫来了秘书、炊事员、勤务员,向大家说明自己的劳动计
划。接着,就放下拐杖,拿起铁锨兴奋地干起来了。小边赶紧跑过去接过林老手
中的铁锨,说:“林老,这活怎么是您干的呢?您的任务我们几个包了!林老笑
着问:“为什么?”勤务员小马脱口道:“你是主席呀!”听了这话,林老笑着摸
了摸小马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以为我是主席就可以搞特权吗?劳动是所有
人的义务啊!再说作为主席我更应义不容辞!”听了林主席的这番话,大家羞愧
地低下了头。是啊,主席这门忙尚且都参加劳动,作为手下是不是更应该尽一份
力?从此以后,几乎每个清晨和黄昏,他们都能看到林老在瓜地里劳动的身影。
有好多次,他们想赶在林老之前,给瓜除草、浇水、施肥 、松土,可是都落在
了林主席的后面。就这样忙了两季,终于迎来了秋收。大家兴奋地了清点着劳动
成果。一共收了四十多个瓜,六百多斤重哩!其中收获最多的还属林老,并且瓜
王也出自林老之手,最重的一个竟达二十五斤。
2、毛泽东争种地权
1942 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酷的经济封锁。这天,警卫班
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
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劳动模范。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
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呢。”毛主席来到了战士们中间,笑容满面地说道:
“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四周的山坡,信心十足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
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
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
经主席这么一说,战士们仿佛看到了满山遍地瓜果的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
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
以后正式开工。
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钁头、锄头下地了。经过主席住的窑
洞时,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工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
他。大家都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
没过多久,只见主席也扛着钁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
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主席,您没日没夜地考虑革命大事,已经非常劳
累了,这开荒种地的体力活您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
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说道。“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对这一“争”来的种地权十分珍惜,主席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
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主席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
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目标。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我也有
为集体劳动的权利啊!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干活种地未必比你们差哦。”此
后,主席硬是忙里偷闲,一钁头一钁头地把地挖平后,又筑了一个引水的小水坝。
然后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之后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地里施肥、锄草。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主席种的蔬菜自然是越长越旺。
功夫不负有心人。盛夏时节,主席地里的西红柿结得是又大又红,辣椒是又
长又大,黄瓜是个个顶花戴刺的,红红绿绿,一派生机,煞是喜人。每个走过的
战士们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榜样启示】
劳动的人有福
是啊!身为日理万机的首长们,竟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体力劳动;作为
退休的老人们尚且能老当益壮。所以说,爱劳动的人什么时候都能抽出时间参加
劳动,因为他骨子里明白:劳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没有人可以例外。
反观我们中的一些同学,一到大扫除,你推我、我推你,一副事不关己高高
挂起的样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劳动呢?我们是比他更忙?还是比他贡献更大?
还是比他更年迈?再说教室不卫生,自己也受影响,教室的卫生也有你一份责任
和义务啊!况且,擦块黑板、扫下地、抹几张桌子,也不算重活。只要稍微动动
手脚,很轻松就能完成。如果这等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而说要抓紧时间干什
么大事恐怕是自欺欺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愿劳动的人是不会有什么
成就的,甚至会成为家庭、社会的寄生虫。因为正如毛泽东所言:“世界上一切
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所以无论是为了集体还是为了自己个人,无论是
出于热爱还是责任,我们都没有理由不劳动。所以说:劳动是劳动者的座右铭,
懒惰是懒惰者的通行证。
曾经有一位刘老干部,在任时每天日理万机,忙得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是他天天盼着退休,计划着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就这样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退
休。退休那天,为了给他助兴,同事们特意给他组织了一个欢送活动。活动上,
他不无炫耀地说道:“同志们继续努力啊,我先解脱了啊!就这样,带着同事们
的羡慕和祝福,刘老开始了他闲适的退休生活。
可是,一年后同事们见到他后大为吃惊。本以为苦尽甘来的他会越活越年轻。
可是才退一年,他竟苍老了许多,精神也大不如以前,开朗的他变的郁郁寡欢。
他自己说闲着还不如忙着好呢,闲死人。好在不久他又在一所民办学校找到了工
作,忙忙碌碌的他又变得容光焕发起来、快乐起来。难怪他深有体会地说:闲是
催老药。人就好比一辆独轮车,不行走就要倒。
由此可见:闲是要有度的,太闲就不是享福而是折磨。最后他总结说能工作
是福气,劳动最快乐。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大画家齐白石。他 在晚年仍坚持绘画,每天都要完成规定
的幅数才休息。据说,有次身染小疾,他愣是在第二天把头一天欠的“债务”补
完才罢休。他一直活到 90 多岁,我想这和他一直忙碌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美国的一位儿科医生更厉害,她退休后在 91 岁时又开了诊所,每天仍忙碌
着。如今她已 100 岁了,仍然工作在她的岗位上。她说:“在忙碌的工作中,
感到其乐无穷。”
主持人兼制片人姜丰曾经在博客里写道:我们整个周六、周日都在采访、
摄。可是,工作着是愉快的,工作着也是美丽的。
是的,打扫大街的清洁工、指挥交通的交警、铺路的工人、收麦的农民、
书育人的老师、做实验的科学家……这些劳动者都是美丽的,快乐的,他们实现
了自身的价值,在劳动中他们体会到充实,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也给别人带来了
价值和幸福。
没有春种哪有秋收?没有耕耘那有收获?没有劳动哪有劳动成果?上帝是
公平的,权利和义务永远是对等的。旅行好了劳动的义务才能获得劳动带来的权
利。
劳动格言
1、世界上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毛泽东
2、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建议在学校开设适当的劳动课,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锻炼。——毛泽东
3、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
4、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活动建议】
劳动倡议书
1、在家做爱劳动的好子女。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衣服自己洗,帮
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洗碗、扫扫地。
2、在校做爱劳动的好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地参
加班级劳动如扫地、拖楼梯,擦窗、拣公共场地的垃圾等,把教室和公共区打扫
得干净。
3、积极参加校内外义务劳动,比如清扫街道、捡拾白色垃圾、整理拆迁场
地及建筑垃圾、清理违法小广告、擦拭栏杆等;或到养老院、孤儿院、聋哑人学
校等当义工。
三、忧劳可以兴国
本节综述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安逸享福了。因为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可
是远远不及啊。如果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么现在,可以说
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二步。以后的路程漫长,更艰苦的工作还等待着我们去做,
我们又怎能安逸呢?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一劳是不能永逸的。
【榜样力量】
1、商纣王忧劳兴国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提到纣王,很多同学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
上出了名的浪子,是遭世人唾弃、人人得而诛之的暴君。但是,伟人毛泽东在评
价商纣王时却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
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帝辛天生体力、智力过人。《史记殷本记》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
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因此深得父王帝乙的欢心。后来帝乙驾崩,帝辛继
位。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的辅佐下,辛勤治国,政治清
明,四海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侵扰。
帝辛八年,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丹枫簌簌,
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举行了告庙典礼,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
天,戈戟耀日,纣王坐在四匹马拉的战车上,带领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
南流的淇水,向江淮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带来的军队,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
大军便直奔河南商邱。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
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
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
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
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雄纠纠气昂昂地凯旋。
班师回朝后的帝辛继续励精图治。在他的辛勤治理下,国力日益强盛。于是
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
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郭沫若在一首诗里称赞道:“但缘东夷已克
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在君臣的忧劳下,整个殷王朝的显现出“中兴气象”
可这也暗暗滋长了他安逸享乐的念头。东征归来,帝辛觉得沫都显得狭小了,
便决定扩沫都。同时,生活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
子也换成发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
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不足壮观瞻,
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
於是使师涓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把搜求来的狗马厅物,充满宫室,杂
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馆,多置飞禽走兽,供己享乐。
来宫中无事,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凿池储酒,悬肉如林,以取笑乐。每到秋
高气爽,纣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
半月也上朝。整天不思进取,只图享乐,甚至从早到晚的喝酒取乐,以至把记日
的干支都忘了。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2、逸豫亡身的后唐庄宗
开平二年(公元 908 年)正月,大将李克病危,临死时,他交给儿子李存勖
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
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
全忠。
同月李克用逝世,李存勖承袭晋王位。办完丧事,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
庙里,誓死完成父亲三个遗愿。很快,他便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
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
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
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
266
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镕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
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
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
威等 3000 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
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
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
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
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
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
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
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接着,他又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
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
923 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
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综观这位李存勖这些年,百战百胜,可谓战功卓著,堪与李世民齐肩。无怪
乎被后世盛赞为“战神”
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
戏、演戏,即位后,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
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
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
(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
有责罚 ,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
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
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
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
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 1000 多人,搞得众叛
亲离,怨声四起。
公元 926 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
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
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
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
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
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
队按照他的命令在宫门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从马直(李
存勖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
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
抵抗的李存勖,一代枭雄颓然陨落。为何短短的三年就让如此强大的战神“身死
国灭为天下人笑”呢?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总结得好:《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自满就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
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啊!
3、朱元璋何以战胜陈友谅?
