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刘炳
引言
谈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实验是不可缺失的。
实验是物理学的根基,检验理论的标准。
在育人方面,无论从思想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创新意识、
还有科学作风和习惯,实验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物理教学应当着眼于不同学生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否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是我们物理课程真改革的试金石。
建议
1. 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座右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不同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
和教学
3. 继承课堂加强演示实验的优良传统
4. 关注科学探究。探究—科学的本质特征;探究—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探究—社会发展创造的需求。从真实的情景中开发适合于学生的探究
课题。
、努力做课堂示实
小议优化教学方式
继承与创新的想法
物理演示实验是传统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实验,是科学家、物理教师、
学生都很喜欢的实验类型,不因时代科技的发展而退色
虽然它的执行主体是教师,但无论在兴趣、观察、思维等方面对
生的启蒙、引导作用都是不可忽缺的。建构物理知识也好,应用物理
识也罢,定性的阶段往往是智力苦斗的关键阶段,从现象观察到模型
立,过程的思考,都很重要,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过去,物理老师上课,几乎每堂课都有演示实学生一看到老
带了什么玩意儿进课堂就兴奋不已。我们怀念那样的课堂氛围,怀念
堂上的经典演示。
多做一些定性的演示实
1. 做一些有趣的引入性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如:
百发百中;鸡蛋从高处下落;两人用长绳拉高重物、单摆打
子等
2. 多做一些增加感性认识、理清思维逻辑的定
性演示。如:
例:斜槽实验
例:共振演
共振演示
共振演示
例:泊松亮斑的演示
例:两种电
1. 有机玻璃棒与有机玻璃棒间的作
——相互排斥。
2. 有机玻璃棒与橡胶棒间的作用
相互吸引
3. 橡胶棒与橡胶棒间的作用——
互排斥。
说明玻璃棒与橡胶棒带有不同的
荷。
两种电荷
4. 摩擦塑料尺带电,与带电的有机玻璃棒相互吸引,与带电的橡
胶棒相互排斥。说明塑料尺所带电荷与玻璃棒相异,与橡胶棒相
同。
说明更多的实验,归纳得出,只有两种电荷。人们定义为正电荷
和负电荷。
3.多做一些能引发思维想象的实
例:微小形变的实验
微小形变的实验
:验电器异常
观察实验的全过程
验电器张角取决于导杆与外壳的电势差
(a)
(b)
(c)
、开设“味物理实讲座校本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趣味物理实验讲座”是培养
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主讲,学生参与,面向大多数学生,重在激发动机、开
拓眼界。
通过老师的示范作用,传递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趣味物理实验讲座示例
探究奇妙的物体平衡问题.ppt
对象:高中学
思路:从经验出发,与学生一起寻找反映
体稳定平衡的本质特征
趣味物理实验讲座示例
有趣的静电现象PTT
索奥秘,其乐无穷
学过静电场后的讲
、开设“型实验课探究校本课程
开设“小型实验课题探究”校本课
对一些理论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小型实验课题探究的
选修课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课题不宜过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领悟科学方法,培养面
对自己未知的、有真实情景的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型物理实课题究示
走路的研究
从平常中寻找不平常的课题
型物理实课题究示
探究辉光球的电场
有趣而不浮浅
走哪一条道更快
化解真实情景中的课题
型物理实课题究示
案例一、走哪条路更快
课题:为了减少路面交通的拥堵状况,交通规划部门提出了开挖隧
的方案。在方案论证中,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两辆相同的列车,从相对地面相同高度的斜坡上的平行轨道上滑下
一辆车到达地平面后一直向前,另一辆车从斜坡沿直线进入地下隧道,
再转入水平的隧道继续向前,到一定距离后改为上坡到达地面。
如果假定轨道转折是圆滑的,请问,哪一辆车先到地面上的车站。
下面轨道更快,是否是普适的结论
模型假设
运动的列车可以看成是质点。
不考虑列车行驶中的阻力。
轨道的衔接是圆滑的。
该质点在运动时始终不离开轨道。
分段简化研究1.
h
0
h
x
4
A
B
简化2
为简便以见,设下轨的下行倾角与上行倾角相等。为此,我们只
要比较上下轨从释放点到对应底端小球运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哪
一个小球先行到达。
再简化实验
1.
各自轨道的末端。
2. 保持倾角 不变,
改变比值 实验。
h
h
0
h
h
0
h
0
h
x
分段研究3.进入隧道处衔接曲率影响的研究
找出小球在衔接轨道上的脱轨点。由该点作切线,它决
定了隧道斜轨的最大倾角。
改变初速度
改变衔接块半径。
理论分析
走哪条道的理论分析.doc
啄木鸟玩具的探
开发玩具的探究功能
型物理实课题究示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物理玩具, 在它的趣味现象里综合了力、
力的平衡、力矩、力矩的平衡、摩擦力、振动、机械能等知识, 运
用它进行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想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问题情景
人在爬杆的顶端, 若放松握杆的双手和夹杆的双,
就会沿杆滑下。
而眼前的啄木鸟玩具却会出现另一种学生们想象不到
的现象: 1, 玩具啄木鸟歇在支杆的上端, 把它的尾
部抬起, 手以后, 观察啄木鸟的运动情况,就观察到
的现象提出 问题,进行探究。
器材
啄木鸟玩具(如图)。
啄木鸟模型实验装置:
如图
探究问题
能否把见到的现象的特点描绘出来?
能否把啄木鸟简化为一定的物理模型?
能否定性地说明啄木鸟产生这种奇特运动的原?
啄木鸟能在支杆上歇住的条件是什么?
能否运用数学工具建立啄木鸟的运动过程模型?
用啄木鸟模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能否自制一个啄木鸟验证你的分析?
课题要求
让啄木鸟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啄木鸟运动过程的特点。
为了回答啄木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的问题,再让啄木鸟动起来,
仔细观察运动过程中啄木鸟各部分运动的特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能否把啄木鸟简化为一定的物理模型?
能否定性地说明啄木鸟产生这种奇特运动的原因
将啄木鸟模型配件组装,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能否首先做静态的受力分析,用数学工具表达小鸟能静止在滑
杆上的条件
如何用分析的理论提高你组装模型的效果?
做一个简单的啄木鸟玩具。
探究啄木鸟玩具的教师参考资料
啄木鸟理论分析教师参考资料.doc
、物理摄
物理摄影.ppt
一项值得大力提倡的活动
、设计,作与“发
1. 无换向器的直流电动
2. 液体密度
液体密度计的实验研究.doc