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还原诗中热烈的劳动场面。
品读诗歌,体味情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重点:还原是诗歌中的劳动场面
教学难点:感受劳动者的情感。
导入:1.回扣上节课问题:编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单元安排 2 首古诗?为什么是这两首古诗?
2.回顾学过的关于劳动的诗歌:《归园田居》《悯农》等。
《归园田居》:描摹出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悯农》:告诉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劳动得来……
1、《诗经》相关文化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先
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
特点。
(2)《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
数是民歌。“风”,又分为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
秦、陈、桧(kuài)、曹、豳(bīn)等 15 国风。
《雅》是西周王畿( jī)地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小雅》用于贵
族宴飨,《大雅》用于诸侯朝会。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