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陈友谅与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的兴衰,是这句名
言的最好例证。
至正十六年1356 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
从此,在长江的中下游,自西向东,形成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
并立的局势。朱元璋被夹在中间,“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如士诚”实力最
为弱小。但陈友谅与张士诚却因“逸豫”而亡朱元璋因“忧劳”而兴,结局大
不相同。
陈友谅是当时南方起义军中占地最广、实力最强的一支。至正十九年底,
将徐寿辉所建天完政权的都城从汉阳迁至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第二
年闰五月,又派人击杀徐寿辉,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汉。自此,他志骄意满,
认为击溃朱元璋、扫灭群雄、夺取天下易如反掌。在筹划攻打朱元璋的同时,
力追求奢侈腐化的生活。他在后庭聚集了数百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皆锦衣玉食,
用极奢侈”供自己玩赏。还造镂金床,建鹿圃,“尝至其所,自跨一角苍鹿,
瑟珠为缨络,挂于角上,镂金为花鞍,群鹿皆饰以锦绣,遨游江上”。为了满足
自己的奢侈欲望和支持战争费用,陈友谅根本不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仅
驱民为兵,而且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如江西瑞州上高,“元官兵粮贰万肆千
零,伪汉陈友谅加一石为二石”。随着陈友谅的腐化,他的汉政权“上下骄矜,
法令纵弛”。军队的纪律也逐渐败坏,部将邓克明兄弟“御众无律,所过荼毒”
人称“邓贼”饶鼎臣也是“所至毒害”有的将官力求珍宝,甚至公开带着士兵
“发冢行劫”。如此腐败的政权自然不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一些地主儒士也深
感失望,觉得他“势不可久”,纷纷倒向朱元璋一边。加上陈友谅恃众寡谋,指
挥失当,终为朱元璋所灭。
张士诚当时的兵力虽不及陈友谅,但却拥有最雄厚的财力。他在至正十五年
令其弟率兵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南下,于次年二月攻占江南重镇平江(今
江苏苏州)。张士诚遂自高邮迁居平江,改称周王。然后派兵四出,占领了富庶
的鱼米之乡浙西的大部分地区。从此,张士诚感到心满意足,便“遽自晏安,
于逸乐”。他大造宫殿王府,修建富丽堂皇的景云楼、齐云楼、香桐馆、芳蕙馆
作为金屋藏娇、寻欢作乐之所,日夜以歌舞自娱。部将竞相效尤,“诸公经国为
务,自谓化家为国,以底小康。大起第宅,饰园池,蓄声伎,购图画惟酒色耽
乐是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凡出兵遣将,当出者或卧不起,邀求官爵,
美田宅,即厚赐之,始起任事。至军则载妓女歌舞,日会游谈之士,酣晏博弈。
及丧师失地而归,士诚亦不问,或复用为将”。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尤其腐败,他
拥有妻妾数百人,个个珠金玉翠,衣饰极为华丽。后花园的彩莲舟,皆用沉香檀
木制造。一次宴会,要花费上千石米。连行军打仗,“常妇人乐器自随,日以
樗蒲、蹴鞠、酣宴为事”由于生活上的骄奢淫逸,张士诚集团逐渐丧失进取心,
政治上也极腐败。张士诚外表“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形势不利时投降元朝,
形势有利时则割据自王,反正只要保住已有的地盘,永世享乐就行,并没有更高
的要求。他怠于政事,委政于他的弟弟,自己整天深居高拱,和一帮文人学士、
官僚政客舞文弄墨,吟风颂月,国政于是日非。文武官员和地主富豪除竞相兼并
土地,还向百姓征发沉重的赋役。据载,“张氏以来,比之前元,多增粮额,民
以穷困,输官不敷”,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的诗人
杨维桢曾写信给张士诚,批评他“动民力以摇邦本,用吏术以括田租”“狃于小
安而无长虑”,说如不改弦易辙,“不有内变,必有外祸”。但张士诚仍然我行我
素,拒不采纳。结果,继陈友谅后,也为朱元璋所灭。
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不同,他胸怀推翻元朝、夺取天下的远大目标。
渡长江、攻占应天,在朱元璋看来,不过是实现夺取天下计划的第一步,仍须兢
兢业业,克勤克慎,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当元朝的降臣张昶,指使手下
人给朱元璋上书,劝他“及时行乐”时,他立即警觉起来,认为此人是想扮演赵
高的角色,下令将其处死。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从小养成的俭朴习惯。“旧衣
皆浣濯更进”,参军宋思颜见了,连声称赞:“真可以示法子孙也!”方国珍进献
金玉装饰的马鞍辔,他退了回去,说:“吾方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才能,所用
者谷粟布帛,其他宝玩非所好也!江西行省送来缴获的一张陈友谅用的镂金床,
他下令砸毁,说:“此与七宝溺器何异!营建应天大内新宫,主持营建的官员送
来规划设计图,他见有雕琢奇丽之处即去之,叮嘱中书省臣说:“宫室但取其完
固而已,何必过为雕斫?”工程完工后,他命博士熊鼎“编类古人行事可为借鉴
者,书于壁间”,又命侍臣书《大学衍义》于两庑壁间,说前代宫室多施壁画,
我让写上可供借鉴的古人行事和《大学衍义》,以备朝夕观览,不是比画上壁画
更有意义吗?当天,有人说瑞州(今江西高安)出产一种有花纹的石材,经雕琢
后可以用在宫中铺地,他严加训斥,说:“敦崇俭朴,犹恐习奢,好尚华靡,岂
不过侈!尔不能以节俭之事导予,乃导予以侈丽,夫岂予心哉?”朱元璋不仅自
己力行俭朴,而且要求各个衙门的官吏和所有的将官,都要勤俭节约,尽量减少
不必要的开支,说:“大抵设官为民,非以病民。若使有司增饰馆舍,迎送奔走,
所至纷扰,无益于民而反害之,非付任之意。”朱元璋没有追求生活的享受,而
是根据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集中精力狠抓江南根据地的建
设。在政治上废除元朝苛政,减轻刑罚;在经济上,垦荒屯田,宽减赋役;在军
事上,整顿纪律,严格训练。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应天为中心的江南根据地得到
了发展和巩固,兵力和财力迅速壮大,终于扭转了“地狭粮少”的局面,逐一击
灭陈友谅与张士诚,进而南征北战,实现其夺取天下的目标。
【榜样启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商纣王、后唐庄宗、明太祖和陈友谅的故事无不告诫我们:“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即“艰苦辛劳”的意思;“逸豫”即“享求安逸”的意思。“忧劳”
“逸豫”是根本对立的,因而它们所得出的结果也是全然不同的;前者可以“兴
国”后者可以“亡身”这两句话无非是想告诫人们:要想振兴国家,作出一番
事业来,不付出艰辛的代价是不行的;若一味地贪图安逸,必然会使自己身败名
裂。
历史上还有一个事例充分说明这一点。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虽然开始
在对越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越王勾践成了亡国之君,阶下之囚,但阖闾从
此洋洋自得,不纳忠言,沉弱在花天酒地之中,成了骄奢之君,后来终于被勤政
爱民卧薪尝胆二十年的越王勾践所灭。为什么呢?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
实不难理解,正是因为越王勾践他能与民同甘苦,共享乐,是一个较开明的统治
者。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盛况,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都是像越王那样的统治者开拓的;而诸如“安史之乱”等,则是由骄奢,纵欲,
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昏君,像吴王这样的败类一手造成的。可见,为政之道在于“忧
劳”。忧劳可以富国强兵,使人民安居乐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句至理名
言,至今仍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健全各项制度提高经济效
益,早日实现我国的“四化”伟业。我国正在进行着的大规模的建设事业,是举
世无双的,是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全国人民都来为共同的
事业“忧劳”,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努力。随着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一些
落后的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进来,而且速度还甚快。也许
正是因为这个,促使有些人受了腐朽思想的侵蚀,产生了只图享受,不愿奋斗的
错误思想,这是十分危险的。要知道:一劳是不能永逸的。
如果一味贪图享乐,那我们的事业则会半途而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
创的辉煌业绩就将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不可以,不可以的,因为我们于
心不忍,不是吗?我们必须继承的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与此同时
我们还必须抵制一切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回顾过去,倍感自豪,展望未来,再创辉煌。我们坚信,历史的光荣传统必
将薪火相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将引领我们创造出更美好的明
天。
我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应是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座右铭。
忧劳格言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
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主席
【活动建议】
忧劳倡议书
1949 3 月,在即将迎来全国解放之际,毛泽东看到了党内部分同志有骄
傲自满、安逸享乐的思想萌芽后,果断地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在当下我国社会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很多同学、干部
也有享乐主义堕落倾向,所以这“两个务必”更加凸显其思想价值。同学们无论
是在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中务必要做到“两个务必”,发扬优良传统,弘扬中华
美德,永葆青春活力!若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时刻保存“忧患”意识。
四、劳动要提高效率
本节综述
《劳动法》序言明确提出:“有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劳动,是国家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可见提高劳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增加利益;
可以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人们业余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可以克服机构臃肿,
浮于事,浪费时间的现象;可以提升竞争力。个人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才能增强
自己的竞争力;企业提高劳动效率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国家提高整体劳动效率才
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榜样力量】
1、最有价值的一堂课
1904 年,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成立。由于刚成立,公司效益并不是很好,
于是总裁查理斯·舒瓦普便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提高企业效益的方法。
知道查理斯·舒瓦普的来意后,艾维·利问都没问他们公司的情况,就说自
己可以在 10 分钟内让他公司的业绩提高 50%。看着查理斯·舒瓦普一副怀疑的
样子。艾维·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
几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 5 分钟写完。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
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舒瓦普又花了 5 分钟。艾维·利
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上车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
最重要的事情。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
第三项,直到你做完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二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
的事情。”艾维·利最后说:“您刚才看见了,只用 10 分钟时间。如果你相信这
种方法有价值的话,让你公司的职员也这样做。这个试验你做多久都可以,然后
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一个多月以后艾维·利收到了舒瓦
普寄来的一张 2.5 万美元的支票和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
堂课!
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
厂!
27+1>8
有一次,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准备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一向守时的赵小兰
提前赶到了电视台。可是,就在采访前的十几分钟,突然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一般情况下,这时候被采访的嘉宾会和主持人提前接触一下,双方会进行
简单的交流,从而既消除了各自的紧张情绪,又能增进了解。可就在赵小兰和主
持人要见面的时候,赵小兰忽然停在了屋子的外面,请助手告诉主持人稍等一下。
赵小兰的举动让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就在大家胡乱猜想
的时候,赵小兰带着春风一样和煦温暖的笑容走了进来,非常优雅得体地和工作
人员们打了招呼,然后微笑着和主持人一起坐了下来,双方开始了正式的接触。
刚一坐下来,赵小兰便开口道歉:“抱歉,让您久等了!”主持人没想到赵
小兰这样的大人物竟然会如此谦虚诚恳,连忙说不介意。
“刚才我的状态不太好,情绪状态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我站在门外平
静了一会儿,调节好了之后才进来,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一些时间,真是非常不好
意思。”赵小兰微笑着解释着,接着继续说道,“每个人的状态都有高有低有好
有坏,就像是起伏不定的波浪一样。当我状态不佳的时候,我会尽快躲在不太显
眼的地方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我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已经调节好之后,才会以
自己最美的姿态来参与公众生活。”
主持人对赵小兰的话非常好奇,这时候离正式采访还有一段时间,于是主持
人就和赵小兰继续聊起了这个话题。主持人很好奇地问赵小兰这样的自我调节真
的有很明显的效果吗?赵小兰微笑着回答道:“在谈话中,并不是滔滔不绝地说
个不停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最好的结果,就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
和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这样虽然语言不多,却能让交谈的人都非常愉悦,
自然也就能实现预期的目的;而在具体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如此,并不是忙
忙碌碌累得团团乱转的人就能做得最好,而要学会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
情,这样才能用最少的精力做好最多的事情。简而言之一句话,效率比傻干更重
要!”
主持人点了点头,继续看着赵小兰,等待着她的下文。“比如刚才的事情,
如果我没有调整到最好的状态,而是以一种低迷的状态来和您交谈,那么很可能
采访的质量就不会高,那既是对您的不尊重,也是我的损失。所以,我用极短的
时间调节了一下自己的身心,就能换来一次成功的采访和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样不正是更好的结果吗?要知道有时候 7+1 可以大于 8。”
赵小兰说完之后,主持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时候,正式采访的时间马上
就要到了,两个人都做了一个深深地呼吸,调节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微笑着
进入到了正式的采访时间。
在那一天的采访中,两个人谈了很多问题,每一个问题的问答都非常精彩,
节目做得非常成功。
采访之后,这位主持人对赵小兰的智慧赞不绝口,不无感慨地说道:“这样
一个懂得高效率处世的人,获得怎样的成就都不足为奇!”
自从被美国总统力邀进入白宫担任劳工部部长一职之后,赵小兰这个美国历
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就用自己的智慧干练连创佳绩,很快就成为了全世界
瞩目的政治人物。尤其是她这种强调高效率胜于傻干的务实的处世方法,帮助她
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人天天奔波却一生潦倒,有人看似优哉安逸却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
一种人很努力却也很悲哀,因为他们不懂得效率比傻干更重要的道理。我们不仅
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更要懂得怎样去努力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尝
到成功的滋味!
3、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
学校老师出了十道数字题目要同学回去练习,下星期一交。小华和小强两人
同班而且是邻居,星期日的时候,小华在窗口看见小强正要出门,他很好奇地问:
“小强你数学算完了吗?”
“还没!”小强答得很肯定。
“还没?那你怎么不做完再出去?”
“我出去打球运动运动,回来再算小华你要不要一起去玩?”
小华摇头。于是,小强就走了。
小华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思索,也不知道坐了多久,身体都僵硬,两腿也麻痹
了,然而他只做完两题,中午吃饭时间就到了。
下午一吃完饭没多久,小华又忙着做功课去,连他往常爱看的电视都不顾。
愈想脑筋愈呆滞,怎么样也解不出习题,他便想找小强一起研究。
去到他家,他母亲说他刚睡午觉。小华却颇惊异地在他书桌上看见,他已做
出五道习题。
一小时后小华再去找小强,小强也醒了,他正在算习题,速度又快又准确,
小华心生羡慕,便向小强求教。
“我只是让自己心情放松,把数学想得很有趣,真的想不出解题方法就去
活动一下筋骨,呼吸新鲜空气,让脑袋比较清醒而已,才不是什么天才啦!
强回答道:“具体说来给你六条建议。
一、适当奖励自己。一旦确立目标向前之后,在每一阶段成功就犒赏自己,
去吃顿大餐、买件新衣等等;若不幸未达成,也不气馁、不自虐,照样安慰鼓励
自己,也许去游一场泳,宣泄一下压抑郁闷的心情,或者听听音乐,睡个觉,
底地放松自己,养精蓄锐再冲刺。
二、不要浪费时间。业务员尤其能感受到分秒必争的压力。“时间就是金钱”
的金科玉律,万万忘不得。一件事倘若一次能做完,就不要拖拖拉拉,或者找人
帮忙,人多手杂有时反而帮倒忙。试着专心亦能减低失败的机率,也减少时间的
浪费。
三、适当休闲。“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能真正
从中领略妙义,而体验人生的美好者少之又少。一时想不出对策解决的问题,
且暂搁一旁,出去吹吹风、透透气,不要让思路窒息了。生活规律正常,工作上
力求表现,也别忘记休闲娱乐的必要性,否则把自己折磨得像一个绷紧的弹簧,
迟早会松弛、报废。休息时不去想工作,玩得尽兴;一旦投入工作,则必无旁鹜。
四、偶尔制造一些压力。人都有惰性,就算一个强人型的领导者,偶尔也会
偷懒一下,把不该秘书、部属做的事也命令,这招“瞒天过海”是不会有人察觉
到的。即将松懈时,人该像鞭策牛耕田一般,鞭策自己向前。明明是早上就要交
作业,如果晚上能给自己点压力,现在才晚上十点却告诉自己,已经早上六点了。
面对压力,精神集中,往往能激发出无限潜力。
五、勤做作作息记录。严格说来,计划表的功能是比较粗略大概的蓝图,
录表就像详尽的解剖透视图。记录就是当日工作、学习的日记。仔细核对自己今
天做了多少事?明白哪些是必要完成?哪些可以缓?
六、把工作趣味化。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那么就尽量让这个学习趣味化。
【榜样启示】
劳动要提高效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忙》一文中列举了几个国家人均年工作时间。中国人年
均工作时间为 2200 小时,日本人为 1758 小时,美国人为 1610 小时,英国人为
1489 小时,荷兰人为 1389 小时。同学们第一反应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真是勤劳啊!
但是,再对比下各国人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财富,你就不会自豪了。挪威人每小时
创造的财富为 37.99 美元,美国为 35.63 美元,法国为 35.08 美元 ,而中国则
仅为 5.75 美元。
作为中国人,我们是不是该认真反思下:为什么我们的效率竟会是如此之
低?有人也许会说这是设备问题,我们的设备不如人家。的确设备的差距,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效率,但是差距这么大,绝对不只是简单的设备不如别人。恐怕
更大的原因是我们国人的劳动效率太低。所以,要想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
我们每个国民亟需提高劳动效率。正如《劳动法》序言中所言:“有效率高质量
和高效率的劳动,是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提高劳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增加利益。既有
利于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活力;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实现
多劳多得,增加收入。第二,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就有可能缩短工作时间,从而
有更多的时间让员工自行支配,去从事学习、娱乐、旅游、社交和休息,从而提
高生命质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生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无法延长生命
的长度,所以只能努力提高生命的密度和质量。而提高生命质量的唯一方法就是
提高效率。只有提高学习、劳动效率,才能保证业余时间;有时间才能进行丰富
的活动,人才活得更像一个人,而不只是劳动机器。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得好:“如
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
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荒废生命。“节约时间,
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鲁迅)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可以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时间的现象。
而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大大节省社会成本,提高社会发展速度。大思想家斯
宾塞说得好:“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
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第四,提高工作效率之后,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个人提高
学习、工作效率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企业提高劳动效率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国家提高整体劳动效率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效率格言
1、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
人和低效率的人。—— 萧伯纳
2、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提高学习效率,
才会成功。——叶圣陶
3、忙碌和紧张,能带来高昂的工作情绪;只有全神贯注时,工作才能产生
高效率。 ——松下幸之助
4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活动建议】
中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中学生,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
一、确定学习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先确立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习焦点、重点清晰明了。
二、根据目标建立学习任务表,随时记下要做的事,做到所有事情一目了然。
三、学会统筹、规划各项任务(参看华罗庚的《统筹与规划》将任务表中
的事情分出个轻重缓急,然后按重要和紧急程度从高到低解决。最先完成紧急而
重要的事,然后完成不紧急但重要的事,再完成不紧要的事。当然,统筹安排各
项任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见缝插针地做些次要的事情。注意次要任
务与紧要任务要合理搭配,注意文科、理科交替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左右半脑
可以依次休息。
四、完成任务时要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然后尽量按时完成。许多
同学由于白天完成不了任务,养成了熬夜的习惯。要知道熬夜会降低第二天的学
习效率,导致第二天的任务又完成不了,结果第二天晚上又挑灯夜战……从而陷
入恶性循环的悲剧,这不仅会大大地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危害你的健康。因此,
同学们一定要严格执行这项步骤,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执行这个步骤还要
注意:一、日程安排表不要安排得太满,要留下必要的缓冲时间。二、相似的工
作在一起,尽量减少角色的变化,这样可以减少角色转换的时间成本,从而提高
效率。
五、重大的任务要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工作,然后分期完成。 这个方法不仅
能降低重大问题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还能有效地利用琐碎时间,从而养成随时
利用琐碎时间做一些琐碎的小事的好方法、好习惯。
六、劳逸结合,保持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拦路虎,这时要学会
调整状态,用成功后的喜悦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用积极的意识去激发热情。
如果依然无效,不妨劳逸结合,干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稍微放松下,这样能更
快的“满血复活”,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要知道 7 1 有时会大于 8
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一、“一个好汉三个帮”学会团队合作。有些学习任务不妨和其他同学合作
完成,这样效率会成倍的提高。
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会利用先进的学习工具(网络、手机、
摄影机等)充当办事工具。
五、创造性劳动更可贵
本节综述
劳动和创造紧密联系,这 是时代特点的反映,也是发展中国,实现中国梦之
必需。我国已经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所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改革
创新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主题。它是激发灵感、创造财富和建设民主、文明、
富强、团结、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我们将遇到更多的新
鲜事物,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榜样力量】
1、苏东坡治理西湖
一提到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大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其实,
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很有造诣,他在政治、工程建设方面也很有建树。
其中他在杭州主持治理西湖就是一个明证。
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任职的时间是公元 1069 年,那一年苏东坡三十六岁,
任的官职是通判,这是地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苏东坡到任以后,致力于西
湖水利和杭州城市发展的调查研究,西湖的疏浚取决于六井的畅通,苏东坡决定
首先对杭州的六井进行大规模的通畅修复。
公元 1070 年,修复六井工程刚刚开工,苏东坡就被调离杭州。这一走,连
苏东坡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六年后的公元 1086 年,五十四岁的他又第二次来到
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来,当时的西湖情况十
分糟糕,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边缘。杭州的农业、手工业、
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了威胁。西湖一旦湮废,不但沿
湖的千顷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鱼虾菱藕等水生物也将完全丧
失。当时,杭州是全国酿酒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废,酿酒业必定无以
为继,朝廷也将失去巨额酒业税源。另外,杭州当时有茆山和盐桥两条运河,
们纵贯南北,都和江南运河相沟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脉。在湖水充沛的时期,
它们以西湖为水源,不仅河道通畅无淤,而且河水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所取用。
随着湖水的枯竭,运河就不得不依靠钱塘江水,结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卤,
且大量泥沙会随着咸潮淤入运河,使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必须疏浚,其耗费十分
巨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西湖的湮废,杭州城居民将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
姓生存都成问题。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威胁,具有城市建设发展远见的苏东坡作出
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措工程经费,
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
在这次对西湖的大规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苏东坡下令撤废
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
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
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
杨柳和各种花草。于是,六桥烟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无限妩媚。西湖疏浚以
后,全湖又充满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运河与西湖沟通之处建筑闸堰,使纵贯城
市中心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与江潮隔绝,而使城市东郊的茆山运河专受江潮,
两河互不干扰,做到了潮不入市。与此同时,苏东坡还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
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为北宋规模空前的城邦,跃居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
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描写杭州的富庶是“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苏东坡在杭州
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
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
2创意搬家
相传,大英图书老馆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新的图书馆,新馆建
成后,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这本来是一个搬家公司的事,没什么好策划的,
把书装上车、拉走、摆放到新馆即可。问题是预算需要 350 万英镑,但图书馆里
却没有那么多钱。眼看雨季就要到了,不马上搬家,这损失就大了,怎么办呢?
正当馆长苦恼的时候,一个馆员问馆长苦恼什么?馆长把这个情况给馆员介
绍了一下。几天之后,馆员找到馆长,告诉馆长他有一个解决方案,不过仍然需
150 万英镑。馆长十分高兴,因为图书馆有能力支付这些费用。
“快说出来!”馆长很着急。
馆员说:“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馆长更着急了。
“如果把 150 万都花尽了,那权当我给图书馆作贡献了;如果有剩余,图书
馆把剩余的钱给我。
“那有什么问题?350 万我都认可了,150 万以内剩余的钱给你,我马上就
能做主!”馆长坚定地说。
“那咱们签个合同?”馆员意识到发财的机会到了。
合同签订了,不久就实施了馆员的搬家方案。 150 万?连零头都没有用完,
就把图书馆给搬完了。
原来,图书馆在报纸上发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
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借出,还到新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
逆向思维。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进行习惯于自始自终地用一种思想去观察和解
决问题。结果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桎梏”,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从而阻
碍了我们提高劳动效率。其实,有时成功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需要我们反过来想
一想。
36+2>4+4
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是一座跨度 2737 米的单孔
悬索桥,自 1933 1 5 日开始施工,到 1937 4 月,历时 4 年,用了 10
多吨钢材,耗资 3550 万美元建成。它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也是华
人最熟悉的美国景点之一。
大桥建成通车后,大大节省了两地往来的时间,但是新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出
行车辆很多,金门大桥总会堵车。原先金门大桥的车道设计为“4+4”模式,即往
返车道都是 4 ,这是非常传统的设计。当地政府为堵车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感
到头疼,如果筹资建第二座金门大桥,那必定得耗资上亿美元。
于是当地政府决定以 1000 万美元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结果一个年轻人起
不费一分钱成本就获得 1000 万的奖金。原来他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他
的解决方案是将原来的“4+4”车道改成“6+2”车道:上午左边车道设为 6 ,
右边车道设为 2 ;下午则相反,右边 6 道左边 2 道。他的方案试行之后立即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困扰多时的堵车问题迎刃而解。传统的4+4车道忽略了高峰期
车辆出行的方向:上午市民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
拥挤。6+2车道恰到好处地利用车辆出行的时间差,合理地利用另一半车辆
少的车道,这样,同样是 8 条车道, 堵车问题却迎刃而解,而且还收到了事半功倍
的良好效果。6+2”明显取得了大于“4+4”的效果。
毫无疑问,在量的计算上,6+2”和“4+4”是绝对可以打等号的,但是在
总和值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一下组合方式,6+2所发挥的作用就
要远远大于4+4而且还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这一事实证明,同一事物在本
身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其选择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收到不同的
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变化的目光,要举一反
三,多变换角度思考,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榜样启示】
创造性的劳动更可贵
2011 年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部分)
国家
科技创新对
GDP 的贡献率
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
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速度
中国
40%
1.7%
5%
创新型国家
70%
2%韩国高
3.1%
12%
由上表可知,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不小距离。是什么在影响了我国的科技
文化创新呢?
香港《明报》1991 11 26 日曾发表文章称这一为“创意的绊脚石”
列举其种种表现:1、太过强调用逻辑去分析问题,只用垂直思考方法及着重语
言思考。2一开始便替问题下一个定义,往往因此而令思路太狭窄。3、喜欢用
一些所谓“正统”的看法去看问题,遵循既有的规则去办事,并为以往的经验所
限。4、认为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只喜欢向一个方向找答案,不
能想出多个解决方案。5过早下结论。6拒改变,不愿承认改变是生活的一
部分。7、经常批评新尝试或建议。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创造性劳动是指不可复制的人类劳动价值,具有“原创性”,如人类历史上
的各种发明、创造。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在千百次的投掷石块狩猎实践中,感觉到
锋利的石头比圆滑的石头有更大的杀伤力,有更高的劳动效率,还省力,于是经过
创造性的思维,便发生了创造性的劳动加工,出现了最原始的工具,从而开始了人
类脱离动物的漫长进程。
创造性劳动是企业发展、国家富强的加速器。
创造性劳动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当前,我国仍被称为“世界工厂”,有相
当多企业的产品仍然处于产业链末端,产品低端比例仍然较大。目前,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各界的共识。特别是当前,一些
地方一些领域,依靠劳动密集型仍然比较突出,劳动者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性仍
然不平衡等比较突出,这就需要高素质、多层次、全领域的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
的不断培育。因此,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在产业转型中的比例较
为迫切。无论是工人、农民、科学家,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并且能够成为这场推
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主动将自身融入到知识型劳动的历史大潮中去,
点滴成川、百川聚海,真正实现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创造性劳动是国家富强的加速器。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绩面前,我们必须
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取得经济重大发展的同
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的代价。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
的经济已经融入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只有
不断创新,才能在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006 年,党和政府就提出了“坚
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近几年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
十八大报告中,58 处提到了创新,凸现出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价值。
当代中国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劳动中力争科技创新、管理创
新,而且也需要在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在校学生以创新精神为国家作贡献。
创造格言
1、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希
望在青少年。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
习近平
2、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3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强。---杨振宁
4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
马克·吐温
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
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活动建议】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呢?
创造力就像我们锻炼手臂的肌肉力量一样,要想使手臂变得强壮,就要让它
去做大量辛苦的劳动或进行强化训练,否则,它将变得虚弱。具体思考什么?怎
么思考?
首先,创造性思维训练要两种思考方法并重。如果我们把思考比喻为一部行
进的大车的话,那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
法就像是两个轮子。为了使思考这部车子前进,两个轮子就必须协调转动起来。
一方面,非逻辑思考方法运用在有待创新的课题上,提出新思路、新设想,其作
用在于摸索、试探,打开常规套路,冲破传统桎梏;而逻辑思考方法对提出的新
设想进行整理加工和筛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作用在于检验和论证。
总而言之就是要“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其次,要转变人才观念,调整学习目标。在当前高考制度下,许多学校把分
数的高低作为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以致形成了一种习惯观点,得了好分数,
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就毫无出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许是一些“考
试高手”,但创造力、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未必就强。因此,有志于创新的
同学不仅要学会考试,更要学会探索,探索一些不考但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
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到答案。最终获得发现的喜
悦,体会创造的快乐。也就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待的:“要我创新”为 “我
要创新”
一个成功事例就是南京市金陵中学。这所学校的学生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
世界级科技创新大奖。近 2 年,仅“机器人社团”就获得国际级竞赛金牌 2 个,
银牌 2 个;全国比赛冠军 3 个,亚军 1 个;省级比赛冠军 4 个,亚军 2 个。学校
被评为“江苏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很多学生在总结获奖经验时不约
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他们的很多创意和创作是参加学校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选修课”而来。(金陵中学先后开设了 60 余门学术类选修课程,30 余门
活动类选修课程,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要选修两门学术类课程和两门活动类课程)
是啊,正是平时思考了这些高考不考的问题,才可能发现新问题,从而提出创造
性的解决办法。
2009 9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对当代青少年提出
了殷切希望:“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
才,希望在青少年。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
作为人才之乡的江苏学子更应有担当科技创新重任的主人翁勇气和精神。
第二篇 节俭从我做起
一、节俭的当代意义
本节综述
著名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通过研究各国兴衰的历史发现一条普遍的规
:“各种文明的兴衰史上都出现过这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在崩溃之前,社会
总要经历一个标志着衰落的特定阶段……这些递变的顺序是从朴素到奢侈”。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积累了不少物质财富。于是“奢侈有利,
节俭有弊”的观念滋生。笔者认为:我国现代化的成绩并未使节俭之德失去其存
在的理由。俭以养德俭以防腐,以富国,俭以兴邦,节俭对于当代中国仍具有
重大意义。
【榜样力量】
1、地主的儿子与包子
从前有个地主的儿子,喜欢吃包子。但他从来只吃包子的馅,把包子皮顺手
仍出窗外。隔壁住着的穷苦老太太见地主儿子如此浪费,感到十分心疼,就把包
子皮捡起收藏起来。几年过后,老地主死了,地主的儿子没什么本事,坐吃山空,
很快就把家当败光了,最好沦为乞丐。一天来到穷苦老太太的家门口,老太太给
他端出一盘白乎乎的东西,他吃过后连说好吃,忙问是什么东西。老太太笑眯眯
地说:“这就是你当年扔掉的包子皮晒干了做的啊。地主儿子听了以后,惭愧不
已。故事中地主的儿子因为不节俭而自食其果,因奢侈浪费遭到惩罚。节俭不一
定能创造财富,但是不节俭绝对不会创造财富。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节俭吧。
2、勤与俭的故事
很早以前,女山湖岸边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乡民们就称他为张老汉。张老
汉的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便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又当爹又当娘,靠种几亩
薄田维持日常生活。
张老汉一贯能吃苦耐劳,很会种田,再加上爷仨平时省吃俭用,日子过得还
算不错。
一晃多年过去了,两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并已成家立业。一天,已经七十
三岁的张老汉卧病在床,自觉七十三是一关,恐怕挺不过去了。意识张老汉就把
两个儿子张老大、张老二和过门不久的两房儿媳妇叫到床前,指着挂在中堂之上
的“勤俭”两字匾额,对他们说:“我已老了,身体不行了。我一辈子给你们留
下的唯一财产就是勤俭。以后你们兄弟只有勤俭持家,才能过上好日子呀!”说
完就咽气了。
张老汉死后,张老大和张老二平分了家产。就连家中堂上方匾额里的“勤俭”
二字,也一分为二。老大分了个“勤”字,老二分了个“俭”字。
两兄弟独立门户后,张大指着“勤”字对媳妇说:“爹在世说了,‘勤能生
财,有财就有饭吃,咱俩可要听爹的话,吃苦耐劳啊!妻子说:“好吧,我们一
起干吧。”从此,夫妻俩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劳作,一刻也不闲着。功夫不负有
心人,当年秋天,果然大丰收,夫妻俩看着堆满房间的稻子、玉米、花生、高梁,
整天乐得合不扰嘴。家里有了粮食,夫妻俩就开始合计起来,决定添置家具、购
买衣服等物。于是他们把粮食拉到集上兑换成钱,整天吃鱼餐肉,着手盖新房、
打家具、添新衣。钱花完了就去卖粮食,结果才过去几个月,家里连一斤粮食、
一块铜板也没有了,只好向左邻右舍家去借债维持生活。
再说张老二分得一个“俭”字,回家后就供在家堂上,时时告诫老婆,一定
要“俭”,俭能节省,节省能发家。妻子说:“放心吧,一定听你的”从此,小
两口过日子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每天只吃两顿稀的,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
什么事都能省则省,田里下种时,也一省再省,禾苗长出来时,东一棵西一棵,
稀稀拉拉,为了节省,一点肥料也不上。农活也能节省就节省,因为少出劳力就
可以少吃饭,小夫妻俩谁都不愿意下田干活,谁也不摸锄耙,田里杂草丛生,
住了庄稼,结果秋收一无所获。没过多久,分家时分得的一些钱粮,尽管夫妻俩
虽一省再省,还是吃得一干二净。分得的家具也卖掉换粮食吃了,连烧锅草都没
有了,只剩下三间草房和两个光杆人了。没有办法,也只好靠借债度日。
张老大和张老二都陷入万分苦恼之中,爹爹临终前再三叮嘱我们,要勤俭持
家,我们按照爹爹说的做了,怎么越过越穷呢?
一天,张老大抱着个“勤”字,到庄子上最勤劳、最会过日子的余老汉家请
教:“余大爷,我们夫妻俩一年忙到头,从来没闲着,还是吃没有吃的,穿没有
穿的。您说这是啥原因呢?”
余老汉听后,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又递给张老大一个竹篮,余老汉把一瓢
水全部倒进竹篮里,水很快漏完了,张老大拎着空篮子。余老汉看了张老大一眼
说:“只勤不俭,好比是竹篮盛水,再多的水一滴不留。这和不会过日子有什么
两样呢?”张老大听后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余老汉家年年有余呢,过日子,不光
要勤劳,还要节俭呀。
正在这时,张老二也抱着“俭”字来向余老汉求教。张老二向余老汉说:“余
大爷,俺俩口平日里精打细算,一个钱当十个钱来使,可是到头来还饱一顿饥一
顿,有时一天连一顿稀饭也吃不上,为啥会这样呢?”
余老汉听后又从屋里端来一盆清水,用力往地上泼去,一盆水没了,只湿了
一点点地皮。余老汉笑笑说:“女山湖水永不干枯,是因为它上游有充足水源。
你只俭不勤,好比只种不收,源头枯竭了,哪还能有饭吃吗?”张老二听了连连
点头,原来光节俭不行,勤劳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于是,余老汉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张家俩兄弟: “勤俭二字必须合在一起,
又勤又俭,既勤也俭,才能丰衣足食。你们兄弟俩,一个只‘勤’‘俭’,
个光‘俭’不‘勤’,怎么会过上好日子呢?”
张老大张二各自回家,分别和自己的妻子谈了余老汉所讲的道理。两家又重
新做了匾框,张老大补上一个“俭”字,张老二补上一个“勤”字,悬挂在中堂
上方。从此,张老大和张老二两对夫妇互相学习,比着干,勤苦劳作,生活上注
意节俭,细水长流,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家两兄弟日子过好以后,还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别人说:“要向余大爷学习,
勤俭持家。但必须真正理解勤俭的含义才能持家。
3、晋文公饱不忘饥
“饱不忘饥”,讲述的是晋文公的故事。说起这个故事,得先从他父亲晋献
公说起。
晋献公跟夫人生育了一男一女,男的就是太子申生,女的就是嫁给秦穆公的
那个大闺女。夫人去世以后,晋献公娶了两个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重耳,
一个叫夷吾。后来晋献公又娶了两个妃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奚齐,一个叫
卓子。
晋献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争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公子重耳遭受陷害,
逃到狄国(现河北正定县)。后来,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夷吾当上国君即晋惠公。
为除去后患,晋惠公派人刺杀重耳。重耳连夜离开狄国,带着孤偃、介之推、
衰、壶叔等人,再次逃难。
他们一路逃跑,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不得不靠
野菜充饥或乞讨度日。他们先后到过卫国、齐国、宋国、郑国、楚国,最后到达
秦国。后来秦穆公想帮助公子重耳回晋国做国君。于是公元前 636 年,秦穆公出
动大军,亲自率领百里奚、公子絷、公孙枝等护送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去。
他们到了黄河,打算坐船过河。上船的时候,管行李的壶叔,辛勤地把咸菜、
剩菜、穿过的旧衣服、破鞋、破袜子等所有行李悉数搬上船来。公子重耳一瞧,
哈哈大笑。他对壶叔说“你们也太小门小户儿的啦!现在我回国去做国君,要
什么有什么,这些破破烂烂的还要它干么?”说着就叫手下的人把这些东西全撇
在岸上。有不少人听公子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太可笑了。公子回国做国君,
着公子的都是有功之人,荣华富贵享受不尽,怎么还露出这份穷相来呐?大伙儿
七手八脚地把这些破烂儿都撇在岸上,有的人干脆把咸菜倒了,把破鞋破袜扔到
黄河里了。
狐偃一瞧他们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全变成富贵人的派头了,语重心长地说
道:“你们难道就已经忘了我们逃难时候所受的苦了吗?忘了饿肚子、要饭、喝
野菜汤、衣不蔽体的日子了吗? 你们可记得我们当初流亡卫国时的遭遇?当年
我们一路饿着肚子,到了一个叫五鹿的地方,瞧见几个农民在地头吃饭。狐偃去
跟他们要点儿。他们笑着说:‘哟!老爷们还向我们小百姓要饭吗?’其中有一
个人还开玩笑说:‘怪可怜的,给他一点儿吧!说着就拿起一块土疙瘩送了过去。
魏犨当时就要打他们。幸亏狐偃连忙拦住才没出事。后来又走了十几里,缺粮短
草,人困马乏,实在是走不动了。大家伙儿只好坐在大树底下歇歇乏儿。别的人
都去掐野菜,凑合着煮了点儿野菜汤,自己还不敢喝,先给公子送去。公子您尝
了尝,皱着眉头子,喝不得下去。后来赵衰把最后一竹筒的稀饭奉给公子您。
子您说:‘你吃吧!赵衰不依。他拿点水和在稀饭里,分给大家伙儿,每人来一
口,接接力。我们就这样有一顿没一顿地到了齐国。
听了这番话,大家面有羞色。狐偃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以前公子在患难
中,我多少也许有点儿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情形就不同了,自然另有一
批新人使唤。我们就好比旧衣破鞋,还带去作什么呐?”重耳听了,脸红了,
里怪不好受。他流着眼泪向狐偃认错儿:“先生教训的是,我实在不该得意就忘
形,富贵就骄奢。”他立刻吩咐壶叔再把破烂的东西弄上船来。手下的一些人也
知道做人应当饱不忘饥。
后来他们过了黄河,接连打了胜仗。公子圉逃了,晋国的文武大臣就迎接公
子重耳,立他为国君,就是晋文公。他很快地真正继承了齐桓公的事业,做了春
秋霸主。
【榜样启示】
节俭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地主的儿子、张家兄弟、晋文公的故事无不告诉我们一条真理“历览前贤国
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迅速积累了不少物质财富。
但是 “奢侈有利,节俭有弊”的观念,也伴随着国外商品、科技、文化传入国
,产生了相当广泛的不良影响。以奢为荣、以俭为耻的观念浸淫了一部分人的
心态。在有些地方, 奢侈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豪门气派”“皇家风范”之类的
语言成为权力话语;斗富比奢之事时有所闻。以致有些地方未富先奢。对此类现
象赞同者有之,担忧者有之,漠然处之者有之。普遍感到困惑的是,奢侈是不是
为现代化所必需,崇尚节俭之德是不是会影响经济的繁荣?崇俭是不是会回复到
禁欲主义,否定正常的消费?凡此种种表明,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否还要厉行
节俭,在当今中国乃当务之急。
从物质文明建设来看。首先,现代化的进程有赖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
长方式的集约化,这两者都离不开节俭的精神。美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
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工业社会特有的品格有赖于经济和节俭原则:
即追求效率,讲究低成本、高利润,最优选择和功能的合理性。在他看来,这些
原则的实现有赖于强调“工作、俭省、节欲和严肃的人生态度”的伦理精神作为
动力。韦伯之所以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重申节俭之德的重要性, 正是
看到弥漫于美国的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关系到“社会存亡”
其次,现代化的进程把生产资源的节约问题尖锐地提上日程。现代化使人类
掌握了开发和控制自然的巨大能力,又加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之发达国家的
经济运行方式与大众享乐主义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把大量生产资源浪费在本身没
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上,刻意用人为创造的需求去刺激消费,不断推出种种新奇的
奢侈,使资源的浪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
再者,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耕地、水源、矿藏的人
均占有量均比较低。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贯彻“节用有度”的原则,更显
迫切。党的十四大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任务,
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同
时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
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领域,都必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粮,
千方百计地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 各行各业都要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
目标和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江泽民同志还告诫我们:
“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
道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大力弘扬节俭之德,使之蔚然成风。
从精神文明建设上看, 节俭可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德,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所谓“养德”
是说“节俭”不仅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德性,而且是其它许多德性得以养成的基础。
首先,节俭有助于明志、守节。它可以使人把身心集中到事业上来,立志去完成
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使命,而不沉溺于声色,玩物而丧志。它可以培育坚强意志
和刚毅精神,不致因物质上的困难而消沉。其次,节俭便可以坚持操守,做到“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再次,节俭有助于养成与他人同甘共苦的精神。孔子
说“俭近仁”。节俭者能克制自己的物欲,也易于体察他人的甘苦。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化的成绩并未使节俭之德失去其存在的理由。俭以养
德,俭以防腐,以富国,俭以兴邦,节俭对当代中国仍是具有重大意义。何况我
们搞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更需要崇尚节俭之德。早在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
期之初,邓小平就告诫我们:“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我们应当努力把它付诸
实践。
节俭格言
1、俭节者昌,淫佚则亡。——墨子。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
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司马光
4、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
【活动建议】
1传播理念,敢于监督。当好文明用餐 俭惜福理念的传播者,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可开展校园摄影比赛活动,征集同学
拍摄相片,记录生活中有关节俭的点滴,监督校园生活中的浪费行为。
2开言纳谏,同学评选学校中较为浪费的“十大行为”开展“你一言,
一语,提出勤俭节约金点子”收集活动,让同学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为建设节约
型校园献计献策。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于细微处显个人品质。让我们行动起来,大力弘扬“戒
奢以俭”理念,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告别奢侈浪
费陋习。
二、奢侈浪费是社会的毒
【本节综述】
当今盛行的奢侈和浪费之风,已经成为祖国母亲身体上的一块“恶性肿瘤”
它是各种腐化和堕落的土壤和温床。“奢侈风”的蔓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腐蚀性,
造成没有原则的乱攀比,最终形成国家物力财力的多流失。奢侈不仅消耗大量的
能源和资源,还腐蚀人的心灵。所以说奢侈是国家、社会、国人的毒瘤!
【榜样力量】
1、罗马人奢侈丧国
一提到罗马帝国,很多同学立马会想到罗马斗兽场,它灿烂的文化艺术,
纵横欧亚非的王者气势。确实如此,古罗马在人类古代历史上可谓盛极一时。
公元 1 2 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
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 3 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这是为何?
原来,帝国的奴隶主们后来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
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
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
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
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 106
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 123 天的节日娱乐。公元 4
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 天就花了 2000 磅金子。宫廷内的奢
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公元 284 年戴克里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
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
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
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
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
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
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 408 年,罗马统率
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
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
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于是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
公元 410 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
任意抢动 3 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
3 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
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
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
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
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 476 年,西罗马只有 6 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
中海,历时 12 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因为自己的穷凶奢侈,激起了奴隶起义,
激发了外族入侵,最终覆没了。
2、斗富误国的西晋门阀
在中国历史上,西晋时期官僚集团的奢靡之风可谓世俗罕见。
其中最令人发指的是石崇斗富的故事。据《晋书》记载,石崇“财产丰积,
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家中财产丰积,居室华丽,妻妾上百,各种乐器都是当时最好的,日常饮食全是
奇珍佳肴。另据《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记载,石崇家的厕所,经常有十多个
婢女罗列侍候,她们身着华服,刻意打扮。厕所里甲剪粉、沉香汁一类物品应有
尽有。厕所里还放置新衣,以便厕后换穿。
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石崇还与当时的皇亲国戚王恺、
琇竞相斗富。王恺是武帝的舅舅,羊琇也是武帝的堂舅,两人凭借着这种特殊身
份,占有了大量的财富。可是,石崇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变着法儿与他们斗
富。王恺家中用糖水涮锅,石崇就让仆人用蜡烛代替柴薪烧火;
王恺在四十里的路面用绸缎作帷幕,石崇针锋相对地把五十里道路围成锦绣
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则用赤石脂作涂料……王恺屡斗屡败,情急之
下想起了最后的一张王牌,便入宫晋见外甥司马炎,祈求皇帝助他一臂之力。
为皇帝的司马炎,本应下令臣子们即刻停止这种斗富行为,然后在全国整治奢靡
浪费的邪风;可司马炎居然荒唐到从府库里拿出西域某国进宫的一株价值连城的
珊瑚树,高约二尺左右,命舅父拿去斗败石崇。王恺得此皇家奇珍后,自信心瞬
间暴涨,扬扬自得地拿着珊瑚树去石崇面前炫耀。石崇一看,一言不发地返身回
屋,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柄铁如意。王恺心想这家伙八成是嫉妒得发疯了,铁如意
能值几个小钱?和珊瑚树有可比性吗?王恺正在纳闷,不提防铁如意向珊瑚树砸
下来。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皇家奇珍击成数段……王恺看到自已的王牌宝物毁
于一旦,当即气冲牛斗,要和石崇拼命。石崇的反应是从容冷笑,说了声“区区
薄物,值得发那么大的火吗?我赔你些更好的就是?”转身命令贴身秘书返家取
出家藏珊瑚树任王恺挑选。秘书捧出的珊瑚树有几十株,高大的约三四尺,次等
的约两三尺,最次等的也比王恺的珊瑚树高档很多。石崇指着珊瑚树对王恺说:
“君欲取偿,任君自择”事已至此,王恺只好认输,灰溜溜地走人,连击碎的
珊瑚树也不要了。
石崇只是晋帝国的一个中级官僚(散骑常侍)就如此狂妄纵欲、变态浪费,
部长宰相级高级官员还不知穷凶极奢到什么程度。可见石崇斗富的奢侈之举,
西晋并非特例。仅《晋书》记载,司徒王戎“多殖财贿,常若不足”;晋初开国
重臣和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获讥于世,杜预以为有钱癖”
晋武帝女婿王济生活十分奢侈,丽服玉食,挥金如土。当时洛阳土地昂贵,王济
用钱辅地,被当时人称为“金沟”。王恺家有一头叫“八百里驳”的牛,王济以
钱千万与王恺进行射牛打赌。王恺自以为比王济箭法好,让王济先射,结果王济
一箭将牛射死,并立即命人把牛心挖出,扬长而去。有一次,王济在家宴请武帝,
食器珍贵,蒸肫味道甚美。武帝问怎么做的?王济回答说:“以人乳蒸之。司徒
何曾“食无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说的是他每天用于饮食的钱财超过万金,即
便如此,仍然感到味道不佳,说无下箸处。……
西晋门阀制度之下奢靡之风的盛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过政治经济学我们知道,消费是经济体系中同生产、交换、分配并列的主要经济
形式之一。消费促进生产、影响生产。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消费,必然会阻碍
社会生产的发展。两晋南朝时期门阀士族将大量资金、资源用于购买奢侈品,
量挥霍社会资源,必然会导致投入再生产的资金、资源减少,从而直接导致生产
的萎缩。其次,奢侈性消费还使得大量的劳动力脱离生产领域,造成社会劳动力
的极大浪费。再次,门阀士族的奢侈性消费及社会上的奢靡风气,还造成重商轻
农之风盛行。使得大批农民弃田亩而经商。而农业、实业乃一国之本,社会的根
基,财富的来源。无怪乎,当时的大文学家傅咸感慨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因为门阀们的奢侈之风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尚,成为引发整个社会贪婪浪费之风
的温床,其结果必然导致西晋政权的灭亡。而这正应验了李商隐的一句哲理诗“历
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榜样启示】
奢侈浪费对当代中国的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显示,保守推算,我国 2007 年至 2008 年仅餐饮浪费的食
物蛋白质达 800 万吨,相当于 2.6 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 300 万吨,相当于
1.3 亿人一年所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全国政府机
关饮酒量总和是每年喝一个“西湖”
有人说那是因为是公家的钱,所以怎么话都不心疼。但是近年来个人奢侈消
费的势头是越来越凶猛。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今年春节中国人境外奢侈品
消费达 72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1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 126 亿美
(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全球份额的 28%世界顶级品牌汽车在
中国的销售量每年大幅上升……其中的典型就是王思聪、郭美美这等高调炫富
者。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还未有劳动能力、还未自食其果的学生却已养成了奢
侈浪费的不良习气。据教育部调查统计,大学生中三成拥有奢侈品。中小学生中
奢侈浪费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有的同学穿衣服总要穿名牌且喜欢互相攀比;有的
喜欢漂亮、高档的文具盒,常常是原来的文具盒还好好的就被丢弃了;有的每逢
过生日都要邀请很多同学聚会,大摆宴席;有的人早点买多了吃不下便随手扔进
垃圾桶内……
可以说,当今盛行的奢侈和浪费之风,已经成为共和国身体上的一个“恶性
肿瘤”,它是各种腐化和堕落的土壤和温床。这些年凡是被披露的各种受贿腐败
案件中,没有一个不与奢侈浪费之风挂钩。而且“奢侈风”蔓延会产生潜移默化
的腐蚀性,造成没有原则的乱攀比,最终形成国家物力财力的多流失。这正如政
协委员何清华所言,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
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宾馆、大活动、大吃大喝……那种竭泽而渔、不顾及
子孙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国是断断行不通的!”奢侈的背后,一是要消耗
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一定会消费水平超过资源所能承受的限度,一定使社会不可
持续发展。所以说奢侈是国家的毒瘤、对祖国未来的毒瘤!
奢侈还是家庭生活的毒瘤。一瓶茅台酒,本来也就是几十元的成本价,因为
台面需要,因为场面需要,最终是因为脸面需要,咬咬牙就是成千上万也要排除
一切困难去购买;一时的冲动、一时的脸面终究不可能支撑人生 365 天的“春光
满面”。一次酒席,本来也是可以因地制宜、因“财”实施、因人而异的,但现
在不行,在城市的,尤其在在苏锡常南这样的发达城市的,非得在星级大酒店举
办,每桌酒席的成本五千元上下,20 桌就是 10 万,还不包括酒水;喜酒的酒店
档次高,送礼的成本也就同步高,于是,你高我高,工资水平没有高、收入条件
没有好,一场喜酒吃下来不仅伤胃痛肝,更是让家庭伤筋动骨。这在西方发达国
家好像也很难出现的怪事,就在我们这里堂而皇之地出现了,追根寻源,问题还
出在“奢侈”上!
奢侈还是人格修养的毒瘤。国民的人身观、价值观还会因为“奢侈风”蔓延
受到扭曲。北大、复旦的女大学生发出了“宁在宝马轿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
笑”的声音; 20 多岁的豆蔻年华女性可能会“爱情自由”嫁给了 60 多岁、甚
80 多岁的老头;同样,男性也一样,为了这个“自由”、为了这份“奢侈”
为了这种“壮举”30 多岁的小伙子也敢于和 60 多岁的奶奶辈的女性成亲……
这些人为了能过上奢华的生活,哪怕牺牲青春爽朗的笑声,失去人格自由的尊严。
所以说奢侈无论对于修身,还是齐家,还是治国而言,危害都极大。“奢侈
风”蔓延误国误民甚至伤天害理,而阻止“奢侈风”蔓延,则利国利民甚至国正
民清。
【节俭格言】
1、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3、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4、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5、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唐无稽的消
费过度和疯狂消费。——马克思
【活动建议】
中学生如何戒奢以俭?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戒奢以俭呢?
一、在校园食堂开展“光盘行动”,点多少,吃多少,餐后不留剩余,不浪
费每一粒粮食。到饭店用餐点菜点饭切合实际,摒弃“爱面子”“讲排场”陋习,
树立“吃多少点多少,宁愿不够再加,最好不要剩下,万一剩下打包”的观念,
做到理性消费、杜绝浪费。
二、科学饮食,健康生活。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养生新理念 ,倡导科学
合理 文明的消费方式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
从寻常食物中吃出健康和营养。
三、节约用纸,纸张两面用,学生是用纸的最大群体。纸张的巨大需求也是
导致大量树木被毁的原因之一。
四、社团、班级开展以“戒奢以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戒奢以俭”
书画展,征文活动,朗诵比赛等。
三、树立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观
【本节综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具有广泛需要的人,如果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
目标,这就肢解了人的需要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是人性的严重残缺。科学、
明、合理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
展需求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正确的价值趋向。所以作为一个追求全面发展的高
中生,应该在物质食粮充足后,花些钱在精神食粮上。
【榜样力量】
1、钱,是用来买书的
1949 年,上海解放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巴金一家生活也已很拮据,只剩
57 元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
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萧珊和养子绍弥迎了上去,只见他提
着两大包刚买的书,气喘喘的。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
巴金回答道。从来就十分尊重,也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也忍不住回了一
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其实不是不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他是觉得
作为读书人又要还有口饭吃就得买书、看书。于是也回了一句:“钱,就是用来
买书的。再说如果读书人都不买书,那写书人怎么活?”
2 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巴金是真舍得花钱买书。在现存的 300 多封巴金与萧珊的通信中,有很多内
容都是关于寄钱买书的。1949 9 20 日巴金书信萧珊:“昨天刚寄出一信,
今早又收到你的信了。我还没有到开明去拿钱,过两天我会去拿的。其实我自己
也不需要多少钱,不过来北平一趟总得买点东西带回去送人,我自己也想买几本
书。”从信中可以看出,此时巴金在北京,准备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他已寄信嘱托萧珊汇钱来买礼品和书,可是才过了一天,他又发
了一封。笔者大胆推测:依巴金的思想性格,恐怕买书才是主要的。
正如巴金的胞弟李济生曾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时说:“说到他最喜爱
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他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
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
然更要买书。128’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了他的住处,收藏的书也随之毁了。
习惯已成,兴趣所在,书慢慢地又积累起来。去日本小住 1 年,就买了许多英日
文版书带回来。有的名家作品他会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文字的译本。住屋几乎全
放满了书。解放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
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 4 只大书橱,连走廊上、过道上也放有书橱。
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
2、女孩连吃几星期馒头省钱买书考出 394
经过长途跋涉,记者来到江苏徐州铜山县伊庄镇一户偏僻简陋的人家。空气
中弥漫着一股牛屎味,屋外两头瘦弱的牛正瞪大眼睛看着难得来访的陌生人,
里是坑洼不平的泥地,四方桌和床铺是屋里为数不多的老家具,稀稀落落摆放着。
一间房拉上两道布帘,就算是隔出两个卧室和一个堂屋。这就是小双(化名)
家。
小双爸爸今年 55 岁了,他告诉我们,这老屋是他父母留下的。这间大石头
砌成的平房,连水泥都没顾得上涂抹过,下雨天就会漏,可因为家里没有一点积
蓄,翻新房子的心愿,至今没有达成。小双上面还有个大 1 岁的姐姐,眼下在常
州念职校。
家里有 3 亩地,种出来的玉米、蔬菜,刚够自家吃。妈妈长期营养不良,
头矮小黑瘦。早年冬天,为了给孩子取暖,买不起煤,她只好上山拾柴火,捆成
一大垛慢慢背回家,日复一日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不能太过劳累,全家就靠爸
爸到工地上打工过活。
供两个孩子读书谈何容易?有时孩子读书缺钱了,工钱却还拖着没发,小双
爸爸只好赶紧四处奔走借钱。等小双上了初中,爸爸眼看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出干活赚的钱也不够两个孩子的学费,家里只好勒紧裤腰带。后来花 600 元钱买
回两头小牛,等喂大了好挤牛奶卖,爸爸因此每天要割几个小时的草料。“再苦
也要让孩子读书。”小双爸爸说。
这样艰辛的生活让小双从小就非常懂事。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是她常
年干农活的印迹。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从小能干。4 岁大时,她就已在帮着妈妈
烧火做饭。等到再大一点,播种、割麦、喂牛全套的农活儿,她都学会了。
双还经常开着借来的电动三轮车,到田里帮忙收粮食。
小学五年级时,她就开始打工,帮人家给棉花授粉。每到这个时候,早上 4
点就要起床,中午吃点雇主家送的水和馒头,接着干,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辛苦一整天,也只能拿 8 元钱。
小双从小知道,她如果不读书,就会像村里大多女孩一样种地、嫁人过一生,
“我不能这样,我也不能让家这样穷下去。
小学三年级起教小双的李老师对她记忆深刻,“这个孩子不简单,身上的衣
服都是破破烂烂的,但是考试成绩不是 99,就是 100,我真佩服她!”李老师还
特别提到,小双的作文特别好,小小年纪就透出了大气。
记者在小双那间用门帘隔出的“屋子”里找到了答案,她的书桌上堆满了各
种课外书,小双说她花费最多的可能就是书。她还记得中学时住校,妈妈一星期
给她 15 块钱吃饭,她只吃馒头,省了几星期花 27 块钱买了四大名著。有时为了
攒钱,她还顶着烈日,拿着竹竿跑很远找树上的知了壳,然后卖给别人,再去买
书。
可是她看书的条件呢,就是一张还贴着喜字的书桌,那是父母结婚时除了床
以外唯一的家具。书桌的墙上挂着一个 45 瓦的小灯泡,这些年,小双都是靠着
这点光线,看书写字。
尽管家里破败不堪,但正对门的墙上,父母把女儿从小到大拿的几十张奖状
都贴了出来,这些荣誉,让整个家都闪光了。“从小学一年级起,我每年都得奖
状,一次也没落下。”小双骄傲地说。
因为成绩优异,高考前,小双就和和南京理工大学签订了报考协议,学校专
业任她选,并且本科、硕士、博士连读。(编者补充:小双的高考成绩是理科 394
分。(摘自 2010 7 8 日人民网)
【榜样启示】
树立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
2014 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研究中心对 2000 名中学生的零花钱获
取和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苏高中生中40%左右每月有 100- 300
元零用钱,8%每月零用钱在 500 元以上,甚至有同学表示 1000 元还不够用。
“半数学生不计划零花钱怎么花”“高中生则更多地把钱用于个人爱好,如:
杂志、买碟片、买衣服、玩游戏、为手机充值等等。“三成高中学生家长不问
零花钱怎么花”
由此可见,我们很多同学的钱还未做到用之有度、用之有法,还未树立起科
学、文明、合理的消费理念。
怎么用钱才算是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具有广
泛需要的人,如果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这就肢解了人的需要的完整
性和丰富性,这是人性的严重残缺。科学、文明、合理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人的
多种价值要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发展需求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正确
的价值趋向。所以作为一个追求全面发展的高中生,应该在物质食粮充足后,
些钱在精神食粮上。
通过消费,人不仅从中汲取物质养料以延续生命、健全体魄,还要从中汲取
精神养分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观是在享受物质、精神文
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文明。消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旦成为目的,人就会陷
入对物的追求的恶的无限循环中。
因此中学生应生存资料、生活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均衡消费。因为“人
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不吃饭”身高长不高,但是只“吃饭”“读
书”依然是个精神的侏儒。所以我们要优化消费结构,降低恩格尔系数(恩格尔
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正如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
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你吃饱穿暖后,
记得给你的精神一些养料。也如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文明了,莫忘进步提升自己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消费激励人们自觉摒除低
俗、愚昧、颓废的消费模式,从而使生活趋于美好,消费方式趋于文明。
节俭格言
1、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
3、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
潜夫
4、赚钱是您的才能,省钱是您的美德。——王强
【活动建议】
如何树立科学消费观?
一、理性消费。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所以同学们要克
服从众、攀比、赶时髦等不良消费心理,切忌盲目跟风购买自家难以承受的高档
物品。另外,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由于一时头脑不冷静而造成浪费。要坚持
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需要才买。
二、用之有度。量入为出,用之有度,也就是要坚持适度消费。要正确认识
和做到适度消费,首先,要做到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家庭收入相适应;其次,
在自家经济能力范围之内,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
三、绿色消费。国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
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
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做个绿色消费者。
四、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拿出部分零花钱来买些书籍、看场电影、听场音乐
会……既获得试听、感官享受,又获得心灵滋润、精神成长。
四、节俭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本节综述】
挣钱是一门技术,花钱是一门艺术。英国大文豪罗斯金说:一般说来“节俭”
两个字的解释似乎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
就是说节俭不是不用钱,而是用之得法。真正的节俭是把钱花在必不可省的用途
上。怎样开销衣、食、住、行、育、乐……总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清清楚楚,
十分恰当,那才是真正的节俭了。
【榜样力量】
1、周恩来省钱闹革命
1920 11 7 日,22 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远渡重洋前
往法国学习。此时的周家早已家道中落,已无力支付周恩来赴法留学的费用,
留学的费用主要来自南开大学创办人严修(字范孙)在南开大学设立的“范孙奖
学金”。严修为什么会资助他留洋呢?原来,1920 1 月,周恩来因为领导学生
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逮捕,身陷囹圄,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严修为了保护好这
位被他誉为有“宰相之材”的年轻人,他与张伯苓商量从他在南开设立的“范孙
奖学金”拿出 500 元,加上周恩来的辩护律师刘崇佑资助的 500 元,作为他赴欧
的费用。之后,严修还数次寄钱给周恩来。天津《益世报》也同周恩来商定,
他担任旅欧通讯员,定期付给稿费。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一直与严修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修为资助周
恩来,特在严家账户上为其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留学费用是交给周恩来支票,
他亲自带走外,以后的学费,都是严修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
1921 年严修日记载有:2 27 日日“李琴湘来(李福景的父亲)余将补助周
恩来、李福景之学费,交伊持去”。
因为“范孙奖学金”的资助下,周恩来在巴黎有了安身之所。位于巴黎 13
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的一家旅馆。旅馆的 1 号住房,便是当年
周恩来住过的那一间。这是一个不到 10 平方米的小房间。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
聂荣臻后来在自己回忆录中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
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 17 号一家小旅馆三楼第 16 号房间,唯一的一间住
房不到 10 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别的东西,真
可以说是‘身居斗室。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
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
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
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
有的同学很是不解,恩来怎么过得这么俭朴啊!要知道 1000 元可不是小数
目啊,而且又有严先生的不断地资助,还有稿费。他的钱都用哪去了?
原来周恩来省吃俭用是为了在巴黎与柏林之间从事革命活动,他的钱主要用
在了组建和运营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前是要把钱用来完成对西欧各国资
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是为组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 成为中共旅欧总支书记后,钱又用来运营整个团,和接济条件更艰苦
的同志。
由于周恩来在欧洲从事革命活动,很多人认为周恩来不务正业,浪费奖学金;
于是就劝严修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严
先生认为,周恩来是把钱花在了他自己认为的刀刃上。于是继续寄钱给周恩来。
历史证明,这笔钱真是用得太值了。正是周恩来把钱用在了这些“离经叛道”
的事情上,才造就了一大批中共英杰。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刘伯坚、陈延
年、李维汉、李富春、陈乔年、郑超麟、尹宽、袁庆云、王凌汉、任卓宣、佘立
亚、肖子唪、 熊锐、萧朴生、薛世农……在中共“二大”以后的历届中央委员
会中,中共“二大”后的历届中央政治局中,中共“二大”以后的历届中央政
治局常委中,都有这个团体的成员。而周恩来更是这一大批英杰中的佼佼者,
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假如周恩来当年把钱用在吃喝玩乐上,中国将少多少
革命英才?假如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上,中国是多了一个科技工作者,但是少
了一位革命领袖,少了一批革命将领啊!孰优孰劣?所以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样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周恩来堪称典范。
2、陈嘉庚勤俭办学
陈嘉庚是中国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74
年生于福建省厦同安县集美社。他是民国时期富甲一方的商业巨擘,拥有橡胶园
和菠萝园一万五千英亩,大小工厂三十余所,国内外店铺百余家,其资产遍及新
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地。1925 年他的资产达到了全盛时期,拥有财
产高达一千二百余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如此巨大的资产本来足以让陈
嘉庚及其全家过上富足甚至奢华的生活。然而,陈嘉庚和家人当时生活却是怎样
的呢?
他的儿子陈国庆在《我的父亲》一文中写道:“父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
日身上的现款不超过五元。他从来不在外头乱花费一分钱”他 的衣服除两三套较
好的外出当礼服用以外,其他都是穿了多年的。被褥、皮箱等物品都用了十几年
或更长时间。陈嘉庚故居中陈列的蚊帐、被褥、衣服、礼帽、皮鞋等物,都是破
旧而老式的。一只翻过来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蜡烛,就是他自己的烛盘了。
陈嘉庚不仅自己生活俭朴,也同样要求家庭成员过勤俭的生活。在每个孩子
读书期间,他只给提供的起码生活费——每月8块银元,如随意超支,就要遭到
严厉批评。陈嘉庚的儿子阿国在中学读书时,花钱没计划,有一个月从父亲的集
通银行多支了 10 块银元。这件事,被陈嘉庚发现后,他立刻派人把阿国找来,
进行了一次严肃的教育。他开门见山地问阿国“你嫌我每月给你8块银元作生
活费太少吗?”阿国点点头。谁知这时陈嘉庚十分气愤地说:“你一个中学生,
每月8块银元还不够花,可是集美师范许多穷学生,一个月才拿4块银元的助学
金,还要节省一半寄回家,你真会花钱呀!儿子阿国不解地辩驳道:“我和他们
不一样!我……您是有几百万元的家财呀!陈嘉庚怒了,举起拐杖指着儿子说:
“不错!我有几百万元家财,完全可以盖豪华的别墅,可以养得起大批奴婢。
是,我要把它用于社会,决不让子孙挥霍!他命令儿子每月扣回两块银元,5
个月内必须把多支的 10 块银元扣清。
可见,陈嘉庚并没有因为富可敌国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奢华的生活,反而是
恪守勤俭,过着简朴的生活。这样一位富豪,为何过这种生活呢?有的同学不禁
要问:这个陈嘉庚是不是像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啊?
也不是。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钱取于社会,亦当
用于社会”。原来他积累的财富都用来为社会办学了。1893 年, 20 岁时在家
乡创办“惕齐学塾”。1913 年又创办集美小学。后来又他与胞弟陈敬贤先生集
资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
产、航海、商业、农林、集美轻工业等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了闽
20 个县市 110 多所学校;并在侨居地新加坡倡办和赞助了道南小学、爱同小
学、崇福小学、南侨中学、南侨师范水产航海等许多学校。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
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
在办学的过程中,陈嘉庚也十分注意节俭。1952 年陈嘉庚主持扩建厦门大
学期间,经常要在集美和厦门大学的工地之间往返。因此需要从集美龙王宫码头
坐小客轮到厦门,当时的客轮又小又破旧,拥挤不堪,气味难闻。陈嘉庚和其他
乘客在一起,每回都要在船里熬上一个小时左右,遇上暑天或是风雨时,行程更
加艰难。王亚南校长心疼陈嘉庚先生的健康和安全,于是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
“陈老经常来厦大,坐交通小客轮很不方便,应该造一艘小汽艇。他岁数那么大
啦,来往比较方便。”陈嘉庚听后却说:“造一艘小汽艇,至少花几千元,没有
必要,钱应该用在其他建设上。”陈嘉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应该用的
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的原则,倡导勤俭
办学。
抗日战争期间,集美大学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炸毁。
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间,他却坚持先修校舍,并说:“第念校舍未复,若先建住
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国家之富
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千
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可见,陈嘉庚是为国家、社会兴办学校而勤俭节约,这正是陈嘉庚勤俭精神
的伟大所在:将钱用在社会最需要、最重要的地方,先用在国家建设后个人享受。
陈嘉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是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榜样。
【榜样启示】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挣钱是一门技术,而花钱却是一门艺术。那些痛斥金钱不是的人,归根结底
是他们还没有领悟和学会艺术地花钱罢了!其实,只要学会了花钱的艺术。那钱
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像陈嘉庚先生那样把钱用来做慈善事业,以此换
来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真诚的赞赏。那花钱就成一门像艺术一样的高贵享受了。
英国大文豪罗斯金说:一般说来“节俭”两个字的解释似乎是“省钱的方法”
其实不对,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节俭不是不用钱,而是用之得
法。真正的节俭是把钱花在必不可省的用途上。怎样开销衣、食、住、行、育、
乐……总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清清楚楚,十分恰当,那才是真正的节俭了。
当前很多学生,宁花三千买台电脑,不愿学个技能,比如考个驾照;宁花五
百买件衣服,不愿做次有益旅行;宁愿花三百吃顿大餐,不愿做个职业规划;
花十元喝杯饮料,不愿听一次讲座。
他们在乎大餐,因为它带来胃口的满足;他们在乎衣服,因为它带来表面的
光鲜;他们喜欢演唱会,因为它带来情感的愉悦。但是他们没意识到培训给你带
来技能的提升,讲座给你带来思想的丰富。
很多人愿意把大量金钱花在外貌上,而 对于提升自己的气质和大脑却十分吝
啬。这其实是一种低水平的花钱。
还有一些人有这样一种幼稚的花钱思维:“凡是要我交钱,我就不去;凡是
你盯住我的钱包,我就捂紧我的荷包;凡是免费我就喜欢,凡是收费我就反感;
交了学费感觉是必须的,培训交费那是多余的;买看的见的才是实在的,丰富头
脑那是多余的;感性的钱是大把地花的,理性的 money 是一毛不拔的。
曾近有一个学生交了 600 元的英语培训费,后来思想斗争了几个星期,最终
在开班前把钱拿回来去凤凰旅游了一次。某国学大师来学校讲座,一听要收门票,
几个大学生竟然很无知地说“啊,讲座都还要门票啊?”
为什么不要门票?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吗?在大学听课没花钱吗?在食堂
吃饭没花钱吗?在寝室住宿不需要花钱吗?去看演唱会不要票吗?同样都是人
家付出劳动、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就习惯免费听别人的讲座和课程?为什么就习
惯免费获取别人的经验、思想和智慧?
这是不尊重人家的知识和劳动的表现,这是一种病态的惯性思维。不管是物
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是拿到的,还是听到的,只要是有价值的,都值得买单
为这些有价值的事情买单。花的是小额金钱,学到的确是大量的宝贵的经验和智
慧。要知道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价格。
不要在乎别人有没有赚你的钱,不要在乎你是否花了钱,而要在乎:花了这
个钱,有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穷人穷的是头脑。即使是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
天,竞争如此惨烈的今天,依然有大批人忘记投资脑袋的重要性。
但穷人有自己的苦恼,限于财力,他们不能分享到社会上的很多资源,从而
造成教育的不公平,这是国家和社会要努力解决的,这也需要穷人有个明智的选
择,把有限的财力,投在在更值得花费的地方。该花的钱必须舍得花,不该花的
一分都不要花。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有限的资源,做最有效的事情,有计划、有目标、有收
益地花钱。总而言之: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节俭格言
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 ——
2、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
们生活单调 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3、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爱因斯坦
4、决定一个人的财富多少是一个人的支出而不是他的收入。——佚名
【活动建议】
那具体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呢?
一、最高级的投资是投资大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最好的化妆品。定
期购买经典书籍,参加高档次的培训课程学习,寻找智囊作为自己人生导师,来
提高自身谈吐、气质。
二、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不投资大脑的时候,可以去一个风景优
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最好是带着一本书去旅行。
五、节俭需要智慧和创意
【本节综述】
大仲马精辟地论道: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俭不是为了存钱而
存钱,而是努力做到物尽其用。合理分配收支,不轻易举债。这对于你的成功是
必不可少的。成功的机会只会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或是有节俭储蓄习惯的人、
懂得运用金钱的人。节俭是一个人一生用不完的美德,它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智慧
高低的尺度。
【榜样力量】
1、苏东坡的节俭智慧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直是后世文人的楷模。他不仅在诗词散文创造方面是楷
模,在居家生活方面也堪称楷模。原来他还是个省钱有道的“居家好男人”
苏东坡21岁中进士,做了40年官,有顺风顺水之时,也有被贬的困难时。
不管是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他都节俭自律,极力反对奢侈。他认为奢侈腐化、
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他写道:“口体之欲,
何穷之有?每加节约,亦是惜福延之道。”意思是说,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注
意节约,对身体和事业都有好处。
由于平时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所以他被贬官降职来到偏远地区时,也没有
被穷困窘迫所吓倒。为了度过这个困难时期,他将大大降低了的薪俸,精打细算,
计划开支。他想了个很有意思的花钱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将收入分为12份,
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分成30小份,每日用一小份。他把分好的这些钱装在口袋
里挂在房梁上,以后每日清晨取下一包。取下这包钱,再计划一下,先买急需的,
能省就省。一日下来,决不超支。每日剩下的钱,他又装入另备的一只竹筒里,
以备紧急事件时再用。凭借这精打细算的办法,他最终度过了多年被贬的艰难岁
月。当他顺利时,身居高官也不忘节约俭朴。他给自己规定:每顿饭只能是一饭
一菜。若来了客人,也只许加两个菜。如果亲朋请他去做客,他也事先告知对方,
不要铺张,不然他就拒绝入席。
2、王永庆与蔡万春的省钱智
大凡白手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特点——非常地节俭。国内第一代知
名企业家王永庆与蔡万春两人,就是范例。
王永庆每天做毛巾操(一种以毛巾为道具的体操)所用的毛巾,一用就是二
十九年,到今天还在用。他曾告诉工人说:你们所戴的工作手套,如果手掌磨
破了,不妨翻过来,可换戴在另一只手上再用。
为何富甲一方后的蔡万春会如此节俭呢?原来蔡总年轻时只是一个普通的
推销员,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他为了省钱,请客户抽全支香烟,自己则抽半截
的。
当时,他买袜子总是若干双款式与颜色完全相同的,有人问他为何不多挑同
种式样与颜色呢?他回答说:“一双袜子穿久了总会破,可是往往不是两只几时
破损。只破了一只就丢掉一双太浪费了。买同样款式与颜色的袜子,破一只就换
一只,可省下不少钱。
多智慧的省钱方式!还有一个与之异曲同工之妙的故事。
内湖地区有个地主名叫颜庆,他虽然家财万贯,但很节俭。他为了要四个儿
子养成刻苦节俭的习惯,要他们利用农闲时,四处去卖香。
颜庆虽然要儿子长途跋涉去卖香,却不买草鞋给他们穿。他对儿子们说:“丢
在路旁的草鞋,一双当中总有一只是好的,只要找一两只被丢弃的草鞋,就可凑
成一双了。
目前第二代的企业家,有人对第一代此种刻苦节俭的作风不太以为然,认为
太迂腐,太刻薄自己了。殊不知,节俭的观念运用在现代企业经营上,就能不断
地降低各种成本提高经营绩效,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榜样启示】
节俭是智慧,是时尚
你是否经常听见身旁的人说这个月的生活费又不够用了?还是自己也在为
上半月是“富翁”,下半月变成“负翁”的局面而发愁?不少同学进入高中后,
离开父母,开始了住校生活。于是难免要由自己独立支配生活费用,许多同学才
发现当好自己的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同学经常在为理财而发愁,有些同
学每到月末总要依靠借钱度日,更不用提有自己的私人存款了。我们的花费依靠
父母供给,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因此很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消费观念。大多
数同学并没有节俭的意识,甚至以为节俭已经过时了。其实未必如此,以现代社
会的新型消费观念,节俭是也是智慧一种时尚。
根据对身边学生的调查,同学们生活费超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情况:初次自
己掌握了财政大权,不知道该怎么花,经常在没有消费计划的情况下冲动的去购
物,而且购买一些价格不菲但又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结果直接影响了生活
费的支出;还有的同学在有钱的时候“肆意挥霍一掷千金”,请客吃 KTV,造
成财政赤字;另外,同学们中间还不乏有攀比心理,而且呈现节节攀升之趋势,
今天你买一个三星手机,明天他买一 iPhone 6。在这种局面下,勤俭节约更
应该作为一种时尚和智慧来广泛提倡。
节俭是一种智慧,是世上大小所有财富的真正起始点,世界上没有其他品质
能像诚实节俭一样使一个穷小子发财。节俭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
花;节俭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大仲马曾经精辟地论道:节约
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但是节俭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时的行为。他是习惯和
明智的结果。节俭不是为了存钱而存钱,而是努力做到物尽其用。要想变得节俭,
最好的办法是认识到节俭的价值,认识到深谋远虑的价值。合理分配收支,不轻
易举债。这对于你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机会只会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
或是有节俭储蓄习惯的人、懂得运用金钱的人。节俭是一个人一生用不完的美德,
它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智慧高低的尺度。
节俭是一种时尚,代表了一种生活品质。让节约成为一种美德,让节约成为
一种时尚,选择了节约,不仅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更主要的是选择了一种精
神品质。著名作家张抗抗说:“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
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节俭的
品德,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操守、品行和文化。
节约是无关乎钱多还是钱少的一种品德,因此,无论我们贫困还是富有,节约,
从我做起。节俭体现了一个现代文明人应有的素质、修养和风度,如果每个人都
养成了这种好习惯,节约也就成了一种时尚。大学生是站在社会流行前沿的一群
年轻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更应该站在潮流前端,引领时尚节俭之风。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有着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恩之心的。如果有一天,勤俭
节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生活习惯一样,成为你我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为再普通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那才是大学生的一次向文明的更高层次的跨越。
让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吧!节俭是时尚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节俭格言】
1、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
2、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3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司马光
4、人不理财,财不理人。——佚名
【活动建议】
节俭小妙招
一、变废为宝。废弃的广告纸折成垃圾盒备用,旧电池收集起来二次使用,
厨房垃圾干湿分类便于回收……
二、在打折时买东西。双十一、双十二、十一、五一和反季节时商品的折扣
往往比较大。
三、注意收集各种优惠券、优惠信息。团购网、饭统网、大众点评网、各大
超市、各大商场、肯德基、麦当劳会不是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若在活动期间去消
费,能省不少钱。
5 课时 节俭需要智慧和创
【榜样力量】
1“节俭帝”周润发
2013 4 2 日,周润发花 2.2 元港币乘坐普通渡轮引发广泛关注。要知
道在香港演艺圈,大凡有点名气的明星都十分注重排场:吃穿用度都要够得上档
次,抢眼吸睛;台前幕后也定是前呼后拥一队保镖,场面壮观。可周润发却绝对
不在这个行列中。他说自己对吃穿很少挑剔,并自嘲“非常好养活”。其实这已
不是周润发第一次被人发现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了,“抠门”的名声早已妇孺皆
知,甚至被广大影迷尊为“节俭帝”
1955 5 18 日,香港西南的南丫岛的一户普通船员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
他就是周润发。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员,常年出海工作,家里只能靠母亲一人勉强
维持一家人生计。她给在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周润发取名“细狗”,也就是小
狗的意思。因为穷人间流传一个说法:孩子名字取贱点易养活。
从很小开始,周润发就跟着哥哥、姐姐去山上放牛、到田间帮妈妈拔草,
替家里卖糕点、茶果,但日子过得仍然紧巴,常常一顿饭就靠一碗咸菜打发。
润发亲眼看见母亲是怎样勤俭持家的:每次从菜场买菜回来,母亲都舍不得丢掉
塑料袋,洗净折叠好后留着以后再用;甚至就连绑鱼的水草,她也整齐地码好,
堆在床下,像宝贝似的不肯丢掉……这些都对他形成了很深的影响。
受母亲的影响,周润发在出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给自己雇请佣人和助
理,大事小事都亲自打理,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依然不改“节俭本色”
1986 年,周润发成功拍摄了《英雄本色》并以“小马哥”的经典形象成为
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至尊偶像。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不仅叫好而且叫座,财富也
因此越积越多,可他丝毫没有因此而大手大脚,更没有奢侈浪费,改变节俭的好
习惯。
1987 5 月,32 岁的周润发与情投意合的新加坡富商之女陈荟莲到了谈婚
论嫁的时候。尽管也想给自己的心上人举办一个风光热闹的婚礼,可他觉得为了
一天的光鲜体面便大肆挥霍钱财不值得,也没有必要。他向陈荟莲说出了自己的
想法:“我不想把婚礼办得太过铺张,婚礼当天好不好看,和婚后的幸福完全没
有关系。
原本以为爱人会觉得委屈,没想到毕业于英国工商管理学院、既懂理财又通
情达理的陈荟莲非但没生气,反而坚定地站到了他的一边,这让周润发更加确认
自己没有看走眼,找到了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只是后来因为富裕的岳父泰山
太爱惜女儿,坚持要给女儿一个堂皇体面的婚礼。周润发才不得不花掉 15 万港
币筹办婚礼,那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违背勤俭有节的生活原则。
婚后,周润发凭借精准的选角眼光和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进一步确立了自
“香港影帝”的地位1988 年,他所创造的票房总价值便高达 1 亿 3000 万港
币,就连世界知名的《时代周刊》都认为周润发是亚洲最具吸金能力的演艺明星,
可他的消费层次却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月入百万港币的富人模样。
1993 8 月的一天夜里,周润发来到九龙城街的一家卤味店购买夜宵。老
板见小店来了大明星,马上喜笑颜开地过来招呼。周润发一边热情地回应,一边
挑选自己和发嫂都很爱吃的烧鹅。不过结账的时候,他的一句话却让老板吃惊不
小:“时间不早了,早卖完,早关店,老板便宜一点吧?吃得好,我还会再来的。
原本以为名人光顾会出手大方一些,之前有明星到店里买卤味后不用找零的
情况,老板也遇到过,可是跟他讨价还价的大牌,今天还是第一次见识。百闻不
如一见,虽然早就听说发哥私下里非常善于精打细算,但是这一次算是亲眼看到
了。因为老板平时就是周润发的粉丝,所以最后不但以最低价把烧鹅卖给周润发,
还抹去了零头。此后,周润发成为了这家店铺的熟客,可每次来这里买卤味,
仍旧不忘和老板砍砍价。因为母亲那句“省下就是赚到”的话,已经深深烙在了
他的头脑深处。
1995 年完成《和平饭店》的拍摄之后,周润发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往好莱坞,
并通过 1999 年的《安娜与国王》迎来了个人演艺事业的第二春。 2000 年随着
《卧虎藏龙》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风光无限,更使他在西方影坛扬名立万,迎来
事业的顶峰,片酬也水涨船高升至了 1300 美元。按理说,这时的周润发再怎
么吃香喝辣、享受人生也毫不过分,可人们见到的,却仍是那个当年从南丫岛乡
下走出来的普通人。
周润发入行前所做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摄影器材店做导购,他也因此
对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成为圈内外公认的“摄影发烧友”。很多人都认为
身家不菲的周润发一定在家中堆满了各色高档先进的摄影器材,可发嫂陈荟莲却
说,虽然花得起,但周润发一向很节俭,“他连数码相机都没有。一部相机用旧
了,卖掉后他才肯买新的。
2008 年在《黄石的孩子》的拍摄现场,有探班的眼尖记者发现,周润发在
拍片间隙所穿的羽绒服,居然还是 8 年前拍摄《卧虎藏龙》时他所穿的那件。
息一出,很多人感叹“见过不乱花钱的名人,可如此节俭的,还真是世上难寻,
人间难找”
2012 1 月发哥和发嫂到九龙城办年货被记者发现。记者惊奇的发现他俩
一口气买了五双塑料拖鞋,更让人惊讶的是,当发哥拿出 100 块港币小贩还给他
找了不少零钱。可见周润发这个“节俭帝”美誉真是实至名归。
很多人都说,如果要在香港影坛只选择一位明星偶像的话,他只能是周润发。
周润发性格旷达而率性,人品端正无缺,这跟他生长于南丫岛的农家有很大的关
系:如果没有幼时的苦难历程,就不会造就他荣辱不惊的不凡气度;如果没有沧
桑的经历,就不会造就他平易近人的亲和风格;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饱尝贫贱
的生活,就不会造就他远离骄奢淫逸的节俭精神,也不会让他成为第一位个人奋
斗经历被写入中学教科书的中国演员。
2、包玉刚、王永庆的省钱智
大凡白手创业成功的富豪,都有一个特点——省钱有道。鸿海集团总裁郭台
铭、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国泰集团创始人蔡万春、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
华人首富李嘉诚……莫不如此。
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
包玉刚是世界上拥有 10 亿美元以上资产的 12 位华人富豪之一。有人曾嘲笑
包玉刚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船王,只是一个银行家。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
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
的人一起休息。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
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金钱意识。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
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
拍纸薄纸, 而且如果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
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也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
应省则时的原则。
1981 年包玉刚拥有的船队,就超过美国或苏联等国家船队的总吨位。有人
问他老是飞来飞去的是不是坐包机?他说包玉刚是宁波咸菜萝卜干长
大的,哪能坐包机?
宾馆服务员拿到包玉刚要换洗的衣服总是惊讶--那么普通的布衣,什么名牌
也没有。
同学们可能觉得这个包刚玉是不是和严监生那样的吝啬鬼啊?错也。这位节
俭的富豪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这么抠门。他在公益事业上可谓是“挥金、一掷千
金。1984 年他捐资 5000 万元创建宁波大学,后又捐巨资建包玉刚图书馆。并先
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
倡设包兆龙、包玉刚中 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
无独有偶,台塑集团的创始人王永庆也是这样一位“抠门”的富豪。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慈善捐款榜中,王永庆的台塑集团 1 亿元捐款惹
人注目。很多人纷纷感叹王永庆真有钱啊!你们只知道台塑很有钱,却不知王
永庆的个人生活相当节俭,甚至到抠门的程度”了解王永庆的人知道,这会慈
善家的一生,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很“抠门”
他在饮食方面是出了名的抠门。王永庆最喜欢吃“担仔面”。有一次,陈水
扁参观麦寮六轻,王永庆夫妇南下陪同,李宝珠还让餐厅煮担仔面给陪同等待的
员工充饥。没多久,一碗碗“担仔米粉”上桌,还配半颗卤蛋。王永庆品尝之余
还询问:“一碗多少钱?”有人回答 25 元。他接着问:“半粒卤蛋多少钱? ”“ 5
元”有人答。王永庆竟然说:“那么贵,那样的话,一粒卤蛋就要 10 元啰!
他喝过咖啡的人都知道,奶精倒入咖啡后,他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和奶球,
残留奶精涮出再倒入咖啡,才慢慢享用。
在生活用品上他也是厉行节俭。王永庆创业艰辛但仍不忘锻炼身体。他有一
个常年做毛巾操(一种以毛巾为道具的体操)的习惯。让人惊叹的是,这位富豪
的那块毛巾一用就是二十九年,到今天还在用。因为时间太长了,这条毛巾缺边
少沿,毛茸茸的,经常刺啦皮肤。他的太太十分心疼他,拿了一条新毛巾想给王
永庆换一换。王永庆一看,说:“既然能凑合着用,又何必换新的呢。就是一分
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
好的习惯。
在穿着方面,王永庆也十分节省。王永庆只在出席正式场合,才去做一套西
服,而不是像一般企业家一样,事先预备好几套西装。有一次,王太太发现王永
庆的腰围缩小了,平常穿的西装显得不太合身了,便特地请了裁缝师傅到家里给
王永庆量尺寸,准备给他定做几套合身的新西服。没想到王永庆却从衣柜里拿出
几套已经很旧的西装,坚持请裁缝师把腰身改小就行了,而拒绝定做新的。王永
庆认为:“既然旧西装还是好的,改一改就可以穿,又何必浪费去做新的呢?”
在出行方面,王永庆也处处节省,有时甚至出国出差都只肯坐经济舱,不坐
头等舱。到了目的地以后,也不愿住五星级宾馆,大多住在当地的台塑集团招待
所里。外出时也反对使用豪华车。许多人都对王永庆在成为台湾大富豪以后,
然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艰苦节俭表示不理解,但是王永庆对此却有他自己
的独特见解。
他不仅身体力行节俭,还经常给身边的人传授节俭心得。他家所用的肥皂在
只剩一小片时,也不会将之抛弃掉,而是把这块小肥皂黏附在大块的新肥皂上再
使用。他曾告诉工人说:“你们所戴的工作手套,如果手掌磨破了,不妨翻过来,
可换戴在另一只手上再用。”他买袜子总是若干双款式与颜色完全相同的,有人
问他为何不多挑同种式样与颜色呢?他回答说“一双袜子穿久了总会破,可是
往往不是两只几时破损。只破了一只就丢掉一双太浪费了。买同样款式与颜色的
袜子,破一只就换一只,可省下不少钱。
多智慧的省钱方式!目前第二代的企业家,有人对第一代此种刻苦节俭的作
风不太以为然,认为太迂腐,太刻薄自己了。殊不知,节俭的观念运用在现代企
业经营上,就能不断地降低各种成本提高经营绩效,这是永不过时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